APP下载

广东渔业:冠军的炼成

2020-11-28鲁飞

农经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产品渔业水产

鲁飞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全世界每三条鱼就有两条来自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水产品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业,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

广东省是渔业大省,2019年水产品产量866.4万吨,位居全国首位。广东水产业不仅产量最高,在科技、人才等方面也具备领先优势,广东水产业通过技术输出、模式输出等,影响着全国乃至世界渔业。

产量最大

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共同编制的《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6406.50亿元,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80.36万吨,其中,广东省以866.40万吨的总产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广东省在多个养殖品种产量、苗种产量、流通、渔用饲料产值等方面,斩获了多个第一。

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理想、海岸线最长的省区之一,水生生物资源丰富。2019年,广东渔业经济总产值达3623.94亿元,占全国渔业经济总产值的14%,较之2018年增加了5%。2019年,广东水产品产量为866.40万吨,比上年增加23.96吨,增幅为2.84%,一跃超过山东省,居全国第一。广东省养殖产品总量为729.14万吨,居全国第一,占总量的14%。其中,广东淡水鱼类养殖以366.83万吨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广东池塘养殖产量7.02万吨,居全国第一。

除此之外,广东省因地理环境优越,水域资源丰富,形成了众多优势养殖品种。据统计年鉴数据,广东共有26个品种的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海水养殖鱼类六种、虾类两种、蟹类一种、贝类两种、淡水养殖鱼类八种。

同时,广东省毗邻南海,在海洋捕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9年,广东省在南海中的捕捞量为119.57万吨,其中,鳓渔、沙丁鱼、大黄鱼、马面鲀和青蟹的捕捞产量均为第一,除马面鲀的捕捞产量占比为29%外,其余四个品种占比均高于30%,沙丁鱼尤甚,捕捞量为5.42万吨,占比高达55%。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广东省在产量方面获全国第一的渔业品种中,军曹鱼、鲷鱼、美国红鱼、斑节对虾、青蟹、草鱼、鳜鱼、乌鳢、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龟、大黄鱼、马面鲀等12个品种的产量持续增加。其中,军曹鱼、鲷鱼与龟比重提升较为明显,分别上涨了5%、4%与4%,其他9个品种的产量略有增长。而石斑鱼、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江珧、海水珍珠、河鲀、短盖巨脂鲤、鲈鱼、罗非鱼、鳗鲡、鳓鱼、沙丁鱼等11个品种的产量有所下滑,其中,河鲀与短盖巨脂鲤分别减产9%与5%,其他9个品种略有减少。

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广东大量的水产品输向全国各地,生鱼、加州鲈、鳜鱼等都是产量很大的北运品種,“南鱼北运”已成规模,这也为广东渔业流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2019年,广东省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共计1744.31亿元,占全国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总量的23%,其中,水产流通产值高达1610.84亿元,占比为27%,二者均位列全国第一。较之2018年,广东省2019年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水产流通产值分别增长了4.2%与4.6%。

水产养殖规模的增长也带动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加州鲈、生鱼、海鲈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广东特种水产饲料也成为了新的增长亮点。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渔用饲料总产值737.86亿元,广东达169.72亿元,占全国渔用饲料总产值的23%,位列全国之首,产值与增速均远超全国其他地区。饲料产业的发展,也为广东水产养殖向现代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育种最强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更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水产遗传育种培育出的200多个水产新品种,为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种业和技术支撑,使中国水产遗传育种的学科发展在某些领域处于国际领跑位置。

广东省是渔业科技和人才大省。省内拥有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涉渔院校,为广东渔业提供了强大“大脑”和人才支撑。

广东省的水产种苗繁育和研发水平也领军全国,是中国最重要的水产种苗生产和交易基地,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的广东种苗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据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广东淡水鱼苗产量7774亿尾、海水鱼苗产量45.23亿尾、虾苗产量4968亿尾,均为全国第一位。其中,罗非鱼以102亿尾的数量居国内第一;南美白对虾育苗量4321亿尾,占全国28.67%。

作为全国水产苗种第一大省,广东省淡水鱼苗、海水鱼苗、虾苗等多个品种苗种的研发、产量、销售都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省的渔业科技推广成果也是全国领先。2019年,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成果获国家级奖项7个、省部级奖项21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技交流到成果输出,广东省展现了渔业大省的实力担当,为全国输送“广东方案”和“广东技术”。

广东省渔业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提出,作为广东渔业技术推广、普及和发展的一线单位,渔业技术推广总站近年来很注重先进技术、理念、设备的推广普及,包括:示范推广池塘工程化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集装箱养殖模式、节能减排模式等;宣传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产品的可溯源模式等新技术;率先举办了5期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云课堂,通过云直播、云交流、现场观摩、集中授课等创新形式,为全国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输出更完善、更有亮点的“广东方案”。

走向世界

2017年11月,由广东恒兴整体输出建设的埃及国家水产产业园隆重开业,开创了中国水产企业依靠技术、装备、经验、标准走出去的先河;2018年12月,昇龙生物科技(印度)有限公司成功量产,这是印度首家中资饲企;2019年1月,海大(厄瓜多尔)饲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破土动工,这是中国企业在厄瓜多尔投资的第一家饲料厂;在环太平洋岛国,粤资建成或在建远洋渔业基地4个,投资额超1亿美元。

“走出去”,参与跨国经营和全球市场竞争,被看作是产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六年,广东企业海外涉渔投资金额超4亿美元,遍布“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与地区。从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到远洋渔业,广东渔业率先在全国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

作为水产养殖中不可缺少的人工配合饲料,无论是配方技术、加工工艺和产销量,广东省在国内均遥遥领先。饲料,也成为广东省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敲门砖”。

2004年,恒兴在越南成立越南越华饲料公司,业务涉及饲料、微生态制剂的生产经销,迈出了广东水产饲料“走出去”的第一步。

“东南亚国家发展水平、发展理念与中国接近,容易接受‘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建红表示,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水产工业体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才众多,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是“走出去”的先决条件。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广东省渔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

2014年,恒兴在越南隆安投资逾千万美元,建成越南恒兴分厂;2015年,恒兴在越南的第三家分厂动工;同年,恒兴在印尼成立分子公司并筹划建厂。2016—2018三年期间,海大集团先后在越南成立同奈海大、海阳海大和永隆海大。与此同时,粤海饲料集团、澳华集团也先后在越南新建饲料厂。

据统计,目前东南亚地区粤资建成或在建水产饲料工厂达13家,其中海大集团6家,恒兴5家,粤海饲料和澳华各1家,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据海大集团统计,目前该集团已有的海外项目中,已为越南提供26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印尼项目将为当地提供1000个以上就业岗位,服务5000名以上养殖终端农户;而在马来西亚,预计将服务2000名以上养殖终端农户。

作为饲料的“芯片”,广东省的预混料产品同样活跃在东南亚市场。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至今,广东海因特集团、联鲲集团、德宁等企业一直为东南亚地区企业提供饲料配方技术和预混料服务。“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10多个国家,近100家饲料企业正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帮助当地企业和养殖户提升水产饲料技术和改进相关养殖模式,节能减排,增效创收。”广东联鲲集团副总裁张松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养殖自然资源丰富,但养殖技术较为落后,各国政府重视民生,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广东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2017年11月,由广东恒兴集团整体输出建设的埃及国家水产产业园隆重开业,开创了中国企业依靠技术、装备、经验、标准走出去的先河。这是中国首次有水产企业以“技术输出+标准输出+工程承建+管理咨询+设备出口”的产业链模式整体输出。

地处中东的埃及,每年水产品需求量约200万吨,90%供应量依靠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几乎为空白。埃及国家水产产业园占地约1.35万亩,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产产业园,该项目的成功运营从根本上提升了当地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与供应能力水平。受此带动,2019年4月恒兴再次签约沙特渔业产业园项目。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广东省水产养殖业是整体“走出去”,覆盖水产种苗、水产养殖、投入品和水产品加工与贸易等全产业链。在文莱,汕尾国泰投资建设的海水养殖基地已投放深水网箱348只,年产名贵水产品超100 吨;未来5年,该公司还将在文莱投资建设鱼苗培育中心、水产深加工中心,建造冷冻库,扩增稀有名贵水产品种,提高水产养殖产量。

在美国,广东海茂通过收购PRIMO资产,掌握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并在当地投资建设渔业种业产业园。另外,国联水产在美國和印度,分别拥有全资和合资水产品贸易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广东水产品的“全球买,全球卖”能力。

随着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广东渔业“走出去”日趋频繁,除了带动所在国家产业发展,还积极融入了全球市场竞争。

目前在全球水产养殖领域,最受欢迎的是“中国专家、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中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水产养殖、壮大渔业经济,派出渔业专家对贫困国家开展渔业技术援助与养殖指导。据悉,自1981年起,我国渔业承担多边、双边援外培训项目148个,为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4000多名高级渔业管理官员和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水产品渔业水产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农业农村部等两部门:全面开启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