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区域教育优势 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

2020-11-28赵雅刘大勇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实验教学活动

赵雅 刘大勇

近年来,锦州市中小学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亮点的艺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等项目或相关工作正在广泛开展,成效显著。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利用这些既有优势,乘势而行。

一、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也是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优质资源。锦州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历史上是关内外多民族交流融合之地。锦州地区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项目多、分布广且特色鲜明。到目前为止,锦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百余项,其中“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辽西高跷秧歌、辽西木偶戏、锦州西城派东北大鼓、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等7项被列入国家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不仅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得到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更是一次非常好的带有创意属性的劳动。为使“非遗”项目得到保护与传承,锦州市下发了《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命名了47所“非遗传习教学基地学校”,特别是全力打造以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为代表的区域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学生运用手中的剪刀,通过裁、剪、刻等操作来锻炼其手工技艺和设计思维,学会克服困难,领略创新的美好。这既能达到劳动的目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性劳动能使学生身心愉悦,获得成就感。不仅是剪纸,其他的非遗项目也可走进中小学课堂,让非遗项目不但后继有人,而且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创意性的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中小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就是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与中小学学科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主题,包括了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和职业体验活动。而按劳动内容分类,劳动可分为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创意性劳动。可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与劳动教育紧密联系。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把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以丰富的主题活动体现劳动教育的优势,既重视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又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学科特色,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学科的实践活动是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依据教材内容,教师可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各种实践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锦州小凌河的水质、考查家乡的野外鸟类种类等活动。通过参加与学科内容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习品质。学科实践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是磨练意志的过程,更是收获劳动成果的过程。

不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学科的实践活动,我们都可以组成探究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探究,引发对研究项目的思考,从而感受劳动合作的力量,享受劳动成功的愉悦。

三、劳动教育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和繁重复杂的发展任务,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创新。而中小学生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动手操作和创造能力。因此,中小学实验教学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2016至2019年锦州市理科实验仪器的配备达标率,小学由86.8%提高到94%,初中由91.2%提高到93%,普通高中由74.1%提高到86.2%,均成递增趋势。但中小学实验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现实情况是实验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口述实验代替演示实验的现象。部分学校还停留在黑板上做实验,报告册中写实验,学生则课后背实验的阶段。

中小学开展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基本的工作。要改变中小学实验教学有“有教室无课堂”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该上的实验课一定要在實验室上,该演示的实验一定要演示,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一定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四、劳动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好习惯是人生成长的基石。习惯养成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劳动教育,就要探索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每天中午12点20分到30分,孩子们伴着音乐一个个拿出自己的抹布等清洁工具,在班级中洒扫、擦桌子、擦黑板、扫地。这是上海市静安区第四中心小学校园中午的一幕,每周班主任根据学生劳动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习惯养成教育重要的是提出规范和要求,经过训练让学生最终形成习惯。天津南开中学曾有过这样一面大镜子,其上方悬着书有“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的“容止格言”。南开中学设立这面大镜子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每天对照镜子检查自己的仪容外表,最终实现习惯成自然的教育目的。中小学探索劳动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可以从班集体建设、校园管理、平时的值日等小事做起。教育家魏书生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主张,就是从班级管理的小处着手,让学生锻炼能力,强化观念,最终形成习惯。

五、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加强劳动教育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要通过家长学校等有效沟通方式对家庭教育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让家庭承载起劳动教育的功能。但现实情况是,家庭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存在阻力,阻力主要来自家长。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主业就是学习,不愿意让孩子在家参与劳动,有的家长甚至成了保姆,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曾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题为《劳动教育从教孩子做饭开始》的文章,认为“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是生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之一。”《朱子家训》开篇有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应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掌握一些诸如收拾房间、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在家庭中实施劳动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从小养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劳动实验教学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活动随手拍”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