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线混合:“后疫情时代”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0-11-28费忠孝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费忠孝

摘要: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宝贵的经验。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教师可结合整本书阅读的特点,构建双线混融的学习模式,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信作业本的线上阅读环境,帮助学生创设与教室、家庭等线下阅读环境相结合的混合阅读模式,丰富整本书阅读体验,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双线混合;后疫情时代;整本书阅读

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后疫情时代如何利用线上教学带来的启示与机遇,促进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笔者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尝试从“线上+线下”的双线混合学习出发,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征,将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将真实课堂与虚拟网络学习平台混合,推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双线混合的教学中,学生既有线上的学习,又有线下的研讨;既有教师的引导和调控,又有同伴间的合作探究;既有在校的学习,又有家庭学习,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优势互补,是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有利补充,丰富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构建双线混融式阅读教学环境

优美宁静、健康舒适的阅读环境,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也能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笔者研究的双线混合式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形成完整的整本书阅读体验(如图1所示)。

(一)线上阅读环境的构建

1.创建微信公众号

微信作为现代最便捷的沟通工具之一,其使用的广泛性不言而喻。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整本书的相关信息,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在第一时间收到,用手机便能观看,方便高效。从目前来看,微信公众号自带的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粉丝管理,二是内容发布,如表1所示。

2.建立班级微信群

建立班级微信群的具体步骤如下:打开微信界面,打开一个聊天对话,找到右上角小人一樣的图标,点击图标;点击“+”后,勾选自己要添加的好友,点击“确定”;创建成功,修改“群聊名称”,如101班微信读书会。师生就可以在群里发送文字、图片,进行语音信息交流。建立微信群之后,为了今后学习的需要,教师应建议家长和学生把群昵称改为真实姓名,同时也需要明确相关规则,如本群只限于固定时间的阅读交流,禁止闲聊和转发与学习无关的图片资料。

3.设计微信作业本

整本书阅读后的测验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实施过程性监督,而线上的测验可以激发学生答题的欲望。经过比较测试,笔者发现麦学习的“微信作业本”可以轻松实现习题的发布与管理。微信作业本又能与微信公众号进行对接,对接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作业。微信作业题根据格式不同,分为文本型和多媒体型。文本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填空题等常用题型;多媒体型包括语音题和视频题。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测验中常用的就是判断题和选择题。

(二)线下阅读环境的构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既是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建一间阅读教室

《朗读手册》建议教室的图书数量为500本,目前我们的现状距这个数量有较大差距。若没有可供阅读的图书,阅读活动将无法开展,因此我们可以依靠合作的力量解决书源问题。笔者在班上采用“好书分享”的方式建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大家将家中的图书放入班级书架。笔者班上共有31名学生,如果每位学生分享5本图书,那班级的藏书量也可以达到155本。为了保障大家借阅的方便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教室图书采用“不登记”制。

2.打造一个书香家庭

家庭阅读环境的建设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我们建议不论家长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空间,让他们毫无干扰地阅读。所以,笔者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间安静、雅致的小书房,能够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大人只有积极阅读了,才有资格教育孩子主动阅读,深入思考。

3.做一本“阅读存折”

教师可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封面让学生自行设计,比如写上喜欢的一句读书格言。“存折”里记录每天的阅读书目、阅读页码、阅读时间。每阅读完一本书,学生即可得到10个阅读币。学生每周可在固定时间用阅读币换取礼品,如语文词语免抄券、放学带队券、值日班长券等。“阅读存折”会激励学生不断看书,继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浓浓的书香中开启快乐人生。

二、双线混合式整本书阅读的实践

(一)线上学习活动

1.公众号微课导读

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情趣。教师提前做好导读微课并将之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在家观看学习。同时,采用线上微课导读形式,借助网络环境,学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丰富了学习形式。

2.朗读录音推送

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提出:“当读书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需求时,其效果才是突出的。”朗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也是提升一个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将自己喜欢的片段朗读录音,通过阅读APP推送。

3.微信群阅读分享

每周一个固定时间,班上的学生一起守候在手机前,就同一本书展开交流、分享、讨论。微信群的阅读活动满足了学生对阅读的期待,也给予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疫情期间,笔者带领学生阅读了凡尔纳系列小说,其中师生重点共读了《八十天环游地球》,阅读之后,利用微信群进行阅读分享。为了使活动开展得更具仪式感,笔者设计了一张活动海报,提前一天发送到微信群中,引起了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本次阅读分享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学生自由发言,畅谈阅读感受;第二环节为神秘嘉宾(班上学生)讲述“死海”旅游见闻。(见图2)

4.公众号学习成果展

公众号的创建,除了书单的推送、导读微课的推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如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创意写作作品等。推送之后,学生可自由选择时间在家欣赏、学习同伴的作品并进行点赞和留言。

(二)线下学习活动

1.线下学习组织形式

(1)自主阅读

学生在公众号上观看微课导读后开始进行整本书的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微信朋友圈阅读打卡。自主阅读的过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校、在家都可进行。

(2)团体合作

在整本书阅读后,教师根据书目内容、表达等特点或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话题,给出一系列小课题名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项进行探究。同时,选择同一个小课题的同学则可以组成小团体,进行合作学习。小团体可以利用在校或周末时间,一起收集资料、谈论、整理。

(3)课堂研讨

交流、讨论是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本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讨论的话题可以由教师给予,也可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思考、感悟,还可以是学生在完成小课题探究后的分享。研讨形式多样,但其目的都是希望通过交流,帮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以及在教师、同伴的帮助下,更深入地进行阅读。

2.线下学习内容

(1)小课题探究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围绕整本书产生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整本书与学生讨论一些话题,学生可以通过课题的形式进行研读,以达到深入阅读整本书的目的。

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百科全书,书中包含了地理、历史、宗教、民族、科学等知识。学生在阅读该书后,笔者罗列了一张“小课题研究清单”,里面包括有趣的时差、小说中的鸦片战争与中国历史、印度的宗教文化等,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小课题,独立完成或是小团体合作完成。

(2)创意写作

丰富多彩的儿童阅读可以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认知世界的一个窗口,也可以成为他们作文材料的来源。教师可抓住作品中好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不但会从文本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还会在作品的提示下联系生活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续写、改写、转换视角等方式进行的写作训练,能促进学生言语表达素养的提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做到读写结合。

阅读萧红作品《呼兰河传》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创作:模仿罗大佑的《童年》,给萧红写一首歌。有学生这样创作:

老祖父的花园里,藏着我最美好的童年,屋后头的老井边,那往事突然浮现眼前。不管黄瓜还是倭瓜,那都是我童年最美好的珍藏。踢飞的菜种,掉下井的烧鸭,自由自在的童年。

(3)趣味活动

整本书阅读后的提升环节,教师还可以融入活动元素,举办与该书相关的各种活动;可以舉办“书中人物来做客”“书中景物拍拍看”,制作书签、画册、海报、插图、封面,开展“读书卡片展示会”“跟着书本看电影”等活动。让阅读在活动中升华,让活动成为阅读的动力。

总之,组织整本书共读活动目的是推动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笔者尝试实践的“线上+线下”双线混合式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将新媒体新技术与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打造出全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阅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9).

[2]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J].语文学习,2016(7).

[3] 夏绮云,孙静.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微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9(19).

[4] 王东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技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

[5] 王琳琳.谈小学低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方法[J].黑河教育,2018(12).

[6] 白丽.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12).

[7] 仝家彬,孔凡花.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
论后疫情时代电视剧的创作生产
文艺界委员建言“后疫情时代”创作(关注两会)
下好“后疫情时代”的“先手棋”(观察家)
“后疫情时代”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及金融支持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