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出你的精彩

2020-11-28黄晶晶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9期

黄晶晶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与提问,使他们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在质疑与提问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其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培养其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敢问;愿问;善问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思维能力。提问能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有助于对学生观察、思考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长期是教师在做主角,学生只负责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导致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未得到发展。本文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思考。

一、激发敢问的勇气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一个个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疑问,这往往是他们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或因学生胆小而失去发言的机会,火花就会随即熄灭,这多么可惜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有一处疑惑的地方就用一根手指表示。课文读完后,手指表示的个数越多,说明自己提的问题就越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仅能在宽松的氛围中提问,而且让他们觉得提问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如有学生反馈了自己的提问:小女孩为什么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就要打她,难道爸爸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为什么她一开始不敢抽出一根火柴来取暖,后来抽出了好几根甚至是一大把火柴呢?为什么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她的时候,她脸上还带着微笑,难道她很快乐吗?这些问题是学生原生态的提问,有的可以看出提问的思维深度还不够,但是,只要学生有了提问的勇气,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二、培养愿问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思考,都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因此,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虽然他们的问题不一定与课文内容相符,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予以积极评价。例如,有学生问道:“一个男孩子把小女孩的鞋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可以用它当摇篮,他为什么这么说?”教师在赞扬学生勇于提问的行为后,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改一改:“这个男孩子为什么不把鞋子还给小女孩,反而还要来嘲笑小女孩?”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男孩子没有同情心,看到小女孩这么可怜,不仅不帮她,还把她的鞋子拿走了。在此基础上,我追问道:“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像小男孩那样做吗?”大家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知道别人有了困难就要及时帮助。我再次追问:“那么小男孩为什么和我们的想的做法不一样呢?”由此就能引导学生将当时和现在的社会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由于小女孩身处的社会很黑暗,人与人之间没有温情,所以小男孩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最后我们得出了结论: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可怜啊!在解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句子背后的深层含义,学生不仅思维上的锻炼,而且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

在教学中,学生有了愿问的意识后,便会带着提出的问题更积极地去阅读课文,努力从文本中找答案,有助于阅读的深入,从而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

三、探寻善问的方法

要使学生善問,必须“授人以渔”。学生光有学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思维的过程,最终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提问

歌德说:“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不会提问题,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例如,读了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语句和小女孩美丽的语句后,我启发学生质疑: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仔细思考后,从无疑处生出疑问来:作者在写了小姑娘的可怜之后,为什么又要着力描写她的美丽呢?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呢?其实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强烈的对比写出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早已无暇顾及自己的美丽。这样更显出小女孩的悲惨、可怜,也为后面理解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做了铺垫。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使读书无疑处产生了疑问,使读书无疑的学生也有疑了。

2.自主提问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是指让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处,是学生在进一步领会文本内涵的道路上遇到的急需解决的“真问题”。

在教学中,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犹豫到果断,从擦燃一根到擦着一大把,表现了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此处,可以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次质疑,于是有学生问道:“五次擦燃火柴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这是学生综合思维的又一次迸发,是深化所学内容,进行深度思维的表现。经过思考,学生发现这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不可以调换。一开始,小女孩饥寒交迫,所以她最想得到的是温暖和食物;在温饱愿望实现后,作为一个小孩子,她又想要得到快乐和家人的疼爱。从中可以看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愿望越发强烈,以至于最终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看到事情的本质,进一步对小女孩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生出深深的厌恶之情,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样的自主提问能引起学生新的阅读思考,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读懂读深,还能问善问,促进言语和思维的同步发展。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H202007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