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兵团高校思政工作探微

2020-11-28王晶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

王晶

摘 要:“四史”教育的学习如何入耳、入脑、入心,必须结合校情、学情等因素综合考量,针对目前思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兵团高校思政工作入手,拟提炼、总结一套可复制、可推广且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引领路径,为当今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为不懈奋斗。

关键词:四史教育;兵团高校;思政工作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联合八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武装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思政大体系的格局,这一体系的提出明确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诉求,将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融入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思想道德的全过程,形成了立意较高、方法较新、领域较宽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

新“四史”的接续发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把“四史”的学习教育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学习“四史”,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新“四史”的学习的主要目的。“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基本内容。新的“四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党史。包括为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成立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之后中国工人阶级承担起了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日子,从党的自身建设、党的理论成果、党的阶段目标达成都无一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偶然中存在着必然,必然中却无偶然,历史上不是没有给过其它阶级机会,但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新中国史。我校纲要课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专门旧论述了在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面前,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先进的、光明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中国,所谓的“新”,即新的前途、新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是代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们进行了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的第一次结合,虽然曲折最终得到发展。

改革开放史。改革开放是在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次探索之后的又一次尝试,邓小平借鉴和吸收经验教训基础之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一扫阴霾,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价值判断,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开辟了“五位一体”的全新发展模式,从道路、理论、制度、经济、文化,共同助力在两个百年伟大的交汇处,实现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社会主义发展史。从科学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俄国首先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并且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最终,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胜利,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内涵,最终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总体受挫,但中国依然用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告诉世界:“终结论”破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永远光辉耀目。

兵团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特点

囿于特殊的区情、校情、学情等多重变量的影响,兵团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在稳中求进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研讨有效工作方法,打造了“大思政”格局的工作实际。

课后思政教育意识缺位。学生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辅导员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塑造人、培养人的环节,但现实情况却是:思政辅导员缺乏相应的培训,自身对“四史”学习、领悟不到位,在日常班会、团会中潜移默化式的引导教育较弱,更多的是程序式的精神传达,创新班会较少、无法在团课的中将“四史”更好的溶入。

具体表现在班会、团课、日常活动缺乏明确的主题,与学生热点问题关乎不及时,没有较为清晰的教育意识,且兵团史本身就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在新疆的鲜活事例,而辅导员们没有很好的将兵团史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育中,缺乏课后的思政教育。

教育手法、形式单一,吸引力较弱。除了思政课主渠道之外,高校都建立了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其中辅导员工作就是很重要的一環,辅导员应该引导他们开阔眼界,树立理想信念,而这一切的宣教都必须建立在“学生为中心”基础之上。

但思政辅导员疲于繁重的工作,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停留在“说教式”、“说理式”。缺少以理论和事实基础去贴近学生,在他们犯错误、迷茫中缺乏用党发展历史、新中国发展历史、改革发展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寻找耳熟能详却“新”的事例,用真切发生在过去维度中的事情来引导学生。

教与学之间互动错位。专业课老师的“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会课、团课等承载全方位育人功能的每个板块,但是这几个板块当中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合力,没有打造、内化为一个完整的育人闭环。

学生缺乏有效了解“四史”教育的有效途径,思政辅导员对“四史”的引导较少,没有及时构建思政课专业课教师培训的机制,也没有在各个宣传平台进行大力宣传,在校园范围内没有掀起“四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四史教育”融入兵团高校思政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教育者接受培训、教育。在学生眼中,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式的模范,因此,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正如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讲的:“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让教育者首先受到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理论高度,理论深度和广度,用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话语来浸入“四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更新引导方式,增强吸引力。教育手段、方式是否能否契合学生的学情,是直接作用于思政工作成败的重要一方面,我们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大水漫灌教育,如“四史”的引导教育,就应该结合目前学生爱看、爱听、爱玩的抖音、快手、知乎、微信公众平台等,将思政教育引导搬上舞台,从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中选取和学生相关度比较大的事例,结合我兵团学生特长,将知识生动起来,从而增强吸引力,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将“四史”完美融合,让学生接受生动教育。

方法、模式的创新既要适当,也要符合学情,当然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但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已成必然,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必然要永站潮头,保持先进性。

打通辅导员与思政课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思政工作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承担着“四史”教育的课程部分,但课堂之外大量时间,学生的“四史”教育还是依靠思政辅导员来做,但有些问题思政辅导员无法解释、阐述清楚,因此思政工作者应当设立定期联络和沟通机制,就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上的内容,辅导员及时就结合班会、团课、党课作出强调,形成思政合力。

如今,《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规章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思政工作辅导员体系和职责已经日臻成熟,尽管形成了全社会、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但思政辅导员仍然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引导者。当今,“四史”教育如何溶入思政工作教育体系,如何引导辅导员进行理论学习后,进行日常管理学生的价值引领,这种实践就显得弥足珍贵。并且,这种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培训体系形成的一种探索,也有利于今后大思政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借鉴。

注释

[[1]]李强.“四史”教育是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重要部署,要准确把握学习教育根本出发点落脚点[N]解放日报,2020-5-10。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
论农商银行思政工作的创新与结合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论当下供电企业思政工作的创新
加强和改进路政执法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
提高政工人员素质以提升思政工作水平策略分析
电力企业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煤炭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思政工作的融入及意义研究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试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及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