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创立与实践探索

2020-11-28金卫婷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金卫婷

摘要:社会主要矛盾学说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结合我国社会实际的理论独创,毛泽东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本文梳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创立、完善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我党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个中国智慧。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创立  实践探索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及最新阐述”,项目编号HHUY2018-03。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始于抗战时期,毛泽东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

一  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初步创立

长征到陕北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读了很多哲学书籍。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中国社会,创立了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1936年 毛泽东阅读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第三版)时,对书中阐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导方面深受启发。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日本是占据矛盾主导地位的一方,“民族统一战线如果广大的与坚固的建立起来,就有造成优于日本方面之势。” [1]97

毛泽东在书上批注这段话的时间是1936.11--1937.4(毛泽东本人在书末页写下的读书时间),正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前夜。基于中日矛盾中双方力量地位差异的认识,中共积极调整政策,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创造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条件。为统一全党的认识,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党的苏区代表会议,毛泽东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任务》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两个报告。他指出,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的矛盾,目前的任务是争取民主改革和人民的自由权利,建立真正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将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报告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始运用矛盾原理,确定党的主要工作和目标。1937年9月,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毛泽东特别强调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针对部分人对抗战前途迷茫悲观,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他分析敌强我弱的态势,指出双方强弱发生转变的条件,就是中国始终坚持抗战和坚持抗日统一战线,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

围绕解决主要矛盾制定各项政策、策略、原则。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全民族的任务是坚持持久抗战,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驱逐日寇出境。[2]216“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3]574党的主要工作在战区和敌后,[4]217党员的岗位,首先应该是在最能打击日寇的地方。在抗日根据地,尽可能地发动群众斗争;在敌占区,放手发动游击战争。党员应成为执行抗日统一战线的模范战士,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旗帜。

抗战胜利后,南京政府坚持独裁专制,拒绝和平民主建国。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做好自卫战准备。在和平无望时,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领导人民打垮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实践证明,推动对抗性的主要矛盾两个方面转化的有效途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坚持统一战线,这是致胜的法宝。中共对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认识和娴熟运用,大大超越了苏联教科书中的认识范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体系。

二  过渡时期主要矛盾理论的完善

早在1948年,在确定新中国建国方案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建国之初,毛泽东认为,在不同地区主要矛盾是有区别的。在老解放区,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在新解放区,中心工作是稳定政权,没收官僚资本,追缴国民党残余势力,剿匪,开展土地改革,为恢复生产做准备。1952年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作为阶级在历史上被消灭了,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也得到初步恢复。但是,新的矛盾很快出现,在农村,表现为农资矛盾,在城市,表现为无资矛盾。因此,消灭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下一阶段党的中心任务。

建设现代工业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但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正式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国家对资本家采取赎买政策,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过设想,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进行了实践,以和平方式消灭了中国的资产阶级,解决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

建国初期主要矛盾已不全是对抗性的,中国共产党解决矛盾的方法从战争年代的对抗手段发展到和平的改造,在维持矛盾统一体中实现矛盾一方的转变,这是矛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确立和改革开放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大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但是,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党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使得国家建设和发展走了弯路。

1978年,党中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的工作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文革结束后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初步回归。经过深入研究,党再三强调,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就要发展生产力。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历次党代会都要重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围绕解决主要矛盾制定阶段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从社会发展的阶段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再次确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所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社會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 。

首先,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我国的生产力已经能够生产和供给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生产力的某些领域已经达到领先世界水平。其次,人民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现在基本得到满足,供需矛盾主要体现为“优质不足”。

存在大量地方性的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产能不足和相对过剩同时并存,区域性落后与区域性发达同时并存。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质就是生产力发达与不够发达的问题。在现阶段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就成为目前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它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兴旺,是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必须突破的瓶颈。

新时代主要矛盾理论,将解决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相互联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思路、布局,阶段性目标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开放式发展的系统性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个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高海萍,张云燕编著. 毛泽东的书单[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4.12.

[2]论新阶段 中共六中全会文件[M]. 新华日报馆, 1931.01.88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资料组编写.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06.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