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与展望

2020-11-28黎子华LIYuanLIZihuaLIUQian

物流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库存联网供应链

李 媛,黎子华,刘 潜 LI Yuan, LI Zihua, LIU Qian

(河北地质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11)

0 引 言

全球经济格局趋于扁平化的今天,企业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动态,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供应链成为了热门研究话题之一。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供应链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为了实现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绩效最优,有关学者从供应链契约角度[1-3]来研究供应链管理;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低碳、绿色需求,解决资源短缺等问题,有关学者从绿色度、碳税和消费者偏好等角度[4-6]来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为了解决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问题,有关学者设计了信息分享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7-9]。但目前基于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是相对缺乏的,多数集中于研究物联网在不同行业或供应链环节中的应用[10-12]。

供应链与物联网相结合应用,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继而提高相关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很多一流企业也积极推行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Gap 公司把RFID 技术应用到库存管理和衣物追踪管理方面,大大提高了Gap 企业从制作、流通到库存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效率。五粮液集团通过采用RFID 技术构建了防伪和追溯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和供应链的管理效率。海尔集团利用RFID 技术构建全自动化物流中心,以降低运营成本和优化供应链。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外对于物联网技术、供应链这两者的结合研究也愈加进步,但仍处在探索阶段,而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为此,本文试图以综述的方式探讨国内外供应链中物联网的分析应用,一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提炼和总结;另一方面,希望能尽快填补领域内研究不足,为国内物联网供应链的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1 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多集中在信息追溯系统的构建和库存管理改进等方面,现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1.1 信息追溯系统的构建

追溯系统是提升产品生产信息透明度,提高产品安全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和保证[13]。根据溯源系统的特点,美国学者Elise Golan 制定了三种标准来衡量:广度、深度和精确度。其中:广度是指系统能包含信息的数量,深度是指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精确度是指能够确定不安全食品来源或商品某些特征的能力。

杨建强和张成龙[14]设计了基于RFID 和EPC 技术的生鲜产品供应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产品信息全程追溯的功能,从而使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颜波等[15]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召回体制以及信息公开披露体系,建立了农产品全过程的安全可追溯监管体系。Zhao 和Yu 等[16]利用了C 语言、RFID 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农产品的追溯系统。同时,他们具体地讲解了如何实现网络技术以及RFID 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生产的过程中,追溯系统能够实现采集数据、自动预警、自动控制和自动输入数据与管理等功能,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Huang 和Luo 等[17]以RFID 技术和数据库集成技术为基础,从探索性研究开始,设计并规划了一个农业供应链追溯体系,其研究成果还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危险品等行业。Yang 和Zhao[18]针对农业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发了有机蔬菜安全可追溯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不仅可以参与到有机蔬菜溯源的各个环节,而且可以在线购买各种放心的有机蔬菜,企业也可以监控有机蔬菜的各个环节。Zhao 和Wu 等[19]在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RFID 技术和EPC 标准,设计了牛肉产品溯源系统。研究结果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牛肉产品信息查询,而且为管理者提供了物流责任溯源。

1.2 供应链库存管理

在以前,库存管理问题是供应链管理中难以通过一般方式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存在着各种局限性,如管理成本高昂、信息传递系统效率低下、人为操作错误多等。而物联网技术的特性与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2000 年起,供应链因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问题,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当前应用的各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无法很好地解决库存问题。但是,引入物联网的库存管理模型则可较好地解决库存管理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问题,通过无线传感、RFID 技术,可实现供应链产品信息全方位识别和全程追踪。同时,物联网技术也较大程度上平衡、缓解了供应链库存管理总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Rekik[20]采用了一个报童模型来分析随机需求下的库存错位问题,并基于库存记录推导出最优订货策略。Camdereli 和Swaminathan[21]利用Newsvendor 模型深入研究了供应链中的库存错位问题,他们发现,基于供应链成员之间固定成本的分担率,采用RFID 的激励可以定性为一个确定的区间,如果RFID 标签成本下降到特定区域,则至少有一个合作伙伴可以从该技术中受益。王洪艳[22]指出了传统供应链在库存管理上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库存模型,改善了信息不流通、协调管理成本高和风险分配失衡等问题,提高了供应链的柔性。张丽[23]在同时考虑库存损耗和错放下,建立了普通回购契约模型和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回购契约模型,并对两个模型的供应链成员利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应用物联网技术可有效消除库存不准确问题带来的影响,并提高供应链的利润。Wang 等[24]建立了一个库存成本控制模型和库存时间模型,以使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库存成本最小化。Wang 等[25]推导出了标签价格阈值,在需求取决于库存水平的情况下,采用RFID 技术对企业有利。Zhang 等[26]研究了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都面临着库存错误问题的竞争零售商在一个分散的供应链中采用RFID 的策略。结果表明,均衡的RFID 采用策略取决于竞争强度、错位率和RFID 标签成本。Wang 等[27]以多个供应商、一个制造商和多个分销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引进延迟运输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库存模型,并采用免疫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能降低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成本。

2 研究展望

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物联网供应链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分析与探究。可是,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模型来看,这些分析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不够深入、具体,可能与真实性有一定差距。此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国也争相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物联网供应链不可避免会出现新型的表现方式,这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分析的。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物联网供应链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物联网供应链未来的研究方向如下:

(1) 实证研究

目前,就国内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而言,多部分都是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无数据支撑,缺乏案例研究,理论和实践没有实现结合。今后的研究应多采用单案例、多案例以及案例与实证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国内不同供应链企业提供实证分析案例,指导供应链进一步发展。

(2) 在供应链中考虑成本分担和消费者隐私问题

目前对物联网供应链的研究多数是从应用价值的角度出发,详细研究了物联网的应用给供应链中各环节带来的种种好处,而这一切都是基于RFID 技术的应用。在供应链中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确实会让商品信息透明度提升,但随之上升的还有消费者信息被泄露的危险性。而目前就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关于射频识别标签成本的分担和消费者隐私保护这两个方向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以后可以侧重这两个方向的研究。

(3) 建立更精准的模型来分析影响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因素

目前,对影响企业采纳并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因素还未有细致的研究。其中,关于上述探讨的研究大多以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这种研究往往是主观性占据主要地位,使得出的分析结果缺乏准确性与科学性。倘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细致的、严谨的分析,得出的将是客观的事实结果。总的来说,要探讨影响企业与物联网之间关系的因素,我国相关技术部门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数学模型等专业的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得出具备科学性、严谨性的分析结果。

猜你喜欢

库存联网供应链
“身联网”等五则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抢占物联网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