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市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对策探析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三明市林农康养

洪 贞

(三明市林业局,福建 三明 365000)

1 引言

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1,2]。三明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做优“四篇文章”、推动“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促进了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三明市2019年林下经济面积达382万亩,实现产值125亿元。

2 主要做法与成效

2.1 加强政策扶持,着力培育地方特色

积极营造“一县一品”发展格局,以林药、林菌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重点发展金线莲、草珊瑚、多花黄精、铁皮石斛、黄花远志、七叶一枝花、灵芝等常用道地中草药[3,8]。2020年省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1515万元扶持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特色产业,鼓励林农以及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公司+农户+基地”等经营主体加大投入,明显增强了经营主体投入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树立典型示范,推动示范基地建设

引导和扶持农民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依法流转林权、利用生态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建设林下特色示范基地。清流县、宁化县、将乐县等地积极推进林下经济示范乡(镇)建设,着力打造清枫谷森林人家等一批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沙县依托沙县小吃集团积极发展沙县小吃配料林下示范种植,重点推广沙县小吃配料细叶青蒌藤、铁皮石斛、黄精、细叶香桂、五指毛桃等。

2.3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种苗繁育、栽培管理和产品加工,探索以林下种植、花卉苗木等产品为抵押物的新型林业金融产品,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网络服务等多种渠道,在林下种植技术、基地建设、项目运作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拓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泰宁县与福建农林大学、中医药大学、三明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强铁皮石斛资源调查、种质鉴定、种苗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核心示范。永安市、泰宁县现已形成《地理标志产品“永安金线莲”—福建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泰宁铁皮石斛”—福建省地方标准》。

2.4 强化监督管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根据福建省林业局《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精神,按照福建省级财政林下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三明各县(市、区)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三明市林业局及时下达省级财政林下经济项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督促项目质量关、实施安全关和环境保护关,并实行每月跟踪调度,推进项目实施与管理,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2.5 做优森林康养,助推林下经济发展

森林康养已成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凸显三明市“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林深水美人长寿”“中国绿都”的城市定位。一是政策引导。出台了《三明市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的意见》和《三明市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试行)》,逐步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二是基地示范。建设泰宁 “耕读李家”、大田桃源最氧睡眠、三元格氏栲等十佳森林康养基地,推动组建全市森林康养基地“十养”联盟合作平台。三是龙头带动。确立了泰宁丹崖、三元格氏栲森林旅游、福建天斗生态等一批三明市森林康养产业重点企业,带动做大做强森林康养。

3 存在问题

3.1 发展不均衡

林农整体参与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不高,种植和生产规模较小,示范基地集中连片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部分林下经济单位面积投资成本较高,特别是在新型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发展林下养殖存在着一定风险,导致林农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存在顾虑[3]。

3.2 龙头企业较少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大型企业参与度不高,特别是深加工企业缺乏规模化,林下经济产品加工能力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区域品牌较少,知名度较高的仅永安闽笋干、永安金线莲、泰宁铁皮石斛。

3.3 科技支撑不足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林下经济经营管理相对粗放,在种植、种苗和加工等方面生产标准有待完善,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推广力度不够,高新技术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

全面做好林下经济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林下经济发展氛围,提高各部门和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思想认识。通过宣传林下经济发展典型示范案例[4],转变重资金争取、轻项目管理的观念,推动各部门发展林下经济的工作合力,鼓励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投入,引导林农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多模式地发展林下经济,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坚持科学规划,优化资源格局

科学制定以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做好林下经济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发展。对本区域的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生态优势特色等进行调查研究,各县(市、区)应当突出兴林富民、合理布局,提出符合当地林下经济特色和优势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林下经济的方向、重点和规模。下一步重点制定林下种植中草药规划,进一步推扩林下种植中草药项目建设,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

4.3 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参与林下经济,鼓励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强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参与林下经济项目建设,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林业龙头企业作为扶持对象,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根据本地资源优势,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5],加强区域特色品牌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充分发挥发挥典型引路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6]。

4.4 加强基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坚持开展多种经营项目和模式,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强化基地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7],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引导周边林农参与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生态富民。以森林养生基地建设为切入口,建立健全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和建设标准,加快完善森林康养智能化服务体系,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促进全域性森林康养发展。

猜你喜欢

三明市林农康养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家里的缝纫机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之我见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