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金课”建设研究

2020-11-28张玉姗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课职业院校院校

张玉姗

高职“金课”建设研究

张玉姗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的“金课”建设与普通本科院校的“金课”建设有共性也有差异,在打造高职“金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高等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职业教育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之所以要打造“金课”是因为当前高职院校“水课”过多,而高职院校“水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教师、学生、学校、制度层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了“金课”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协同育人;旧式课堂

“金课”概念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18-06-21,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提出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为大学生增负,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2018-08,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这是“金课”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教育部文件中。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措施为大学生增负,各级高校也积极响应。虽然“金课”是针对建设一流本科院校提出的新兴词汇,但是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都离不开“金课”的建设。尤其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全面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如果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招鲜,吃遍天”的旧式课堂或者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理论课堂阶段,只会导致高职教育停滞不前。打造高职院校的“金课”和本科院校的“金课”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因此,在“金课”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高等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职业教育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

1 高职“金课”的定义和标准

“金课”,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含金量、高质量的课程;相反,质量不高的课就是“水课”。课程本身不存在“金课”和“水课”之分,但在教学过程中会人为地给它“注水、添金”。课程也不存在绝对的“水”和“金”,任何一门课程都会有一定的含水量和含金量,这就涉及到“金课”的标准问题。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金课”的标准在于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这并不是“金课”的唯一标准,很多学者对于“金课”的标准问题也纷纷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李志义认为“金课”主要体现在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五方面;陆国栋认为“金课”的基本特征在于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侯长林则针对应用型高校提出打造“金课”要体现“七性”,即教育性、实用性、丰富性、前沿性、思辨性、研究性、艺术性。综上所述,“金课”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一门课能够成为“金课”却有共性的特征,包括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互动性等,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能够学有所获。而高职院校和应用型高校的“金课”除了需要具备以上特征之外,还要突出其实用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学有所用,学而能用,学以致用”。

2 “水课”产生的原因

从教师层面来看,“水课”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重科研轻教学。教师趋于功利化,为了评定职称和获得更多的科研奖励,潜心科研而忽视教学,导致教学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高职学生的发展。②重结果轻过程。有些教师虽然在备课上下了功夫,但教学效果一般,缺乏过程性评价。教师很少给学生布置作业和随堂测验,学生学了就忘,没有实效,导致“水课”产生。③重学生、评价轻课堂管理。各高校都设置了学生评教系统,该举措的初衷是为了改善教学质量,但自从纳入教师考核指标,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青睐,对学生放纵管理,只顾完成授课内容。④重知识轻技能。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职业能力的提升远比单纯的知识讲授重要,课程不契合学生的接受度和兴趣点,教师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不动手实践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⑤“一招鲜吃遍天”式教法横行。这在老年教师中尤其盛行,他们拒绝变革,尤其是在评到高级职称后就放弃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追求,并且忽略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或提一些众人皆知的方法。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会影响课程的效果。首先,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学习资源,对教师没有敬仰之心,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教师上的课自然也会被定义为“水课”。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一切以课程好通过和容易获得学分、高绩点为标准,学生不能监督教师的教学,助长了“水课”的产生。此外,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会导致“水课”的产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本来就很难安排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过易都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加上当代学生的自制力普遍较差,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泛滥,教师即使花时间花精力好好备课,也无人听讲,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严重,导致教师没有成就感,没有动力认真教学。

从学校层面来看,对于课程的开设和管理没有严格把关。例如,思政课等公共课程往往是“水课”频发的高地,这要归咎于学校缺乏对这类课程的监督,认为大方向上不出错即可,学校领导也很少旁听此类课程并给出教学建议。大部分人认为“水课”多存在于公选课和通识课当中,但殊不知专业课当中也同样存在水分,学校制订的专业课程清考制度就滋生了“水课”存在的土壤。此外,教学质量评价形式化,学校在教学提升上出台了督学检查、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校领导听课等制度,看似管理完善,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主要在于评价很少反馈给教师个人,也没相应的整改措施及过程性考核,使教学评价成为了雷声大雨点小的举措。学校的管理政策导向以科研为核心指标,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评定职称,学校都是把科研放在突出位置,导致高职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发论文、做项目、做科研,教学方面则是能糊弄则糊弄。

从教育体制机制来看,基础教育几乎不存在“水课”之说,“水课”多存在于高等教育领域,归根结底,还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严进宽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多为应试服务,因而教师教得卖力、学生学得也卖力,根本没有“水课”存在的土壤,而高校毕业率高、淘汰率低的现状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绷紧的弦一下子松懈下来,从思想上来说就缺失了学习的动力。此外,学校教授的内容缺乏实用性、不贴进时代需求,学生进入社会还要从头学起,整个教育大环境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教师不好好教书,从而导致了“水课”的产生。

3 建设高职金课的途径与对策

3.1 教师层面

3.1.1 加强个人修养,以科研促教学

教学和科研是高职院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但对人才培养而言,教学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高校教师应该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以科研来支撑教学,不应该将两者割裂。而现实中“重教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个人修养,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真正关注学生成长,而不应该将个人利益得失摆在首要位置。

3.1.2 改变教学方式,打造翻转课堂

灌输课堂、封闭课堂都是“水课”的主要表现,这类课程侧重于教师如何教,而教学方法的变革应该致力于学生怎么学。通过打造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要利用信息化资源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更注重对话与讨论,学生成为了主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者、积极发现者和执着探索者。但是高职院校的翻转课堂更要强调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因为高职学生普遍自制力比较差,如果缺乏教师的监督和引导,翻转课堂在高职课堂就没有栖息之地。

3.1.3 更新教学内容,贴近时代要求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所教授的内容必须贴近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了解相关学科前沿性知识的意识,而且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来组织教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要适当降低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的比例,更多地学习演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解放学生的双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1.4 强化过程管理,以行动为导向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不能只把教学简单地归结为课堂讲授、期末考试两个阶段,而是要强化过程管理,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管控,增加过程性评价环节。高职院校的“金课”还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在“做中教”,在“做中学”,鼓励学生先行后思,思行结合。

3.2 学校层面

3.2.1 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灵魂就在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在打造高职“金课”的过程中,要密切与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的联系,共建学科专业,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讨论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科技,同时要成立由企业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来指导“金课”的 建设。

3.2.2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专项培训,开展信息化教学基本功大赛,开展示范课建设来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要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推进资源的共享和师生的互动交流,并评选出在线精品课程供教师们学习借鉴。此外,要加强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控制课堂的能力。

3.2.3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从教师成长方面来看,要打造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人才支撑。通过改变教学管理政策来提高教师改善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例如设立教学型教授,评定职称不再仅仅依靠科研指标取胜,而是综合教学、科研、指导技能大赛、企业实践、参与教学与课程改革等多项指标来评定。从育人守护方面来说,要强调将思政课程、德育课程等融入专业课程中,关注思政类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渗透作用,在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奋斗目标,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3.3 顶层设计层面

3.3.1 改革职业院校的考试制度

职教20条虽然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应该有与之相配的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但是职业院校或多或少都没有脱离本科院校的影子,尤以考试制度最为突出。职业院校仍然沿用本科院校的期末考试制度,设立考试周,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试卷和成绩在教务部门存档,而这样的考试制度往往就是职业院校的教师上课过于照本宣科的根源。因此,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模式的特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改革职业院校的考试制度着手,对职业院校的期末考试不进行要求,甚至可以考虑取消职业院校的期末考试。这一做法并不意味着不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而是职业院校学生的评价得更注重其综合能力和课堂表现,也允许教师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

3.3.2 积极试点并发展“1+”证书制度

实行“1+”证书制度也是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举措,其鼓励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取消清考、补考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相比,“1+”证书制度并不是通过强制措施来逼迫学生学习,而是作为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学习成果的认定。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将其作为毕业的限制条件。这一制度是从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出发,使得学生努力提高听课效率,也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是以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大举措。

3.3.3 建立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内外部保障

高职金课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的支持。如果打造“金课”仅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角度来说,则只要教师和学校内部支撑即可,如果想把高职“金课”打造成品牌、精品,则需要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无论是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评价保障层面,还是在经费保障层面都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最后,虽然打造高职“金课”从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入手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课程的受众,一门课程打造得再完美,学生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也是枉然。因此,从学生层面来说,要转变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不要因为上了大学就放松自己,浑浑噩噩,而应该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激励教师更好地备课、教学,增强学校反哺社会的能力。

[1]张新启.打造高职“金课”的理念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1.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6-11.

[3]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4]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01.020

2095-6835(2020)01-0064-03

张玉姗(1992—),女,江苏镇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金课职业院校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