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模型分析医院人员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2020-11-27陈小婕闫沛静李丽朱新玉张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学历技术人员

陈小婕 闫沛静 李丽 朱新玉 张敏

医院建立稳固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推进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改善患者预后[2]。同时,根据《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科研是大型医院重要工作任务之一[3];科研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4]。因而提高医院科研水平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成为各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医院科研能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采用医生[5]、护理[6-7]等某一类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且仅从对科研的主观态度[8]、论文的数量或质量角度进行研究[9-10],缺少对科研客观、全面的研究[11]。因此,本研究采用客观、系统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12-13]研究某三甲医院专业技术人员。

此外,科研具有长期性的特点[14],本研究基于2013—2017 年的数据,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处于科研快速发展期的某三甲医院为样本医院。选择该医院2013—2017 年5 年间具有科研且工作满一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科研能力评价 研究对象的科研能力评价采用科研能力评价体系[12-13]。该评价体系基于德尔菲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2-13]并应用于评价医务人员科研能力的实际研究[13-14]。

考虑到科研存在延迟效应[15]以及长期性的特征[16],本研究收集研究对象2013—2017 年5 年科研资料;采用当年研究对象获得课题、奖励等科研资料分别计算每位研究对象该年的科研能力评分,最终采用5 年科研能力评分的均值(以下简称“科研评分”)测量每位研究对象的科研能力。

1.2.2 信息收集 本研究数据源于医院官方统计数据,其中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学历信息、工作信息、科研信息等。

科研能力变异度采用5年间研究对象科研评分的标准差评价,标准差越大,科研能力变异度越大;科研经费采用5 年的平均科研经费;经费稳定性采用5 年科研经费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大,经费越不稳定。

1.3 观察指标

该三甲医院2013—2017 年纳入的308 名研究对象的每年科研能力评分的均值以及其95%C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 4.0 软件和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 检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当不能满足前提条件时,根据数据特征,采用Mann-Whitney 检验或Kruskal-Wallis 检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模型表达如下:

其中应变量 指科研评分;x1,x2,…,xm指协变量,包含年龄、文化程度等;β0为常数项,又称截距;β1,β2,…,βm称为偏回归系数;ε 为随机误差。

根据模型调整后R2结合专业知识选择最优模型;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判别法进行共线性检验;采用残差图检验资料是否满足模型的残差独立性等条件并初步探索离群值[17]。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特征及科研能力现况描述

共纳入308 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为(44.84±8.51)岁,其中47.40%为男性,科研评分为(1.33±2.27)分。

不同特征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评分见表1。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技术类型(P=0.006)、职称(P <0.001)、学历(P <0.001)的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科研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士、医技和药师的科研评分均为0.20 分,较医生和其他专业技术类型人员低,但护士5 年内的科研评分四分位数间距(0.30分)最小;学士以下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评分为0.20 分,低于其余学历,且5 年内科研评分变异度(0.20 分)最小。可见,5年间护士、学士以下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评分较低且内部稳定。见表1。

2.2 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文献回顾、专业知识、模型的共线性检验和模型诊断,选择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模型,构建模型一。考虑到科研长期性的特点,结合模型的共线性检验和模型诊断结果,将科研能力变异度(5 年科研能力评分的标准差)纳入模型,构建模型二,采用调整后的R2选择较优模型,结果显示模型二(R2=0.884)优于模型一(R2=0.588)。

表2 为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提示在控制了可能混杂因素后,学历、专业技术类型、科研经费是影响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的因素。博士学历(P=0.018)和硕士学历(P=0.042)人员较学士学历人员的科研评分分别增加0.48 分和0.35 分。医师(P=0.021)和药师(P=0.037)较其他技术人员的科研评分平均高0.45 分和0.52分。科研评分随着科研经费增加而增加(P <0.001),随着科研经费稳定性增强而增加(P <0.001)。科研评分随着科研评分变异度增加而增加(P<0.001)。但是职称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无影响。

表1 不同特征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评分分析(n=308)

表2 308 名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3 讨论

发现该三甲医院五年间科研能力呈持续增长趋势,且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的内部差距逐年增大。学历、科研经费及其稳定性、科研能力变异度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较本科及以下学历者科研能力强,且科研能力随学历增强,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8-19]。可能与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较多的科研训练[19-20],同时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项目有关。此外,有研究表明高学历者更重视科研[21],其认知水平、创新能力、科研技能等[22]均较高。

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是科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保障[23-24],进而关系到科研人员能力的提升。加强对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单位以及团体的支持,尤其是加大在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25]方面,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科研人员间的经费均处于一般水平,不存在较加大的差异,因而不能反映经费越多,科研能力越强。

综上所述,该医院五年内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且内部科研能力的差距逐年增大。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科研能力,医院应加强学士及以下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保证科研人员经费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学历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川东北地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膨胀学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知识无力感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