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模式与效果

2020-11-27陈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1期
关键词:血糖仪全院准确率

陈杰

作者单位:扬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非内分泌专业科室高血糖住院患者比例亦随之上升。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疾病状态,调整治疗方案以及促使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1-2]。既往住院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情况,通常由患者所在科室向内分泌科提出申请,组织临床会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系统性,致使科外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不甚理想。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是基于信息化的血糖联网管理系统,能够采集并自动上传患者血糖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实现数据处理、结果生成与管理以及数据共享的自动化与信息化,为进行科学判断与诊治提供技术保障[3-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2 月—2018 年11 月于我院实施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前住院的高血糖患者400 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 年12 月—2019 年11 月于我院实施信息化血管联网管理后住院的高血糖患者400 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32 例,女168 例;年龄35 ~75岁,平均年龄(55.58±4.37)岁。对照组男227 例,女173 例;年龄33 ~75 岁,平均年龄(55.62±4.41)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患者能够理解血糖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并配合各项护理措施。(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有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异常者;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管理:记录并核对患者姓名、年龄、血糖监测等基本情况;采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并记录患者血糖数值,将数值反馈给内分泌科医师;医师结合血糖数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教育与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进行住院患者血糖管理:(1)成立团队:①组建由全院各科室、各病区护理人员与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组成的血糖管理护理团队,建立内分泌科医生微信群、全院血糖管理护理微信群以及糖尿病患者微信群;②组内成员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临床应用的必要性,血糖分析仪(美国诺瓦生物医学公司,型号:StatStrip,国械注瑾20172401330)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血糖管理相关措施等,保证各成员均能够熟练操作智能血糖仪,并准确进行血糖数据上传。(2)信息化血糖监测: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IGMS)及其配套的智能血糖仪对住院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将IGMS、临床智能血糖仪与院内HIS系统连接,从HIS 中抓取住院患者信息,下载至智能血糖仪中,在内分泌科医师下血糖测试医嘱后,护理人员在采集点使用智能血糖仪核对患者身份并完成血糖检测,血糖检测完成后自动上传血糖数据,并对上传数据进行分析、保存与归档,可直接反映患者血糖波动趋势。(3)制定个性化血糖管理路径:内分泌医师利用IGMS 系统实施监控患者血糖,并结合其年龄、疾病性质、饮食状况、手术方式及生化结果等给出个体化的医嘱建议,及时进行高血糖干预指导。

1.4 观察指标

(1)管理质量:对比两组信息识别准确率、血糖数值准确率、数据反馈准确率、血糖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血糖水平达标率。(2)血糖水平:采用智能血糖仪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指标水平。

表1 两组管理质量对比[n(%)]

表2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s)

组别 FPG(mmol/L) 2hPG(mmol/L) HbAlc(%)对照组(n=400) 7.23±1.17 10.65±1.96 8.44±1.54观察组(n=400) 6.88±1.14 9.43±1.76 7.17±1.05 t 值 4.285 9.263 13.627 P 值 0.000 0.000 0.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质量

观察组信息识别准确率、血糖数值准确率、数据反馈准确率、血糖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血糖水平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水平

观察组FPG、2hPG、HbA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防治措施主要由药物、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个方面组成,糖尿病的长期治疗即糖尿病的长期管理,其中血糖监测尤为重要。由于血糖异常可对各类基础疾病造成直接影响,不仅增加围术期并发症、严重感染发生率,还增大住院患者死亡风险[6-7]。因此,及时了解住院高血糖患者血糖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控制血糖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糖信息化管理是由医护人员对特定病种患者制定的一种新型血糖知晓模式,本研究中,观察组信息识别准确率、血糖数值准确率、数据反馈准确率、血糖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血糖水平达标率高于对照组,FPG、2hPG、HbAlc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在临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保证患者信息识别准确性、血糖检测准确性、数据传输准确性,提升其血糖知识知晓率与血糖水平达标率,利于改善血糖水平。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通过成立由各科室成员组成的护理团队,实现对全院高血糖患者的动态管理,能够改变以往高血糖患者需等待专科会诊意见的情况,直接通过终端上传血糖数据,极大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使患者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治疗[8-9]。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多个信息沟通群,内分泌科医师能够随时探讨并解决糖尿病相关疑难问题,专科医师可及时指导全院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管理,并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问题进行解答与疾病知识宣教,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10-11]。护理人员经规范培训系统使用技能后,并于血糖监测前经过系统档案确认患者身份,能够避免各类人为因素对血糖监测的影响,保证患者信息的准确性与唯一性,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大大提升信息识别准确率。同时,血糖测量后自动上传至患者数据库,不仅能够避免错抄数据的可能,增加数据准确性,还可减少重复性的护理操作,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保证血糖数据准确性与数据反馈准确性[12]。此外,引入IGMS 系统后,可自动分析患者血糖信息并整合其他信息,及时发现患者生活饮食习惯的规律,利于帮助内分泌医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教育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促进患者调整生活习惯,提高其生活与治疗依从性,使其血糖水平获得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全院信息化血糖联网管理系统可提升高血糖住院患者血糖管理质量,能够方便医护人员获取患者信息,有利于血糖控制。

猜你喜欢

血糖仪全院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自测血糖靠谱不
自测血糖靠谱不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覆盖全院科室的医院财产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天热预防血糖仪“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