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合并毒血症的临床分析

2020-11-27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肠病毒血症心脑血管

毕 宁 王 菁 陈 会

作者单位:黄冈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438000

慢性便秘患病率较高,成人的患病率为4% ~10%[1~4], 老年人便秘患病率往往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23% ~38%[5]。严重便秘常有排便困难等症状,少数患者由于肠腔内细菌及炎性物质的吸收可出现轻度毒血症[6],出现轻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低热等类似感染中毒的全身症状[7],部分患者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8]。目前有关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出现轻度毒血症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415例老年人慢性便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目的是探讨老年人慢性便秘患者及合并毒血症的临床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诊疗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符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9];③通过采集病史、相关辅助检查等未发现可引起慢性便秘的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①不配合诊断及治疗的患者;②认识沟通能力障碍及精神异常者;③病例资料不完整。研究期间最终入选老年便秘患者415例,年龄65~91岁,女性239例,男性176例。依据是否出现轻度全身毒血症症状,将入选患者分为毒血症组和非毒血症组。

相关诊断标准及毒血症症状判断标准如下: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符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9],可借鉴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10]。毒血症的诊断标准为出现慢性便秘的基础上引起的轻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低热等类似感染中毒的全身症状,并排除其他病因所导致的类似症状。

1.2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饮酒、教育程度、临床症状、饮食习惯、睡眠、运动习惯、女性生育史、实验室指标,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缺血性肠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情况。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两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OR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卡方单因素分析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肠病的危险因素及OR值,OR=1提示无关因素,OR>1提示为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特点 415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中,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费力319例(76.9%),为最常见症状;其他症状按例数高低排列为粪便干硬281例(67.1%),排便不尽感206例(49.6%),腹胀163例(39.2%),排便次数减少151例(36.4%),直肠堵塞感128例(30.8%),需辅助排便89例(21.4%),大便失禁27例(6.5%)。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情况,其中高血压最常见,为245例(59.0%),其他依次为冠心病157例(37.8%),卒中56例(13.5%),缺血性肠病27例(6.5% )。

2.2 轻度毒血症发生率 29例患者出现轻度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精神萎靡、低热、全身酸痛等轻度毒血症症状,发生率为6.99%。

2.3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饮酒、吸烟、教育程度、排便费力、粪便干硬、排便不尽、排便次数减少、直肠堵塞感、需辅助排便、大便失禁、饮水量、进食蔬菜情况、运动情况、女性患者生产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血症组在女性患者比例、腹胀比例、便秘时间>2年比例高于非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4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毒血症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非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血Hb、C反应蛋白、白蛋白、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2.5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肠病的发生率和OR值 毒血症组缺血性肠病发生率较非毒血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毒血症组冠心病较非毒血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方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合并毒血症是发生缺血性肠病及冠心病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 值分别是(OR =7.788,95%CI 3.037~19.974)及(OR =2.489,95%CI 1.155 ~5.363),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OR值比较

3.讨论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老年人慢性便秘患者更为常见患者,生活及生命质量受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11],增加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12]。便秘临床症状较多,本研究显示老年慢性便秘临床症状有排便费力319例(76.9%),最为常见;其他症状依次为粪便干硬281例(67.7%),排便不尽感206例(49.6%),腹胀163例(39.2%),排便次数减少151例(36.4%),直肠堵塞感128例(30.8%),需辅助排便89例(21.4%),大便失禁27例(6.5%)。国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3],便秘最常见的症状为排便费力(81.0%),其他症状依次排列为粪便干硬、腹胀、排便次数减少等。我国茹克亚古丽·买买提等[14]人研究160例老年人便秘患者中,117例出现排便费力,97例排便减少,87例出现排便不尽感,43例有直肠肛门阻塞感,15例需用手协助排便。上述调查及研究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排便费力为最常见的便秘症状。本研究中显示27例患者出现大便失禁,可能是便秘时粪便干燥成坚硬团块嵌塞在直肠,导致直肠扩张及括约肌松弛,部分粪便自干燥的粪块周围排出,临床表现类似大便失禁。国内有相关报道[15],慢性便秘患者可出现大便失禁,甚至部分误诊为腹泻,止泄药物能加重病情,应引起重视。

国内有关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出现毒血症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显示,415例老年人便秘患者中29例出现轻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低热等类似感染中毒的全身症状,发生率为6.99%。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于便秘发生时粪便滞留在结肠内,压迫肠道黏膜细胞及肠壁间血管,损伤肠壁黏膜细胞或压迫肠壁间血管致肠壁缺血缺氧,结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6],肠腔内细菌及炎性物质经屏障功能下降的结肠黏膜进入血液,激活免疫系统而出现毒血症等炎症反应症状。

本研究毒血症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非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女性慢性便秘发病率更高,且女性老年便秘患者更容易出现毒血症症状。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16~18]一致,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由于女性在生理构造上的不同,直肠括约肌更易松弛,导致粪便排出更加困难而出现便秘,肠腔内细菌和炎性物质也更易被吸收入血,增加了出现毒血症的机会。毒血症组出现腹胀比例及便秘时间>2年比例高于非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类似研究很少,具体机制不明确,考虑腹胀及长时间便秘时患者肠腔内压力升高更明显,肠腔内细菌及炎性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更易出现毒血症症状有关,且部分可存在轻度腹膜炎,加重腹胀症状。毒血症组WBC显著高于非毒血症组,毒血症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非毒血症组。WBC升高考虑与肠腔内细菌及炎性物质吸收后激活机体内炎症反应有关。机体在炎症状态下释放炎症因子、细胞介质等,这些可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微循环血栓形成,导致检测D-二聚体水平升高。对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尤其是便秘时间长,且有腹胀的女性患者要注意发生毒血症可能。发生毒血症的患者可能表现为WBC及D-二聚体升高。

国内有报道慢性便秘的可诱发心血管疾病[8]。国外Salmoirago-Blotcher等[19]研究73047名绝经后女性,显示便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冠心病、卒中等,严重便秘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Honkura等[20]研究45112名日本人,与排便频率为1次/天组相比,排便频率1次/(2~4)天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增高。对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有关毒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显示毒血症组缺血性肠病及冠心病发生率较非毒血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因素分析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肠病的危险因素及OR值,合并毒血症是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发生缺血性肠病及冠心病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是(OR =7.788,95%CI 3.037~19.974)及(OR =2.489,95%CI 1.155~5.363)。提示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合并毒血症是发生缺血性肠病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出现毒血症患者的便秘情况往往较重有关,而慢性便秘不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8],同时是缺血性肠病的危险因素[21]。

猜你喜欢

肠病毒血症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ncRNA H19与TNF-ɑ IL-1β及IL-6等促炎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