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部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下背痛的疗效研究

2020-11-27徐会慧韩彦霞陈子嫣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背痛腰痛腰椎

张 卉 徐会慧 韩彦霞 陈子嫣

作者单位:北京小汤山医院 101211

腰痛是以下背部疼痛、腰骶部及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体征,一般病程超过3个月的腰痛为慢性腰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1]。腰痛病因比较复杂,且影响因素比较多,病程较长,复发率高。有部分研究显示,下背痛患者的年患病率约为36%~76%[2~4],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严重的患者有可能丧失工作能力,这些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下背痛患者均有腰肌劳损、核心肌力不足、核心稳定系统不稳定等特点。对下背痛的治疗每年都有新治疗方案出现,但有些新方案缺乏科学证据支撑,即便有些研究是经过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虽疗效不佳,但仍然会在临床使用[2~4]。下背痛的治疗近年临床用得比较多的是悬吊核心稳定性训练、深部肌肉放松训练(DMS疗法)。单一应用悬吊核心稳定性训练或深部肌肉放松训练进行治疗下背痛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联合应用治疗效果如何研究得不多,因此本研究探讨核心稳定训练结合深部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下背痛患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小汤山院就诊的112例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①临床诊断为慢性下背痛,腰背部第12肋和臀下皱裂之间的间断性或持续性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股后外侧放射痛,病程超过3个月,年龄20~70岁;②主诉痛区和上方可有压痛和(或)肌痉挛;③X线上除有腰椎椎体旋转,小关节间隙狭窄、分离、不对称等征象外,无其他阳性发现;④通过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或骨密度测量等排除骨关节系统可引起下背痛的疾病,如感染、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排除标准:①合并腰椎肿瘤、结核、骨折、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②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患者;③试验中由于未知原因病情持续加重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④中途中断或修改治疗方案者。将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5.36±11.07)岁,病程(11.26±3.10)月;对照组56例,男性29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4.82±11.14)岁,病程(10.49 ±3.17)月。所有入组人员均签署了康复治疗的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均符合伦理学要求,并且本研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布均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传统腰背肌体操训练,治疗组利用悬吊装置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部肌肉放松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 传统腰背肌体操训练:由专业物理治疗师教会并督促患者认真完成。①飞燕点水式: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伸直并向后伸,头逐渐后仰,上胸部也随之向上抬起,同时双下肢并拢向后上方逐渐抬高,身体处于反弓形状态,保持5~10秒之后,身体恢复到俯卧位,并休息5~10秒。②四点跪式:患者用双手和双膝支撑(即四点)跪在治疗床上,肘关节保持伸直,小腹保持微收紧,当一侧上肢伸直并向前平举时,对侧的下肢伸直并向后水平伸直,躯干呈一条直线,保持5~10秒后上肢和下肢均放回至床面,并休息5~10秒。③直腿向上抬高:患者取仰卧位,使一侧的下肢向上抬高至45°,膝关节保持伸直,保持肌肉收缩5~10秒后将下肢放回至床面,并休息5~10秒。每个动作进行3组,每组10次,1次/天,每周治疗5天,共训练8周。

1.2.2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部肌肉放松训练:(1)利用悬吊系统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采用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体位,同时配合静态的闭链运动、动态的闭链运动等,主要作用的肌群为多裂肌、臀中肌。治疗步骤包括:①患者取仰卧位,双腿悬挂在悬吊系统上并提髋保持6~10秒,同时注意腰间带有弹性悬吊带的减重作用。②患者取仰卧位,单腿悬挂在悬吊系统上并提髋,进行动态训练。③患者取俯卧,双腿悬挂在悬吊系统上屈髋并保持6~10秒,保持腰椎处于中立位。④患者取俯卧位,单腿悬挂在悬吊系统上,另一侧下肢水平外展。⑤患者取侧卧位,使单腿悬挂在悬吊系统上并保持6~10秒。⑥患者取侧卧位,使双腿悬挂在悬吊系统上并提髋,进行动态训练。每个动作的要领均由治疗师口述指导受试者,循序渐进地增加治疗负荷。每组动作做6次,重复4组,组间休息90秒。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共训练8周。(2)在悬吊系统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利用深部肌肉刺激仪(DMS)进行治疗,对腰椎两旁深层肌肉、骨盆后肌肉以及下肢肌肉利用垂直振动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疼痛。DMS治疗在核心稳定性治疗前和治疗后各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5分钟。

1.3 评测指标 治疗前后使用疼痛评分(VAS)、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躯干关节活动度(ROM)等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使用()表示,经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三项评测指标的结果均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干预治疗后的VAS、ODI、ROM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症状均改善。经过8周的干预,治疗组的VAS、ODI、ROM 值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的躯干关节活动度测评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与ODI评分比较 单位:分

3.讨论

现阶段对腰痛的治疗国外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腰椎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的相关变化[5],但患者往往因疼痛导致肌肉活动受到限制,而至肌肉的静力性负荷不足,导致肌肉的募集以及时间模式发生改变。由于躯干肌的应对反应和募集性减少,造成了两侧肌力的不平衡,所以在日常的生活、活动、姿势变化中易使脊柱稳定系统发生变化,进一步引起腰椎的不稳定。腰椎的不稳定性增加肌肉和关节、韧带的损伤程度[6,7]。所以,对腰痛患者的治疗应加强对躯干肌肉的控制训练以及协调性训练,加强腰椎的稳定系统,促使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恢复,这是预防患者腰痛复发的重要方案。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腰痛的方法有牵引、按摩、理疗等[8],这些治疗方法都能暂时缓解腰痛,但腰痛复发的问题难以解决。核心稳定性训练强调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通过不稳定情况下进行的闭链运动,可加强躯干、骨盆以及深层的肌肉力量,改善各肌群的本体感觉,增加了感觉与运动间的协调性,能有效增加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腰部周围软组织,如肌腱、韧带以及关节囊等的柔韧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增强脊柱稳定性,从而缓解疼痛。DMS治疗是使机械的振动波作用在肌肉上,使之产生快速而连续的振动。该振动能使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加强血供,改善腰背部肌肉的营养。对肌肉进行振动治疗同时可增强软组织的弹性和扳机点的敏感度,改善肌肉的血供、淋巴液循环,消除局部肿胀,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9,10]。本研究结果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部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下背痛患者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背痛腰痛腰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号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背痛, 你需要 了解更多
索罗斯的背痛和梅西的点球
腰椎病变专题主持人介绍及论文评述
后背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