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11-26王心怡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途径

王心怡

摘 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2012年首次提出,其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展望,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将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因此,在探究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同时还需明确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意义。作为新思想的重要部分,核心价值观值得深入探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内涵;途径;意义

核心价值观的概括经历了比较复杂的过程,产生后凭借其在民众中的广泛理解和深刻内化,发挥着廓清思想迷雾、强力引航的重要作用。如今面临国内外背景变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其更是显现了战略意义,更应该深入挖掘其内涵,在实践中推动其发扬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个人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构成了“三观”。由人类所构成的社会也具有一套普遍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规范,這种共同意识受到社会阶级性质和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影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就是这共同的、遵循个人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具体内涵,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价值体系和价值观这两大概念的提出。

2006年10月,党首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而在党十八大上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高度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集体情感相结合的思想体系,有四模块基本内容,核心价值观则是其重要部分。二者的关系为体系包含价值观,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存在的必要前提、基础,是其内涵的丰富来源。

价值观对价值体系的概括和总结具体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这种升华是准确、科学的,把握了社会主义性质,将人民紧紧团结在社会主义之下,根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虽是二十四字,阐述的既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也是对实践行为的要求。核心价值观使得人民坚信美好未来,更加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向着社会目标共同团结奋斗。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长久以来,百姓比较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而对其代表着什么,更需要深入认识。核心价值观,既然称之为核心,证明其在价值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最主要的引领作用、最科学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1]。

核心价值观总共分为三个层面,每四字为一层。国家目标是三层中的最高目标,对其他层面具有统领作用。社会层面的实现以每个个体的积累、个人层面的价值实现为基础。个人层面是最基础的环节,每个人道德品质高尚,勤劳踏实工作,社会得以形成良好的风气,进一步维护规范和秩序,完善治理体系的建构和治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可以从四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

1.富强。富强就是国富民强之意,是开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愿望。自新中国成立,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土地改革宣告了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终结,使土地属于国家,造福广大人民,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使我国在根本上社会主义性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工业化建设中推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极大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

2.民主。在民主建设方面,我国建立了一套民主制度来保障社会主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包括根本民主制度和基本民主制度。随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人民需要不断发生变化,对于民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主制度的指导下,我国真正了解民主实际、致力于解决各方面民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出台系列人权白皮书,总结民主建设成就,指出下一步工作方向,推动民主事业纵深发展。

3.文明。指的是国民精神风貌。国民素质不仅包括公民科学文化修养,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建国以来,我国进行“扫盲”运动、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结合我国实际、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切实提高了我国教育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国民文化素质。除此之外,国家积极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将优秀传统美德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提出社会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通过感召和正确引导,推动道德教化走入人心。

4.和谐。和谐一词,一方面来自于古代“大同社会”、“和为贵”思想,另一方面来自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不仅意味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包括社会安宁稳定、井然有序,各方面建设安排得当,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同年龄段的人,各有“归”和“分”。少年儿童可以得到关爱呵护,享受适龄的教育;青年人拥有合适的工作、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合理的劳动收入;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受重视、得到良好赡养和关怀。社会的公共安全有保障,食品安全有保障,医疗卫生有保障,住房服务有保障等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这是对社会的构想,民主与法治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的同时,用规范和法律对权利进行合理约束,以维护他人正当权利,构建社会主义美好社会。

1.自由。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自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充实自我。但世间没有绝对自由,只有相对自由。自由的前提是承认自由的限度,遵循规范的约束,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合法合理地实现、发展自己的自由。

2.平等。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种平等不是以阶级和财富标准衡量的,而是作为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平等地使用社会资源,即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平等并非是空谈,社会进步也需要更大程度的平等的实现,为了充分尊重、保障以及维护人权,我们国家采取了很多实质化的举措,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使人民从党国大政、生活小事都可以感受到温暖。

3.公正。公正指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的良知、系列规范和法律是衡量人们行为的一杆称,所以公正可理解为包含不成文的普遍价值认同和规范的法律准绳。近些年社会出现了一些伸张正义行为反被误解和讹诈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热议。同时,在法治建设中也存在国家司法不公正的问题。九十年代,在证据不充分、工作人员职责疏忽情况下,报案人内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图被误判是一起奸杀案的凶手,被执行死刑。多年后,命案的真凶落网,沉冤昭雪,司法机关对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启动国家赔偿。

4.法治。所谓法治,就是结合国情和法理,用一整套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任何人的行为是有限度的,不是任何行为都会被允许。凡是做出违反法律的事,逾越红线,就必定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与制裁。司法机关对具体的民事和刑事案件进行诉讼受理、证据收集、审判等系列流程,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使不良行为得到惩戒,正义得到伸张。除维护社会公正,近些年党和国家围绕自身,开展了深刻的建设和清理行为。深入查处腐败犯罪,约束权力,制约行为,从更高的层面上深化法治建设。为民除害,让百姓真切体会到法治的强大力量。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八个字是对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追求、完善。

1.爱国。国家是国民生存的前提,没有国就没有家,也就不会有每一个小我。作为国民,热爱祖国是我们最朴实和真挚的情感,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最忠实的依靠。我们的爱国不只停留在情感,也付诸行动。每个人应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将每个人的小梦想和中华民族的大梦想相结合,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

2.敬业。敬业即是兢兢业业、勤于工作。很大程度上,很多人的价值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和奉献实现。工作帮助平凡的人们找寻自我,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创造的可能,使工作迸发新的活力和生机。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无数默默无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展现了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感动了无数人。

3.诚信。简单来讲,就是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宝贵品质,是对待任何事情应有的态度。待人接物要真诚实在,约定诺言要积极遵守,处理利益要公正诚实,不谋不当私利。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通行证,有了诚信的品质,做人做事也便更加通达。每一个社会成员做到诚信,我们的社会氛围可以更加轻松融洽。

4.友善。友善即友好、善良。它是人际交往和关系处理的第一印象,在初次交流中就可以体现。如果每个人满怀友好,传递善意,一定程度能够推动破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坚冰,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实践是科学理论的目的和生命,科学理论落实于行动,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使得实践开展充满独特而又丰富的意义。作为基础性工程,党和国家必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涵养、发扬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进而落实到行为中变成一种习惯。

(一)教育过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发扬核心价值观。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拥有正确的“三观”,明辨是非。培养有理想道德、有文化知识、有严明纪律的新一代,悉心指引他们将个人的小梦想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相联系,脚踏实地,接续奋斗。

(二)经济发展社会治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发展市场经济和提高社会治理效率、水平发挥科学指导作用。要在经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对市场状况进行及时反馈,完善市场监督的法律法规、规范,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规范市场经营主体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义,提倡主体在市场洪流中,坚守良心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弘扬核心价值观要创新社会治理的体系构建,直面社会问题,发挥党和国家、社会的积极性,创新治理方法,承担治理责任。

(三)具体实践

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涵养、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榜样,宣传弘扬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在社会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奉献自我的精神,为社会有需要的群体送去温暖。学习时代楷模,深入基层一线,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指引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充实、奉献的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直面复杂形势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社会、国家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国际方面,暴力恐怖案件、大国博弈思维等影响世界长期和平、稳定发展的因素不断显现、针对我国内外发展的消极因素逐渐增多,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政治出现信任危机,全球形势比较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国民直面复杂形势,排除杂音的干扰,真正凝心聚力。

(二)坚定理想信念

发扬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原则,秉持共产主义信仰。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渗透以及世界范围内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坚守舆论主阵地,保持政治本色,筑起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高墙。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三)促进全面发展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根本上是对思想观念的积极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产生活之余,充实完善、提升各方面素养,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四)实现民族梦想

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梦想,国家和民族也因人民的团结而有了共同的梦想。核心价值观使得国民紧密团结,心中有着新智慧,双手贡献着强力量。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推动着社会的整体进步。社会不断进步,国家坚实发展,向着民族梦想也就迈进了一大步。

结 语

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简凝丰实,更易于民众理解和内化。核心价值观是新思想的重要部分,是实践得来的正确理论,也要在实践中大力培育和弘扬。发扬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实现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

注 释

[1] 戴木才 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A].黑龙江:理论探讨,2017(02):36-39.

参考文献

[1] 谢玉亮.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价值[A].贵州:理论与当代,2009(02):28-30.

[2] 凌厚锋.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新觉醒[A].江苏:东南学术,2012(01):4-11.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偉大胜利[N].北京:人民日报,2017-10-28,(01).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木木相册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