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博物馆藏品档案的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0-11-26阿丽玛·阿拜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普查馆藏藏品

阿丽玛·阿拜

摘 要:博物馆是我国历史的浓厚缩影,馆内的每个藏品都有着独有的时代特征,蕴含着时代的文化气息,是一个个朝代更迭、社会发展的见证。对藏品档案的管理始终是博物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每份档案资料都对应着特定的藏品,是其身份、价值和功能的证明。但从目前馆藏档案整体的管理效果来看,即使管理技术和模式愈加成熟和完善,也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而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让馆藏档案资料丰富起来、文物信息也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予以登记。文章就针对该话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普查;藏品档案

一、引言

博物馆每一件藏品都是世界历史发展历程的见证,它所产生的各种资料、数据等都对世界文明的发掘、传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即使在馆藏档案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未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博物馆的馆藏账目信息不太完善,很多文物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另一方面文物的等级不同,产生的参考价值不同,尤其是可移动文物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我们只能通过档案资料的记载来予以判断和估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录的不规范,尤其是那些未定级的文物一直处于建档不完全的停滞状态,也极大地影响了馆藏档案资料的标准化建设。

二、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博物馆藏品档案概述

1、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是在国家的领导和组织下,由国家文物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集中调查统计的方法,对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现状及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全面梳理和统计,让很多无法认定的珍贵文物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分析和评价,不仅有助于让国家更加全面的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对文物的全面保护,同时也有助于文物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充分发挥,让藏在禁宫中的文物活起来,服务人民群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物保护软实力的提升来实现文化遗产强国的建设目标。

2、博物馆藏品档案是以馆藏的各类文物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对其进行征集、收集、鉴定、登记、管理、保护、研究和使用的系列活动,它揭示了藏品的历史、学术、艺术价值,囊括了对其研究的所有成果,是对其进行其他科学研究的、最原始的参考依据,是我们深刻认识历史、探索历史的重要载体。博物馆藏品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悠久保护的国家珍贵的文化财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财贵和智慧的结晶,对其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这个角度,博物馆藏品档案作为对这些文物的文字化、书面化记载不仅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也有着永久保存的价值。

三、博物馆藏品档案标准化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的形成过程也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首先是形成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家文物局就印制了统一格式的《博物馆藏品总登记帐》,其中需要登记的内容也相对全面,但若是认真分析,填写说明中有部分对藏品的登记内容过于笼统和粗浅,比如藏品的定名简单、也没有附上较为详细的特征;文物的一些照片、影像资料登记的不也完全。直到八十年代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其次是发展期,自《文物保护法》实施之后,文物管理系统才逐渐完善和规范起来,尤其是在《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对藏品的登记做出了更加明确地规定、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规范的填写标准,比如某藏品产生的年代、出土的年代、款识、作者、特征、颜色、形状、用途等这些都将归入定名行列。同时在信息化开始出现和运用的环境下,馆藏档案管理中就率先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手书账目输入到了计算机中,而文物局也针对具体的工作需求研发了对应的管理系统软件。直至当前,相关政策、法律规定的出台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普及,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已日臻成熟和完善。

2、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基础工作没有落实好,仍然存在着记录不规范、整理不全面等问题,使得部分有关藏品动态的凭证资料丢失遗漏、定名不清晰等,尤其是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落后的小型博物馆,这种现象是极为常见的,甚至还会出现三级以下的文物藏品不被登记在册的情况;另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是对硬件实施的投入不足,比如资金不足、管理人员整体的素质和能力偏低等,从而导致建设速度相对缓慢,数字化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是对软件的运用呈现巨大的多元化特征。比如有些博物馆使用的是国家文物局提供的管理系统软件,有的则是本馆自行研发的数据库软件,这些藏品标准间的横向关系并不紧凑,那么就导致了在执行中有很大的跨度和出入。

四、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博物馆藏品档案标准化 建设的促进作用

可移动文物普查对藏品档案标准化建设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它丰富了馆藏资料内容,并让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和科学。首先,通过普及统计可以对原有的已经定级的藏品信息进行核对、更新,让信息资料更加完整、真实和全面。对有疑问的资料可以通过对比原始记录资料,核实出处、来源和去向,并将处理结果记入档案。比如某馆的某件藏品被外借,但一直未归还,并且记录的借出凭证也不规范,只是藏品归属发生变化,该藏品有记录但没有实物,对应不起来,那么就可以按照最终的既定事实对该藏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履行注销手续,将该藏品的档案记录更改注销文物。其次,普查制定了国有可移动文物及收藏单位的编码规范,并根据该规范对普查登录的文物和单位,统一配置永久性专有代码和分类编号,让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以身份证的编码体系进行标准化的登记和管理。最后,由于不规范操作吗,很多文物的附属信息并不完整,而通过普查可以将这些藏品的附属信息进行全面的梳理、调查、整理和研究,并将整理好之后的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和资源,这将有助于推动后续藏品数字化管理和业务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五、结语

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十分重要的,它对于博物馆藏品档案资料管理的标准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積极作用和推动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普查结果,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和质量,让文物工作更加便捷、智慧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文杰.关于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基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博物馆研究.

[2] 柳彤.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博物馆藏品档案的标准化建设[J].专题报道.

猜你喜欢

普查馆藏藏品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