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视角下出版企业内控的完善浅析

2020-11-26钟辉玲

经营者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业财财务部门

钟辉玲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文化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出版企业需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结合,尤其是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结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业财融合是出版企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更上升为企业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如何完善新形势下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关键。

一、业财融合视角下出版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企业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是非常独立的两个部门,业务部门以销售收入为目标,而财务部门在业务开展后对其经济价值进行核算和事后监督。这种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在全球市场一体化,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出版企业要实现经营目标,须从财务信息中获得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信息,且以财务信息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依据。业财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业财融合是出版企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推进业财融合,需要完善与业财融合相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业财融合工作稳步推进,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同,促进企业各部门信息资料的共享和交流,使整个业务流程融为一体,进而提升企业各方面的管理效率,促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二、出版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管控不足

出版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面临各种各样不确定性的风险,如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知识风险等。出版企业管理层制定经营战略的具体方案,必须考虑战略风险,这种风险主要集中表现在市场架构上,图书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选题策划、投资策划、营销策划等常由于预测滞后引发风险。在实际操作中,程序不够合理、完善,企业机构设置不够健全,执行力不够等都会引发经营风险。企业资本架构不完整,不能合理安排资金流,对客户交易信用评估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等会引发财务风险。在自主研发获取知识产权,并将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评估不足,会引发知识风险等。目前很多出版企业虽然已设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员工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执行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风险评估不够到位。

风险管控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目前很多出版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二是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实际经营中,有些制度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三是风险管控的针对性不够强,风险管理措施不够精细化、精准化,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部门间缺乏沟通,工作目标不统一

在现阶段的出版企业中,编辑部门、出版部门着重于生产经营指标(如图书出版品种、编校质量、印刷质量等)的完成,市场部门着重于销售指标的完成,对完成这些业务指标所耗费的编校成本、印制成本、纸张成本、编录经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的关注度不够。而财务部门则侧重于企业价值的衡量,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对成本费用的核算方式不一致,且工作目标、方式、思维等不完全相同,再加上财务核算受各种法律法规的制约,财务核算行为具有滞后性,导致双方在成本费用、核算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分歧,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难以协调。

(三)企业信息化力度不够,业务财务数据的整合性不强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面临着市场化和数字化双重压力,许多出版业已使用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桥梁。且按照现代出版企业管理的要求,必须实行单品种核算。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出版企业的单品种核算精确度要求更高、更复杂,且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受企业资源配置的制约及ERP信息系统的限制,目前提供的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出版企业管理的需要。大多数出版企业使用ERP信息系统时,由于ERP信息系统软件设计的缺陷,无法支持某些特殊出版物品种的业务处理流程,导致特殊出版物无法在出版业务ERP系统中进行处理。因此,部分业务数据不能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财务数据,不能将各部门的信息有效链接起来,无法形成数据共享,导致在业财融合层面上,业务、财务等部门之间的协同不足,数据衔接不够完整准确,数据质量不高。目前大多数出版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手段,会计核算过于粗放和简化,不能为业务部门和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例如,对出版业来说,书刊品种繁多,即使是中小型出版企业,每年新出版的品种也有数百种,而且部分图书重印的情况也比较多。大部分出版企业在ERP使用的过程中,出于查询便利或其他目的,修改图书项目的版印次管理方式,将图书版次(品种)管理变更为印次管理,即一个图书品种的多个印次均生成独立的产品信息,按图书印次进行效益核算。而出版企业在图书发货、退货流程上的管理水平又无法满足印次管理的要求,同一版次图书在不同印次之间重复计算、重复盘点等问题,导致图书数据信息错误。由于品种版印次管理混乱,多个品种的图书出现净发货数量大于印量、期末结存的库存图书出现负数的情况。

三、业财融合视角下出版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策略

(一)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管控

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工作,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出版企业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必须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对风险的预判,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估工作,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辨别,同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影响采取预防措施,做到事前控制,防范风险。在实际经营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加强管控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融合,更加重视知识管理,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可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和部署,保证企业相关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解决企业财务、业务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在业务绩效与财务效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对于编辑、出版、发行部门来说,业务指标不再是衡量企业运营效益的唯一标准。在建立绩效考核指标时,应抛弃“大为强,多为胜”的传统理念,探索一种结合财务信息评估指导业务活动开展的方法。同时,利用业务活动促进财务管理,通过设置相互关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配合协同。

(三)完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

业财融合背景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涵盖出版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企业应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渗透到各部门、各工作环节,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与投资活动等方面入手,从全局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保证全员积极参与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注重财务部门在选题、出版、发行等工作中的参与度,利用财务数据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预测和规划。在开展合理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预算考核机制,建立经营数据信息化平台,定期召开预算经营分析会议,了解预算目标与实际经营情况的差异,分析原因,调整预算差异,提高预算的实用性。业务工作与财务管理的融合,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各部门间的人员配合与交流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各部门应紧密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了解自身的基本工作职责。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人才流动机制,使财务人员渗入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人员交流和沟通,将财务理念融入业务管理,同时鼓励业务人员学习财务知识,做业务财务综合型人才。一个合格的出版管理人员,不应仅局限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应了解学习出版、发行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助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完善信息体系的搭建,实现信息共享

基于业财融合视角,出版企业在信息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要以组织和数据为支撑,建立信息共享模块。以财务部门为主,对不同业务部门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图书的编、印、发、销一体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版企业应充分利用ERP信息系统,图书选题立项后立即规范录入ERP信息系统,为该项目的核算内控奠定基础。在出版环节,ERP信息系统汇集图书的印刷数量、纸张用量、规格、印刷工艺、图书成本等各种信息,并在完工后生成入库通知单。仓储部门及发行部门根据实际的收、发、存等情况,将信息及时准确地汇入ERP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应防范人为的修改,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可以根据需要,从自己的子系统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搭建业财融合的信息桥梁,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向业财融合转变,减少企业内部风险。

四、结语

出版企业在业财融合视角下,要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控管理,进而为企业双效益的提升及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业财财务部门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