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教育劳动者的思想研究

2020-11-26天津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列宁劳动者劳动

高 新/天津师范大学

劳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劳动者的数量多少、能力高低和开发水平等影响社会发展水准。综合素质高的劳动者对社会发展起重大催促作用。列宁为改变国家的落后,提出了教育劳动者的思想。在新时代的中国研究列宁教育劳动者的理论能提高全民族劳动力的创造力。

一、列宁劳动者教育思想的起源

劳动者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加速取代体力劳动者,部分取代脑力劳动者,使脑力劳动者成为主要劳动力。因此,在脑力化的社会,劳动者的教育至关重要。

列宁对劳动者教育的思想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形成,并根据实践不断发展。该思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并进行了发展创新。马克思认为教育不能剥离社会关系,列宁认为教育要服务于政治。因此,教育与社会关系是辩证存在的,教育受制于且服务于社会关系。

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人片面发展。大机器让劳动者每天都从事单一、枯燥的劳动。因此,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劳动者不可自由从事有意愿的活动,削减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劳动者的肉体和精神上遭受严重的损害。其次,社会要求劳动者更加全面的发展自身,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最后,教育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人只有获得一定的技能,才不会被社会抛弃。只有使劳动者接受教育,熟练掌握技能,才能让劳动者获得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列宁认为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准很重要。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的情况下,脑力劳动者为剥削者服务,属于剥削阶级。因此,列宁认为应当培养高智力的劳动者为本国无产阶级服务。

二、劳动者教育的内容

列宁不仅关注理论方面的教育,而且重视实践教育。他认为教育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

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扫除文盲。20 世纪20年代的俄国整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列宁非常关注扫除文盲问题。扫除文盲工作从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便开始了,建立了扫盲工作的相关部门进行督导。由此,扫除文盲工作卓有成效,整体居民的文化水平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国家给居民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列宁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另一种条件就是:第一,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1]他明确指出:“劳动人民不但要识字,还要有文化,有觉悟,有学识”。[2]

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是列宁主要思考的方面之一。恩格斯描述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愚民行为,无产阶级学习的知识服务于资产阶级。列宁认为这是旧的教育制度,并提出要改变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轨的现状,“要使教学工作的性质适应向和平建设的转变”。[3]因此,学校教育要使劳动者从中获益,使劳动者真正为社会主义服务,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

教育与生产劳动应有机结合。《乌托邦》的儿童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参与农间劳动。列宁认为学校课程应根据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进行设置。学校课程以此为导向,能有效激励受教育者的学习动力。其次,教育要与时俱进,劳动者要掌握现代生产的最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将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生产力。

吸引劳动者主动劳动,激发劳动者的热情。列宁认为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数量优势和特长将极大推动社会发展。“吸引人们参加劳动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4]为此,他提出奖励制度、组织劳动竞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发挥劳动者建设国家的热情。只有劳动者接受教育,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充分应用科技,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潜力,才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总之,列宁的劳动者教育思想内容较具体,且应用到社会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贡献。

三、列宁关于教育劳动者思想的当代启示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实践,在落后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发展。因此,这对中国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新时代的中国,更要突出技术在我国的明显优势。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对就业造成极大冲击,体力劳动者和部分脑力劳动者不断被替代。虽然被替代的岗位会被新岗位所弥补,但是新旧交替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社会动荡的隐患。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每个社会成员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踏实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们要将教育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另外,协同发展城乡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提高教师素养,以此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坚持德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式,建立健全以德为先的选拔用人机制。列宁说,“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5],列宁认为,青年应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一代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道德规范。企业和国家等组织在用人方面要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强大力量。德育在每个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首先,由父母进行德育教育;其次,老师在校园开展德育教育;最后,踏入社会后,道德品质是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道德品质优秀者甚至可以弥补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而道德品质较差者,即使在专业方面优秀,也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劳动者要在外力和内力共同努力下,提升自身。

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丰富教育种类。列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在激发劳动者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下,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院校的发展,而且要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能提高生产力。国家可以重点关注农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一方面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构建职业教育制度保障机制。中央和地方要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给予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其次,构建职业教育师资保障机制。教育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和高质量的师资。教师要不断学习,促进自身实力增强。学校要扩招教师,确保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最后,构建职业教育物质保障机制。国家应重视职业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职业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

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激活劳动者的创造力。我国的创新氛围较弱,因为更多的人追求眼前利益,导致创新投入不够,创新成果不足。当前,大多数社会成员羡慕光彩的行业如娱乐业,他们追求金钱,而对于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等关注较少。那么,人们对于劳动榜样的崇拜就相对较弱。这表明创新型社会的形成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家不断鼓励创新型人才,鼓励人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基础上沉心静气搞研究。一方面,创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创新的社会能人。另一方面,锻炼人们的思维,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防止思维固化甚至退化,导致人类主体地位丧失。另外,激发劳动者的爱国情感。个人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是为了个人能力的提高,也是为了国家的自由发展做贡献。若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更多的是重复性的劳动,将会削弱社会的创新潜力;而创新劳动将有利于社会发展。只有劳动者的劳动创新,才能构建起创新型国家建设。劳动者的重复性劳动将阻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因此,社会要共同营造创新的氛围,发挥劳动者的创新潜能。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对劳动者进行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使其成为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建设者,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因此,无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突出、最艰巨的工作就是教育劳动者的工作。

猜你喜欢

列宁劳动者劳动
列宁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致敬最美劳动者
热爱劳动
拉美有多少“列宁”?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