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2020-11-26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旅游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纲要体育

王 鹏 韩 颖/.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旅游学院

一、前言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使健康问题再次成为引发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关系到学生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场所,也应该首先关注到学生的健康素质问题,以“健康中国”纲要为指导,为学生的良好体质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身体的健康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二、“健康中国”纲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首先,“健康中国”纲要使得高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在中小学阶段,不论学校、学生还是家长们对于文化科目的重视远远大于对学生体质训练的重视,导致到了大学阶段很多学生文化科目拔尖,但是体育项目优秀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很多学生由于缺少身体素质的相关训练,身体抵抗力很差,常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目前体育教学的问题,认真体会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甚至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重大意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其次,“健康中国”纲要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建设创设了更旷阔的发展空间。纲要中明确指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身体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纲要还提出要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这就表明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体质测试的项目,更应该丰富体育活动。高校的体育教学可以从学生们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同时融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可以感受不同地域的体育文化,在感受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高校也可以发展休闲娱乐的健身运动,努力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努力推进全民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瑜伽、滑板等收到年轻朋友喜欢的项目。

三、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高校里设有很多不同的专业,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就专注于所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于体育活动的关注仅限于体育课和体能测试,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都没有主动运动的习惯。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是对个人发展终身受益的事情,对于学校要求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们实操起来常常是消极被动的,有的甚至是敷衍了事。这些现象说明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有用心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更缺乏体育锻炼的毅力。

1、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式陈旧

首先,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较为侧重教授学生的体育运动技巧,让学生们了解了很多体育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关注,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的体育教学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过于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们常常只是模仿老师教学的动作,导致师生的体育课堂缺少良性互动,学生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学生们没能真正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和魅力。

其次,高校缺乏对多人合作的运动项目的培养。多人合作的运动项目能够迅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之间找到体育的体验感和成就感。例如,足球、篮球、排球、拔河等等。在这方面高校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是教会学生们的具体动作、操作方法,却鲜少教学生如何配合队友,如何为对方制造机会,如何在合作中发挥更大的力量。这些是更能体现体育精神的宝贵的经验,学生们对体育运动就缺乏更深刻的认识。

2、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不够丰富

高校的课外活动很多,辩论赛、十佳歌手、话剧表演等等,高校也应该努力丰富与体育相关的课外活动和社团联盟。目前很多高校会举办一些篮球赛、足球赛等等,但缺少大规模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全校学生大量参与的体育活动。“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提出“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缺少就难以树立学生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难以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难以真正将体育融入学生的生活。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宣传“健康中国”发展理念

高校大学生缺乏健康锻炼意识,可以通过加强“健康中国”的理念宣传,让学生们了解全民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例如通过宿舍宣传栏介绍不同的健身活动;组织宣讲会让学生们了解健康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举办健康校园活动月,鼓励学生创新健身活动;积极承办体育赛事,让学生与体育更进一步。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学生们树立健康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推进体育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变革高校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应该改变从前以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培养方向的教学理念,以“健康中国”发展方向为指导,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摆在首位,注重对学生健康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一种或几种可以常年坚持的体育项目,促进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

高校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将要面临社会的多种压力,心理调节也将成为学生们必须掌握的技能,高校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主动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状态,帮助学生调节负面情绪,学会适当排解压力,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三)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意味着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身体健康,运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普及性与个性化相统一,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高校体育课可以选修和必修相结合。必修课是为绝大多数的同学准备的,适应大多数人的体质,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健身运动需求;选修课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适应的,满足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独特需求。高校可以开设带有不同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课,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的体育文化,作为选修课,让学生们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同时,体育锻炼不止于课堂,高校应该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组织体育社团,鼓励学生自发举办体育赛事。当下,青年学生们喜欢很多个性化的体育活动,例如滑板、直排轮、街舞等等,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参与,通过课内课外的活动相结合,让体育锻炼正真走入学生的生活。

(四)制定以“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为主导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关系到老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向,在合理设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高运动项目的实际操作性,更贴合与学生身体健康相符的本质要求。在课程评价时不光要看重学生期末测试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平时锻炼的成果,在课程评价体系中体现对学生长时间有规律锻炼的培养。

五、结语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学生的每一天,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高校的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好更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纲要体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我们的“体育梦”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