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暗动 言意共生

2020-11-25严佳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意象阅读教学

严佳梅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和调度,让学生在文本梳理中感知言意,在鉴赏分析中体会意象,在读写结合中增长语用,从而形成崭新的学科基础能力。小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自然感知文本意象,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的阅读动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意象;言意共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1-0058-02

语文教材内容的意象特征极为鲜明,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文本和鉴赏经典时,需要对文本意象展开科学归结和梳理,并在意象互动中探寻言意共生的规律,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崭新的学科认知基础,快速增长阅读能力。

一、在文本梳理中感知言意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需要给学生布设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在阅读感知中体会言意特点,形成个性鉴赏思维。

(一)梳理阅读

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在阅读引导时,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基础的调查,并针对性布设一些阅读任务,给学生更多阅读选择的自由,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丰富的阅读感知。搜集相关信息、归结文本大意、标记经典词句、展开摘抄操作、文本概述展示等都属于阅读的任务范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实际做出规划和设计,让学生在梳理性阅读中感知言意,为后面的深入阅读创造条件。

例如,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要求学生筛选出精彩描写片段,分析这些描写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很快就给出了回应。有学生找到第三自然段,对相关描写展开了个性鉴赏:“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将海上日出描写得灵动可爱,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通过个性鉴赏建立言意形象,这是比较典型的训练没计。学生在梳理性阅读中找到了鉴赏切入点,自然形成了阅读认知基础。

(二)注重精读

对经典内容的阅读需要采取精读、品读、研读的方法,学生在具体运用这些阅读方法时,很容易陷入盲目性。对此,教师需要整合阅读角度,为学生设定科学的阅读切点,让学生在精读过程中形成深刻的阅读认知。精读未必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教师在阅读任务、阅读形式、阅读程序、阅读活动等角度展开探究,为学生做出针对性指导,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精读环节,并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语用能力。

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并为学生设计了精读任务:作者对金华双龙洞的雄、奇、险等特点描绘得非常到位,展开重点阅读,对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归结语言鉴赏规律。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对应性阅读,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经典内容,并展开独立思考和互动讨论,逐渐达成了学习共识。在这样的精读任务中,学生学会了整体阅读和经典解读,并从不同阅读操作中获得了不同的阅读感知和体验。

二、在语言鉴赏中体会意象

语言鉴赏属于阅读的核心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归结更多的操作路径,促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形成意象认知。

(一)探寻角度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面对语言鉴赏时,大多会想到修辞方法的运用,这很容易导致鉴赏走进“死胡同”,一旦找不到修辞,鉴赏则无法推进。其实,语言鉴赏有丰富的角度可以选择,教师可从典词应用、句式特点、主题探寻、情感渗透、写法分析、构思解读等方面做出引导,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小英雄雨来》一课是节选片段,对雨来形象展开了重点刻画和塑造。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时,给学生做出针对性提示:找到经典描写的内容,从典词应用、句式特点、修辞运用、主题情感等角度展开思考,确定语言鉴赏角度,展开对应性分析,阐释语言表达的效果。学生开始梳理和归结,找到了一些经典内容,并根据教师引导展开语言鉴赏操作,自然形成了崭新的阅读认知。

(二)归结路径

学生进行阅读鉴赏时总是跟着感觉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鉴赏难言高品。因此,教师需要在鉴赏方法、鉴赏路径、鉴赏效果等方面做出探究,特别是鉴赏路线的规划,能够给学生带来鲜明的助学效果。语言鉴赏需要呈现层次性、逻辑性,鉴赏路线也需要体现出来,平行分条解读、逐层推进分析、“总分总”论述等,都属于可以考虑的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做出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

如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信息,要求学生结合图片阅读文本内容,然后给学生设计鉴赏任务:筛选出经典描写内容,展开鉴赏操作,最终要归结出鉴赏路线。学生开始鉴赏操作,但在归结鉴赏路线时,很多学生还是遇到了难题。教师给出必要的引导:可以从关键词、语境意思、关联解读等角度展开思考。学生很快就产生了学习触动,从而对阅读鉴赏的路径探索充满了自信。

三、在读写结合中增长语用

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阅读训练形式,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训练契机,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创新设计

读写结合的操作形式众多,仿写、续写、扩写、造句、翻译、读后感等都是阅读训练最为常见的形式,学生对这些训练形式最为熟悉,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教师需要做出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崭新的读写操作形式,如网络交流、主题征文、专题演讲、即兴作文、课堂辩论、阅读反思等,这些都可以给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冲击。

在教学《黄继光》时,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读写任务是:黄继光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夠学习到的东西有很多。针对文本进行思考,归结阅读感受,写出读书笔记,准备参与班级展示。学生接受训练任务后,都能够展开思考和梳理。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启迪,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成长了语用能力。

(二)延伸维度

阅读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训练平台,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结合之中形成学科能力。教师为学生投放微课视频、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展开社会调查、进行生活观察、实施课内外对比阅读、写阅读日记等,都能够有效历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对这样的故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于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拓展性训练任务:课外搜集有趣的童话故事,准备参与班级讲述活动。这个任务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然。学生需要搜集信息素材,还要内化这些内容,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再创作。教师可以给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巧,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训练环节。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言意进行针对性探索,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感知和体验,使学生能在意象探究之中建立起鉴赏认知。梳理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读写性阅读,都属于最为常规的阅读行为,教师给出方法指导,确保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学生自然能够形成阅读认知基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意象阅读教学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玉人”意象蠡测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