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能力的准绳

2020-11-25张冬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语文要素课堂教学

张冬琴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注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双线并进的编排体例上,还体现在单元内各个板块的共融共生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准解读教材,从整体视角考虑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课堂上,教师要关涉、整合和实践语文要素,使语文要素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以及不同课文中得到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落实。

[关键词]语文要素;核心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1-0044-02

统编教材注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并进的编排体例上,还体现在“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单元习作”的共融共生中。相同的语文要素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以及不同的课文中有着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落实阶梯。教学时,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这一抓手,在关注要素、积极统整和巧妙转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言语实践的能力。

一、关涉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悄然落地

统编教材精心设置的语文要素对一线教师具有现实意义,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解读语文要素,厘清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语文要素,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基。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设置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究竟什么才算得上“生动的语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哪些语言才是“生動”的呢?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学情,对语文要素进行深入而精准的解读。如,这个单元的《带刺的朋友》一文,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并多读几遍,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言外之意,课文描写刺猬偷枣的语言就应该是生动的。教学时,教师就要紧扣这一板块的内容来落实语文要素。首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第10自然段,并圈画出刺猬偷枣的一系列动词。如,“爬来爬去”“就地打一个滚儿”“扎”“驮”“急火火地跑”等一连串的动词,再现刺猬偷枣的生动画面。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再次深入细读,探寻作者的表达秘妙。很多学生发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呈现一个动词,而是从多个角度,将各种不同状态的动作展现出来。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作者言语表达的精妙,真正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地不断发展。比如,围绕一个“爬”字,作者就先后运用了“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上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以及“急匆匆地爬来爬去”等不同的词句,将刺猬偷枣时不同时段的状态展现出来,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此外,作者还多处以“小东西”的方式来称呼小刺猬,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展现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些语言对学生来说就是极富有情趣的,就是生动的语言。教师就要将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进行统整,设置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丰富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经验,为学生言语能力地不断发展助力。

二、整合要素,在串联进阶中有序落实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是以零散的方式呈现的,严重缺乏语文资源和内容板块之间的整体落实。这种单篇化、琐碎化的方式,无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文本内核中,也无法形成体系化、序列化的教学体系,无助于学生形成归类和结构意识。统编教材就实现了单篇文本、整体单元,甚至是学段之间相互联系,便于学生新旧知识的交融碰撞,便于学生原始经验向全新情境的迁移,让学生在把握学习方法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鲜活的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单元,就要通过资源整合,将语文要素进行有序的、有层次地加以落实。教学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自主提问;然后借助课后习题中问题清单的提示,初步设计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在学习第二篇课文《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或从全文出发,或从部分内容出发,提出自己的问题;随后,借助课文中的旁批以及问题清单,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扩展提问的层次和维度;最后,借助课后习题,根据不同的角度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扩展了学生提问的角度。学习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就应该将前面两篇课文所学到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拓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筛选,遴选出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问题;同时,利用这些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

这样教学,根据单元不同课文的位置落实语文要素的不同要求,让学生在不同文本的转换过程中不断“温故”,不断“知新”,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实践要素,在迁移落实中培养能力

语文要素如果不能与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联系,就只是机械生硬的标签,就是“死”的教学内容。活化语文要素就要让学生从不同的文本内容出发,实现从文本资源向学生能力生长的内需进发的目标。

语文要素常常内含着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个单元的课文《蜜蜂》描写了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了解蜜蜂是否具有辨析方向的能力,进行了一次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搭建从读到写的平台,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活动之一:精准提取,图表汇总。教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等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整个实验的最终目的;然后,紧扣课后习题第一题,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实践,一起寻找关键语句,将“做好记号”“放飞蜜蜂”“陆续飞回”等基本信息填写在表格中,关注实验的基本过程和结果,梳理课文的大致内容。

活动之二:依托核心,扎实复述。教师要规避逐个信息依次感知和讲述的方法,设置“我是实验员,我来讲给你听”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才能将整个过程讲述清楚呢?”让学生提取出“家里”“四公里外”“家里”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并紧扣实验过程中“捉了一些蜜蜂”“大约三刻钟”等关键信息,将整个实验的过程讲述清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的变化有层次地复习实验过程,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活动之三:对比辨析,涵泳语言。描述性文本特别重视语言的精准性。而很多学生在复述第二自然段“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一句时,常常会将其中的“左右”“好像”漏掉,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这些词语并不重要。教学时,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辨析这些词语,让学生对它们产生深刻的认识。这些表示大概意思的词语,其实正是文本精准表达的体现;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这样的思维和意识来关注课文的其他语句,感受科学性文本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这样,为学生能够清楚而精准地复述奠定基础,更为学生在后续习作中“把实验过程中写清楚”奠定了基础。

郑桂华教授说:“语文关键能力主要是各种语文知识、技能和实践活动自主构建的结果。”教师要精准解读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设置富有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序而高效地落实语文要素。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语文要素课堂教学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