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护理中行吸痰器气管内吸痰的临床效果

2020-1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气管小儿护理人员

付 燕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300)

小儿肺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尤其在春季和冬季多发,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痰中带血,部分严重的患儿还会合并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1-2]。所以,对肺炎患儿,不仅要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的实现。本次就对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护理中行吸痰器气管内吸痰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30∶21,年龄3个月~3岁,平均(1.93±0.46)岁;观察组中,男∶女=31∶20,年龄4个月~3岁,平均年龄(1.81±0.52)岁。所有患儿均诊断为小儿肺炎;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知情并同意参与。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其常规治疗,如氧气、雾化、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在护理中不行吸痰处理。护理人员只给予本组患儿常规的护理。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儿吸痰器气管内吸痰。护理人员给本组患儿吸痰处理,由2名医护人员配合操作,指导患儿取舒适体位,左右各1名护理人员,左侧护理人员在患儿的颈背部垫上软垫,患儿后仰,托起患儿的颈部,使其颈部尽量保持伸直。右侧护理人员经患儿鼻腔插入吸痰管,一直到咽喉部,左侧护理人员对患儿胸骨上窝气管进行轻轻的按压,待患儿出现呛咳表现后,右侧护理人员将吸痰管插入到气管中,将呼吸道中的痰液抽吸干净。当患儿出现剧烈咳嗽,但是无声音嘶哑、发不了声等情况时则判定为导管插管成功。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显效:护理后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及痰鸣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有效:护理后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无效:护理后患儿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1-无效率。②对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对比。③对两组患儿呼吸急促、呛咳、黏膜受损、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标准,将其中的计量资料(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用“”表示,用t检验,将其中的计数资料(护理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表示,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中显效3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中,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0.59%(36/5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2,P<0.05)。

2.2 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 两组患儿吸痰前,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没有明显差异,经过吸痰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2.3 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中有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急促2例、呛咳1例、黏膜受损1例、烦躁不安1例,发生率为9.80%(5/51)。对照组中有1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急促5例、呛咳3例、黏膜受损3例、烦躁不安4例,发生率为29.41%(15/51),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1,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其春季和冬季高发。有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小儿机体部分器官发育尚不完全,抵抗外界病菌病毒等的能力比较弱,极易受到外界病菌及其他因素的感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儿肺炎的发生提供了便捷的通道[3-4]。此时,需要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否则极易导致患儿的病情出现反复发作,严重的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对小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5]。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进行吸痰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6]。在对患儿行吸痰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吸痰器经气管内吸痰,是将吸痰管直接插入患儿的气管中,彻底的吸除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效果较好[7]。

本次为了有效保证吸痰操作的顺利进行,还结合了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在吸痰之前,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对可能诱发肺炎的风险及吸痰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判断,针对患儿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其详细解释吸痰治疗的效果,获得家属的信任和支持,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避免护患纠纷[8-9]。吸痰治疗最好在餐前1~2 h或者餐后1~2 h进行,吸痰之前,先对其进行扣背,吸痰操作要准确,尽量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左右。选择合适的吸痰管,不能过粗,这样才不会对气管周边组织造成损伤,也不能过细,否则,治疗效果欠佳[10-11]。为了达到治疗效果,吸痰人员在吸痰之前,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明显(P<0.05),表明吸痰器气管内吸痰与护理措施的应用,对肺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患儿尽早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肺炎患儿实施吸痰器气管内吸痰及护理,对其临床体征有明显改善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儿为9.80%,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明显(P<0.05),表明吸痰器气管内吸痰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儿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时,给其行吸痰器气管内吸痰,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气管小儿护理人员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小儿涵之三事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