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段式康复教育联合营养疗法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0-11-25马晓龄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终末期营养状况分段

马晓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终末期肾病是各类慢性肾疾病的终末阶段,由于肾功能的进行性衰退,患者体内会不断积蓄毒素,而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疗效确切[1-3]。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素,但其疗程较长,对患者的营养消耗较大,临床中常辅以营养疗法[4]。营养疗法的效果建立在患者对营养干预的认知与依从性上。基于此,本研究在营养疗法基础上联合分段式康复教育,分析该干预方式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共162例的临床资料,依随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分段式康复教育联合营养疗法,n=82)及对照组(采用营养疗法,n=80)。观察组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15±9.88)岁;血液透析时间1~5年,平均时间(3.03±1.25)年。对照组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1.98±9.76)岁;血液透析时间1~5.50年,平均时间(3.14±1.28)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慢性肾病史、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确诊;②伴有明显的尿毒症症状;③血液透析时间≥1年;④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②合并严重消化道疾病者;③合并心、肺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营养疗法,方法为:①评估营养状况:记录患者1周内膳食情况,包括每日所摄入食物的种类、质量、时间等,由本院资深营养师结合患者体质综合评估其营养状况。②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营养师根据营养状况评估结果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营养治疗方案。③评价效果、优化方案:定期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反馈的问题等优化营养治疗方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分段式健康教育,方法为:①建立健康教育小组,由专科医师、透析室护士长与责任护士组成。②制订干预方案:收集患者信息,包括职业、性格、病情、家庭状况、心理状况等,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小组召开专项会议,结合患者信息制订干预方案。③分段式健康教育:a.获取知识:整理疾病知识(如肾脏结构功能、疾病发生机制与危害、生化检查等)、血液透析知识(如原理、过程、自我护理方式、用药原则、安全防护等)、营养疗法知识(如原理、六大营养素作用、干预的必要性等),编辑成册并发放给患者,护士可通过口头考察、操作示范、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辅助患者学习。b.建立信念: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排除忧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向患者介绍康复病例,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为患者播放既往血液透析患者服从医护人员干预、积极面对生活的影像资料,给予患者精神鼓舞;建立微信群,促进患者之间、医护患之间的联系,鼓励患者分享经历、感悟。c.养成行为:向患者发放营养治疗方案纸质表,要求患者将摄入食物的种类、质量、时间等信息填入表格相应位置,血液透析治疗当日上交,检查患者对营养治疗方案的完成情况,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1 d与干预的第6个月月末,①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表(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5]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该表包括膳食摄入、消化道症状、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等10个项目,满分30分,得分越高表示营养不良愈严重。②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与总体健康状态共8个维度,均为100分,得分愈高表示生活质量愈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IS评分对比 干预后,两组MI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IS评分对比(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IS评分对比(分,)

2.2 SF-36评分对比 干预后,两组SF-36的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患者在治疗期间常伴有营养不良的症状,导致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除感染性疾病等病理因素的影响外,血液透析患者通常还会因担忧血糖、血脂、肌酐水平增高而减少脂肪、糖类、蛋白质的摄入,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因此,临床中常通过营养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改善其饮食结构。研究表明,营养疗法在诸多慢性肾病的治疗中均能起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7-9]。患者本身对疾病、血液透析的认识不足,造成营养疗法依从性差,进而影响干预效果。付其刚等[10]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应用分段式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能有效提升治疗效益。但该研究着重向患者传输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目前少有报道提及分段式康复教育与营养疗法的联合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MIS评分比对照组低,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表明,分段式康复教育联合营养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MIS、SF-36分别是评价营养不良程度与生活质量的权威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11-13]。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疾病的治疗干预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主要途径之一[14-16]。本研究将健康教育分段进行,获取知识、建立信念与养成行为环环相扣,易于患者接受,在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其中,建立信念尤为重要,其能提升患者的积极性,使患者乐于接受较为乏味的健康知识,同时又为患者养成行为提供了动力。

综上所述,分段式康复教育联合营养疗法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终末期营养状况分段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生活中的分段计费
分段计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