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2020-1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家属依从性护理人员

张 丹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铁岭 112700)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中。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老年人群比例不断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均有一定关系[1]。目前,尚未有高血压的根治方法,临床治疗主要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控制。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以及病情的波动,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也越来越严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增加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随着社会整体医疗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理舒适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相关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及控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分别为20例和25例;年龄59~81岁,平均(63.51±2.30)岁;高血压初次确诊时间2~12年,平均(5.61±1.74)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9例,Ⅱ级18例,Ⅲ级8例。研究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分别为19例和26例;年龄58~83岁,平均(63.53±2.29)岁;高血压初次确诊时间2~12年,平均(5.63±1.72)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7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高血压诊断要求[4];②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情况、治疗方案以及本研究参与相关事项均知晓,并自愿签署研究参与知情书;③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或者精神失常;②合并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患者或者家属拒绝配合本次研究;④患者有肿瘤疾病;⑤患者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其建立有效沟通,详细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确保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做好病区内环境的清扫和消毒工作,确保病区内环境干净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全面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建立护理档案,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各类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护理干预,详细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方案,告知患者尽量减少脂肪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确保大便通畅,另外,在日常饮食中还需适当减少盐分的摄入,护理人员需及时指出患者饮食中的不规范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监督吸烟、饮酒患者戒烟、戒酒,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类户外活动中,可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及爱好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沟通时保持态度温和,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和信任,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变化情况,初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情绪状况;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使其能够端正态度面对疾病及治疗;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帮患者适时进行减压,如调节病区整体的焦虑氛氛围,在日常沟通中给患者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以积极乐观的患者为带动者,对消极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引导和调整;此外,护理人员需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与患者家属共同合作,为患者营造一个温暖、踏实的心理环境,引导患者诉说内心的顾虑,与家属共同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依从情况判定标准[5]如下:完全依从为患者对各项治疗工作均能够完全理解,完全信任医护人员,且积极配合,与医护人员沟通效果较好,无意见分歧或者情绪激动情况;基本依从为患者对各项治疗工作为完全理解,但对医护人员信任较高,能够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与医护人员沟通较好,提出问题得到有效答复后能够继续配合治疗;不依从为患者对各项治疗工作不理解,且存在不配合情况,患者拒绝与医护人员沟通或沟通效果不佳,影响正常治疗进度。②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HAMD共计包含7项分析因子,分别为体质量、日夜变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躯体化/焦虑、阻滞以及绝望感;HAMA共计包含2个方面,分别为精神性以及躯体性。HAMD评分、HAMA评分与抑郁、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呈正比[6]。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 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HAMD评分、HAMA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依从性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对各项治疗工作的依从性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情况比较[n(%)]

2.2 两组护理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病情特征为动脉压升高,部分患者会伴有脑、心脏、血管以及肾脏功能异常情况。在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舒张压>89 mm Hg,收缩压>139 mm Hg即可判定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多种慢性疾病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系统性疾病[7]。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首先需消除原发疾病,然后再根据高血压分级、患者的自身状况以及遵医行为等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往往比较大,患病时间均较长,需长时间口服药物治疗,加之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及治疗方式的认识不全面,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此类负面情绪的不断发展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甚至出现轻生等严重情况[8]。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护理及治疗质量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关于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的护理干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遵医嘱口服药物之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9]。但是部分患者在此方面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服药即可降低血压水平,血压稳定后即可停止服药,这会导致患者血压出现不规律的变化,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非常不利[1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心理态度,对于患者过于担忧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并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确保其能够保持正确的心态和情绪配合治疗及自我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对各项治疗工作的依从性、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发现,心理护理能够帮助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信任度的提升,从而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质量,使患者更加全面的理解并配合各项治疗要求;心理护理的开展能够达到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的目的,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确保血压及心率的平稳,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各类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端正治疗态度,缓解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使患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进而降低血压水平。

猜你喜欢

家属依从性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