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肺炎患儿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2020-11-25朱孟然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肺部护理人员情况

朱孟然

(朝阳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肺炎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较南方地区高,且冬季和春季的发病率相对更高。患儿在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热、肺部啰音及反复咳嗽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1]。由于肺炎患儿的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故需尽早开展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为患儿的治愈赢取时间,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肺炎患儿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就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朝阳县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20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患儿和女患儿例数分别为56例、44例;年龄1~12岁,平均(4.93±1.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19 d,平均(12.12±1.12)d。研究组男患儿和女患儿例数分别为48例、52例;年龄1~12岁,平均(4.73±1.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18 d,平均(12.35±1.4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实验室生化检查、影像学表现等评估结果,均确诊为肺炎患儿[3];②无肝、肾、心脏等器官功能异常;③无药物过敏情况;④患儿家属知晓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本研究要求。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先天性肺功能发育不良;②患儿存在其他先天性系统功能异常情况;③患儿或家属等影响患儿治疗及护理的因素;④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⑤患儿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情况。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依照常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评估患儿的病情,并遵医嘱开展护理干预和用药指导。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①由责任护士主导开展护理工作,与护士长沟通患儿的病情,综合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②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过小,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均较差,加之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不清,导致其会对医师以及护士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不利于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做游戏、看卡通片或者讲故事的方式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提升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③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在与患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患儿的性格以及兴趣爱好,根据其自身体质制订适宜的饮食方案,增加患儿日常饮食中的维生素含量,确保患儿治疗中营养的供应,避免营养供应不足影响患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④病情监测:护理人员需细化对各项临床症状的监测和管理,定时测量患儿体温,检查并记录患儿发热、咳嗽以及肺部啰音的改善情况,根据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护理干预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嘱患儿家属为患儿适当增加饮水量,告知患儿家属体温每增加1 ℃需增加至少10%的体液补充;每日早晚使用浸温水的毛巾为患儿擦拭面部和手部,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如达不到降温要求,需及时告知医师选择合适的药物为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如果患儿出现躁动、惊厥或者持续高热等情况,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设备进行紧急处理,确保患儿肺通气功能良好,避免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等不良情况;及时清除患儿口内和鼻腔的分泌物,鼓励患儿配合进行排痰和咳嗽,如患儿自主咳嗽或者排痰能力较差,可使用雾化器辅助其进行呼吸练习。⑤输液护理: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全面观察患儿的输液情况,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出现血管刺痛或者肺水肿等危险情况。⑥环境护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对于陌生环境的接受能力较差,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病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定时对病区进行通风,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0~30 ℃,湿度宜控制在55%~60%,并严格按照要求对病区进行紫外线消毒,做好患儿病区的隔离管理工作,避免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儿憋喘缓解时间、退烧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4]。③统计两组患儿关节病变、粒细胞减少、心肌损伤、过敏性紫癜、肝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 对数据进行分析。憋喘缓解时间、退烧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憋喘缓解时间、退烧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肺炎是小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炎性疾病,造成患儿感染的主要因素是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在临床确诊的肺炎患儿中有近1/3的患儿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且多与受凉或者病毒感染有关。肺炎患儿最典型的症状为寒战起病,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会逐渐发展为持续高热情况,体温高达39~40 ℃,且会伴有稽留热症状[5-6]。患儿在患病初期的咳嗽症状主要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会逐渐出现白色黏液状痰,呼吸深度较浅,且呼吸速度较快,鼻翼煽动速度会不断加快,少部分患儿患病后会出现意识不清、腹痛腹泻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正常生活,威胁其身体健康[7]。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根据患儿的基本情况对护理干预方案以及干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患儿对医院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并做好病区的通风和消毒工作,为患儿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可在儿科病房中张贴卡通形象的墙贴,通过病房电视为患儿播放卡通动画节目,以提升患儿的归属感,帮助患儿放松心情[8]。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患者家属相互配合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以及治疗相关健康知识;根据患儿基本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加强饮食教育,确保患儿饮食清淡,增加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注意对水分的补充,避免患儿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如患儿存在体温持续升高的情况,护理人员需使用冰袋或者温水擦浴的方式对于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进行镇痛降温;针对持续高热患儿护理人员需定时对患儿体温进行监测[9]。严格按照要求对患儿输液情况进行控制,避免患儿出现渗液等不良情况。如患儿喘息症状较为严重,需要协助患儿将体位调整为半卧位或者通过吸氧的方式来缓解患儿的缺氧情况,防止患儿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积极缓解患儿对疾病以及治疗的恐惧心理,保持耐心和热心的态度为患儿进行护理,对患儿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避免患儿持续哭闹增加其心肺功能压力,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憋喘缓解时间、退烧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性护理在肺炎患儿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持续高烧、喘息以及肺部啰音情况,减轻患儿的痛苦,提升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同时,可降低关节病变、心肌损伤、粒细胞降低、肝脏损伤以及过敏性紫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儿痛苦,确保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可知,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肺炎患儿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肺部护理人员情况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脱发 养“老金”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