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疗效

2020-11-25孙湃湃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非典型精神病病程

孙湃湃

(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心理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痴呆属于一种获得性智能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异常,患病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心境障碍、幻觉以及行为失控等精神病理学表现,也就是所谓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1]。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发生率占50.00%~80.00%,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转归具有相关性,如疾病发展、功能缺陷恶化以及增加照顾者压力等。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具有一定特殊性,会导致患者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显著增加,为家庭经济带来严重负担。所以,对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予以系统预防与控制十分必要,有关医疗服务部门需对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给予充分关注。现阶段,临床针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不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2]。本文探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随机选取本院132例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标准,伴有睡眠障碍、妄想以及冲动等表现;排除严重精神疾病者、严重躯体疾病者及存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史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比组66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57岁,年龄最大77岁,平均年龄(67.45±10.63)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4年,平均病程(2.54±1.63)年。试验组66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58岁,年龄最大76岁,平均年龄(67.63±10.82)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3年,平均病程(2.42±1.52)年。两组在平均病程等资料的处理与分析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美金刚与多奈哌齐常规抗痴呆治疗。对比组患者不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包括奥氮平、喹硫平以及利培酮药物,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状况与身体情况科学选择给药剂量(具体的给药方法请列举)。上述药物患者可任选一种,如果持续应用14 d后无效果,则选择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根据日常生活质量标准予以评定,分数越大,说明生活质量越高)予以统计分析。

1.4 疗效判定[3]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认知功能得以恢复,可自行开展部分日常活动;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明显恢复,自理能力基本得以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变,认知能力没有显著缓解,或者有下降的现象表现。

1.5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如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计量资料(如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以[n(%)]、()进行表示,检验分别为χ2、t,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对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6.67%,试验组为84.85%,两组数据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比组患者出现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0.30%;试验组患者出现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比组明显较低(χ2=4.3137,P=0.0378)。

2.3 两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比治疗前高,且试验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比对比组高,两组数据比较,P<0.05。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痴呆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患者通常会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减退和认知能力明显降低[4]。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产生,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心理,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为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家庭的生活压力[5]。因此,临床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予以系统的管控十分必要,及早发现与处理,可对疾病的发展与消除产生促进作用。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有效治疗,已经成为本领域医学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6-7]。

临床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选择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治疗药物的临床效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8-9]。国内现阶段通常选择抗精神病药物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进行治疗,特别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常见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奥氮平、喹硫平以及利培酮等,此类药物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有明显优势[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6.67%,试验组为84.85%,两组数据比较,P<0.05;对比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0%,高于试验组患者的15.15%,两组数据比较,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比治疗前高,且试验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比对比组高,两组数据比较,P<0.05。表明,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唐蕾[12]学者探讨了痴呆精神行为症状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非典型精神病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