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唯中与中国传统射箭

2020-11-25姜存喜

武术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弓箭射箭运动

姜存喜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近代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中国在方方面面遭遇到来自文明冲突引致的内外焦虑与不断选择,这一过程中,很多传统体育因现实价值的丧失而逐步走向消亡,而射箭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之一,但是,尽管如此,一小部分人仍然不断尝试将其继承下来,尝试将其改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纵观近代以来为传统射箭做出巨大贡献,张唯中就是其中最为主要的角色。

主要论述张唯中在中国传统弓箭的发展中所做的有益探索给现代传统弓箭带来的思考和启示。热兵器的出现和逐步使用,明代开始,弓箭的发展开始走向衰落。清朝时期,火器经历了旧式火器时期向新式火器时期的转变,弓箭也从半衰落期走向了完全衰落期,传统弓箭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张唯中却迎难而上,在吸收原有射箭技法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弓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他所提出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射法,凝聚着他对中国传统弓箭独特的理解和智慧,同时也编著了《弓箭学大纲》,这是一本在弓箭理论上很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这为当代中国传统射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 张唯中生平

张唯中原名张树馨,旧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人,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曾在南京市政府服务,后专门从事中国传统弓箭相关传播工作。[1]在传播和发展传统弓箭过程中,张唯中不仅有着独特的理论成就,而且展示出非凡的弓箭技艺。

自清末以来,我国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走向衰落,弓箭技艺已失去它原有的历史意义,因而这一时期理论著作出版处于很低迷的状态。1934年张唯中先生所著《弓箭学大纲》一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很有参考价值的图书。[2]这为中国传统弓箭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射箭技艺上,张唯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弓箭手所具备的沉稳、勇敢和果断的品质。1935 年 6 月,在国术预选会上张唯中三箭皆中红星,全场掌声雷动。[3]这足以看出张唯中射箭技术的高超和心态的平和。1935年7月在励志社表演时、距离远近不同、射的方圆各异、每一节目所射之箭数或为四箭、或为六箭不等、姿式颇为美妙、射出尚为准确。[4]1935年10月,将苹果置挂在特制之铁杆上,该项目用的是骲头响箭,故箭在室内飞鸣做声,箭出果落,四座叹为观止。[5]即使在人数众多、难度大的情况下,张唯中也能从容应对,毫不畏惧。据当代中国传统射箭领军人物徐开才说:“张唯中1948年在南京金陵饭店给蒋介石表演过射箭。”[6]当时的张唯中在蒋介石身边当侍卫,解放后在政协工作。可见他在传统弓箭方面所做的努力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极大的支持和认可。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了国家和人民的支持,诸如此类的项目就会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总之,张唯中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为中国传统弓箭的传播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张唯中梳理了古代弓箭发展的脉络也总结和整理了中国古代弓箭重要射法。当然,他自己通过在不同场合的射箭表演来推弓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张唯中创造的射法符合时代和人民要求,也体现了其思想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弓箭对当代中国传统射箭的复兴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这是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的。

2 张唯中与传统弓箭

2.1 学术并重的张唯中

张唯中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开始接触弓箭并对弓箭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自身认识能力的不断提升,到了大学时代他开始注重弓箭的学理和技术均衡发展。张唯中发现古人在研究弓箭中更偏向于技术方面而缺乏对弓箭学理的深入研究,同时又看到西方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有自己的理论、对应的实验和结果。由此张唯中也想到弓箭应该也需要自身的理论,对应的实验以及根据理论得到相应的结果。

2.1.1 “弓箭学”一词的提出

弓箭学就是要以弓箭为对象来研究弓箭如何制造,如何运动以及如何应用的一门学问。这种研究汲取过去传统弓箭留下的智慧成果并借助西方科学知识来做为依据从而推动中国传统弓箭走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通过理清过去中国传统弓箭的发展历史和经典射法为建构弓箭学提供重要的学理依据。中国传统弓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射学体系。张唯中对古代弓箭的发展脉络如数家珍,征引如唐代王琚的《射经》、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清初李恕谷《学射录》等古代射箭文献,对中国传统弓箭文化的脉络进行了勾勒。

张唯中积极借鉴现代教育学和体育学的成果,对传统弓箭的练习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良和推荐。例如,在弓箭力量练习中,练站架子,用两叉子支在两臂上,这其实过于板滞生硬,借用体操中的动作或者国术中骑马步的式子都可以练习达到练架子的目的。又比如说,在研究弓箭运动中借助西方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射箭动作是否与人体结构相适应,如果某一动作剧烈,震动脑部,使脑部受伤,[7]这种动作就不符合运动生理学的要求,所以就不应该采取。这正是研究弓箭学在如何运动中借助西方科学成果的体现。

综上,我们要从过去的弓箭中追根溯源,加强对弓箭文化以及经典射法的理解,从而提升弓箭文化的素养。我们也要充分吸收西方科学知识、如生理学、解剖学、康复学、训练学这些学科来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弓箭在如何制造,如何运动以及如何应用的学科。最终发展成一门真真正正的学问。

2.1.2 射法上的创新

在射法上,张唯中创造了一套比较系统、全面的训练方法。根据不同练习阶段,分为初级射法、中级射法以及高级射法。在每一练习阶段都有不同的偏重和要求。

首先,先从初级射法开始。根据一个射箭周期将教学分为五段,称为五段教学法。在初级射法中更偏重如何以一种容易快速的方法让习练者掌握弓箭的动作要领从而更好的投入其中。因此先有简易教程学法,然后循序渐进。起初执弓一般采用鸭嘴式,鸭嘴式的具体要求是大指、食指皆自由伸出,以便拢箭头。如果不习惯鸭嘴式,可将左手二指也捲于弓把外部,以大指夹箭于弓把,稍微得力,熟练后再用鸭嘴式。另外,在勾弦法上,先用扒子扣的勾弦法,熟练后再改用扳指法。最后,在站立上,初学者先采用大架子,逐步改用小架子。如有根基,初学者可采用小架子。这些都是重视射箭的阶段性的具体体现。

其次,在中级射法中执弓上比较注重鸭嘴式。它是中级射法的首选,同时与高级射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勾弦法上,张唯中创造了皮套法,初学者用皮套,不必花费数月适应去扳指法,因为使用扳指法需要开骨缝,这不利于激发弓箭初学者积极性。而扳指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借助坚硬光滑物体以便于勾弦和撒放。中级射法的站立要求必须采用小架子。要求蹲腰坐胯站立时相同的。而高级射法中的站立要求前腿直、后腿橛、后腿弯、腰下坐。在习练过程中注重联想与之相关的原理以便触类旁通。在练力法中改变了之前过于板滞生硬,不太自然的东西,如练站架子,用两叉子支在两臂上。可用国术中骑马步的式子,下部自然用力,可以借鉴体操中的动作。中级射法更注重射箭技术的强化并为高级射法的练习做好准备工作。

最后,在高级射法中,则更注重对射箭的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总结和升华。它需要通过弓箭习练来反思是否达到身心与弓箭融合;是否能通过自己的计算达到目标;是否通过别人的错误动作反思到自己身上。在统一法中表现在重视动作与精神的高度统一,统一法强调上下统一、左右统一,这是在射法中需要通过身体努力而要达到的目标。当然还有注重养气,提升自己的素质。正如李呈芳云:为将之道,当先知心,誉而不喜,激而不怒,胜而不骄,败而不慑”。练心和练身都需要兼顾,让两者相互促进。在射箭中要通过自己的经验使射箭可以通过精确计算而射准。对于前手,通过调整前手的高低来应对远近不同的箭靶。在高级阶段,要多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除了自己检查动作外,也需要通过别人的错误动作来反省自己的动作是否有错误。即使射箭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也不能放松警惕。高水平弓箭者确实应该具备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射法技术体系,也需要使心身与弓箭高度融合,从而达到高级射法的要求和目标。

总而言之,张唯中创造的射法为中国传统弓箭技术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针对不同的练习阶段,他创造出的初级、中级以及高级射法吸引着更多的热爱民众参与,让习练者更容易接受中国传统弓箭。

2.2 张唯中的民族情怀

19世纪末到上个世纪初中国民族体育面临西洋体育的挑战而不得不努力转型以求得生存和发展,许多民族体育的先贤竭尽心力构建“国术”体系以应对西方体育文化的挑战。[8]1917年张幼忱先生提议并设立射箭组并公开演讲,张唯中当时参加了试射活动并在杨澄甫先生的赞同下首次设立射箭练习会,张唯中有幸跟随杨澄甫学习弓箭,颇有成绩。随着国民对固有国技认识的不断加深,张唯中以更为强烈的民族情怀面对中国传统弓箭。主要表现为:弓箭的制造使用国货并发展弓箭制造业;希望利用弓箭造就民族军人;在大众希望通过弓箭运动营造文武不分的社会风气。

在制造弓箭的原材料上,张唯中倡导使用国货。比如制造弓箭的原料为牛角、牛筋、膫漆、丝竹等都是十足的国货,同时提倡发展弓箭制造业以减轻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弓箭的应用对象上,倡导将弓箭运动应用到军事训练中去。有武力有德行对于军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明末吴三桂,兵力很大,但他不忠不孝、亡国败家,最终遗臭万年,中国的袁世凯背叛民国,这都说明拥有武力的同时也需要德行的有利证明。而射箭运动使军人达到内外兼修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弓箭运动应该成为军事上的必修课,这是造就忠实军人的先决条件并以此造就民族军人。

古代教育的六艺中包括“射”“御”都属于武的范畴。其中如陆贾提出的“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9]又如李世民提倡的“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10]等。这些都是文武并重的体现。自儒者以文学命为儒,文武就逐渐各自分道扬镳了。文武分家之后国势渐弱,武备久驰,外侮迫急。近代民族体育家马凤图先生用一生的时间都在阐释颜元(习斋)“文武缺一非道”的主张[11]。他希望营造一种文武并重的社会氛围。

可以看出,张唯中试图通过中国传统弓箭的复兴和发展激发民众的文武并重的社会风气。不论是使用国货还是发展中国传统弓箭制造业,都是希望重视本民族的传统弓箭运动。不过,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弓箭发展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采用了西方射箭的规则和技术。1956年射箭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12]射箭运动按照西方的射箭技术和规则迅速发展,同时也培养出来的一些优秀射箭运动员为中国射箭在竞技运动领域创造了非凡的成就。然而,传统弓箭射箭技艺、制作工艺却每况愈下,令人堪忧。传统弓箭作为承载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是非常痛心的。

3 弓箭学中的“用”

张唯中对弓箭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在研究弓箭如何应用这一方面。他牢牢地把握住现实状况和民众需要分析了弓箭在未来社会如何生存和发展。

首先,对于民众来说,通过一种简单、经济的运动方式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很快进入状态并沉浸每一次的过程中,难到不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吗?张唯中在研究中发现弓箭学习的时间短、费用低、性价比高。根据张唯中所创造的初级自修方法练习方法,射箭初步学习者用15个小时就能学完,射箭的费用在当时不超过八元。弓箭技术动作和检验标准与国术中的武技比起来要清晰的多,检验结果就是落在箭靶上便见分晓。

其次,由于射箭运动运动量小的特点,所以它比田径之类的运动项目的运动时间长得多。弓箭的运动年龄长,相比其他运动,它的运动可以由幼到老,不像其他运动大强度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到了40岁以后就很难再坚持。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射箭类型。弓箭运动项目的灵活性就决定了七、八岁到六、七十岁都可以参与练习。小孩可以根据自身的生理发展特点使用特质弱小的竹弓竹箭,也通过提倡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小孩更容易融入弓箭运动中。到了老年,弓箭运动也有对应的练习方式。中国传统弓箭针对不同练习对象有对应的方法,应该注重其对应关系。

最后,张唯中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了采用不同形式的射箭活动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学校体育中,可以从游艺的角度出发向多样性和趣味性发展,以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专注和坚毅等精神品质。那么,中国传统弓箭进入学校体育就是比较可行的传播方式和路径。由于传统弓箭动作技术简单易学并蕴含强烈民族文化内涵,学生在练习中将自己与弓的融合使学生能感受弓箭运动对身心的良好作用,这是一个推动射箭在学校中多元化和趣味化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在大众体育中,面对当时大众缺乏精神和身体锻炼的现实状况。张唯中指出可以降低技术难度和要求,社会指导员发挥组织比赛或者测试形式作用创造出具有趣味性高、降低生活压力以及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弓箭模式。在竞技体育方面,射箭比赛虽然采用西方的规则和技术,但是还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弓箭的赛事。2006年开始,全国最近10年的比赛中,全国性赛事29次,省级比赛28次,高校赛事8次。[13]通过赛事发现,传统射箭比赛在不同层级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传统射箭比赛虽然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总体上比赛次数还是远远不足。这就需要不断提升传统射箭比赛的竞技水平和能力,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有的弓箭比赛形式,以推动传统弓箭的复兴和发展。总而言之,在研究弓箭如何应用过程中,张唯中依据弓箭自身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体育领域中探究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传统弓箭在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以及竞技体育应该针对性地发展。学校体育应该注重传统弓箭中所蕴含的教育和人文价值对于学生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差异性需求。在大众体育中,应该注重射箭对于民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问题的缓解和调整的作用,并增加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竞技体育方面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传统弓箭比赛来激发传统弓箭技术水平和赛事规模地不断提升。那么,中国传统弓箭未来的发展将会在不同的体育领域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创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弓箭。

4 启示

通过了解张唯中对中国传统弓箭的探索可以看出弓箭的发展需要构建专门的弓箭学。张唯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总结出弓箭学是如何制造、如何运动以及如何应用的学问,可见他更偏重于通过弓箭自身的特性来阐释弓箭所蕴含的学问。如今也出现了一批复兴和发展中国传统弓箭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当代武学泰斗马明达指出:“我以为射箭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领军项目,几千年来,它一直走在前面,并不断延展自己的文化领域,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射学。”[14]可见马明达认为弓箭是在古代应用价值基础上向其他运动发展延伸自身的文化领域从而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射学”体系。

虽然张唯中的“弓箭学”和马明达的“射学”的概念切入点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为了将中国传统弓箭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而进行有益探索。复兴射箭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为建立起客观评判标准的中国式体育运动开辟道路。庆幸的是,射箭在民间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为二次中国身体文化复兴与国家化提供了机遇。那么在复兴射箭文化的过程中,如何抓住传统弓箭的“根”以及如何新老结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弓箭的发展需要在充分借鉴西方体育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从中国传统弓箭的实际情况出发。传统弓箭的发展应该是在原有技术、制造工艺和理论基础之上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发展思路。传统弓箭的研究者形成的弓箭学理论通过竞赛、教学和娱乐休闲等活动形式运用到实践中去。针对不同的群体举办多样性的传统弓箭比赛来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弓箭比赛以此恢复和发展传统弓箭的技术和规则以及对传统弓箭文化的深入。那么,中国式的体育运动道路在未来发展中将会更加稳健和宽阔。

猜你喜欢

弓箭射箭运动
小熊射箭
弓箭风波
学射箭
谁是射箭高手
弓箭告急!请求支援
不正经运动范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跳跳龙失踪
疯狂的运动
达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