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2020-11-25赵玉婷孙会文

武术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武术中华育人

赵玉婷 孙会文

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1 前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需要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全面发展。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始终。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和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华千年历史文明的精粹。[1]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国家发展水平及潜力的重要标志,新的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进行内涵式发展,包括武术文化传承在内的高校体育教育,在兼具文化传播与价值引导双重使命指引下,一方面应充分体现武术运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功效,另一方面应注重武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滋养。

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弘扬包括武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积极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效延伸了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现实需要,在传播传统体育正能量的同时,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2 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育人路径

2.1 聚焦武术教学核心教化功能

2.1.1 武术教学实践体验

武术课堂教学与其它体育课程教学一样,作为过程文化,本身讲究反复练习与实践,通过身体的练习过程进行思想的升华。以技术动作学习为主的身体实践是武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动作体验和思想感悟的双重认知过程,原本就是身体教育的独特优势。武术课堂作为高校体育教育采用的基本形式,相比较其它的传播途径,在师资力量、教学计划安排、时间和组织等方面都具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分析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发展困境,发现身体练习的实践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彰显,由于学生兴趣缺失、武术师资不足,或是安全理念禁锢等各种因素,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在有效实践中深入体悟中华武术精髓的机会。因此在武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和道德社会化需要,进行教育理念转变,结合时代特征和现有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武术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预设教学情景,增强武术技术动作练习过程的反思功效,更多关注大学生身体实践过程中态度、情感的变化,不断调适武术课堂内容及方法,发挥武术增强大学生体质作用的同时,通过中华武术文化的课堂普遍渗透,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2.1.2 武术教学礼仪教化

作为武术文化内涵基本表达的武术礼仪,极具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是武术练习者敬人律己的基本行为规范,是道德文明礼貌的生动体现,武术课堂中的礼仪教育,不仅在规范大学生言行举止方面发挥约束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认知方面更是发挥重要的社会化功效。无论是尊师重道的道德行为规范,还是具体的抱拳礼、鞠躬礼等礼仪动作,都成为彰显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客观显现。武术教学过程的礼仪教育,实质就是通过预设一系列武术文化传统教育场景,加深主流价值的弘扬和情感归属的认同。[2]目前,武术教学过程的礼仪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许多必要的仪式程序都被省略或异化,例如课堂常规中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竞赛表演中的礼仪动作等等,这些礼仪内容的缺乏,导致以武德为核心的中华武术文化传承尴尬,甚至会引起一些不文明现象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推进武术礼仪传承,应加强武术仪式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通过反复的行为实践,能逐渐形成稳定的礼仪意识习惯,同时也增强了练习者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应注意武术礼仪作为练习者共同遵守的准则,[3]表达内容与形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衍生或拓展。

2.1.3 武术教学评价导向

在大力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评价的目的已不只是教学过程或结果的考核方式,更是促进教学环节不断改进的具体措施,武术教学同样需要构建多元综合性评价模式,改变过去更多注重动作技能考核的评价理念,制定相应的武术综合素养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发挥武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作用。目前,大多高校的武术课堂教学也明确制定了相应的德育目标,但多因育人目标过于宏观模糊,具体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导致育人过程和效果难以评判,需要通过表现性测评量规进行德育实效的针对评价。在武术教学育人价值得到一致认可的良好环境中,应充分强调武术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价,改变传统忽视武德的评价认知,重视表现性评价的激励功效,转移传统的动作技能评价重心,强调武术教学过程中道德精神和意志品质的体现,通过广泛收集武术教学一线教师的观察经验和学生本体感受,建立以武德为核心描述的道德品格、合作能力、乐于助人、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

2.2 增强师生武术文化认同感

2.2.1 提升专业教师武术文化自信心

高校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的提升,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4]武术专业教师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言传身教中对大学生进行的武术文化知识传授和优秀道德品质培养,无形中培养着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甚至可能深刻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现实高校的武术教学,受传统管理机制和评价导向的影响,教师普遍缺乏通过传播武术文化培育学生品德的自觉意识。要实现教师“教书与育人兼顾,信道与传道兼顾,立己德与树人德兼顾,”[5]首先,应培育武术专业教师自身对中华武术文化育人价值的高度认可,从而在传承使命的感召下积极调整教学的各方面设置,并在整个社会重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尊师重教的优良氛围下,提升武术专业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激发武术专业教师立德树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2.2 挖掘武术文化德育内涵

武术文化作为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包容性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经过时代的传承演化,早已超越技法层面,丰富的德育价值也被大众广泛认可与接受,并随着历史发展,不断蕴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内涵,这些独特的德育资源不仅是保护传承武术文化的有力保障,更是提升社会大众传统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体育强国梦的实现,都需要深入阐释武术文化的时代内涵,从而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和时代发展需要,这是中华体育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的主要立足点。[6]“精忠报国、止戈和平、明礼诚信、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崇德重义、内外兼修……”等武术文化中所提炼的精神品质,在传承和弘扬过程中得到生动体现,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意义深远,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武术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理应是高校武术教育的历史使命,让大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技术背后的精神文化,在“改造身体的同时变化了气质,终以武德和功夫作为练以成人的体现”。[7]

2.2.3 讲好中华武术故事

中华武术故事作为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系,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感染力。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情怀下,讲好中华武术故事,是通过武术传播良好的群众基础,探索高校传统体育育人亲和力的新思路,旨在鼓舞高校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真实的历史发展过程,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自觉传播武术正能量。在高校教育中讲好中华武术故事,需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始终坚持突出中华武术精神的价值选择,实事求是讲述中华武术的历史事件,并积极寻找大学生情感认知的共鸣点,精心选择故事素材,例如,倍受热捧的武侠影视传奇故事、动作明星的星路历程、平凡生活中的武术健身达人和锻炼技法,都是增强武术文化感召力、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同时迎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在传播媒介上需要积极适应更加多元的新媒体方式,有效利用校园数字杂志、移动网络、手机信息平台等等,将具有传统特色的武术故事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传承并弘扬下去,已然成为武术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靓丽风景。

2.3 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氛围

2.3.1 加强武术场地器材建设

校园武术文化氛围,作为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影响师生传统文化认知及民族情感培养的优质资源,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高校校园武术场地器材的建设与维护,主要包括武术场馆、器材设施、宣传标语、建筑雕塑、史料陈列室等,是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氛围提供最基础、最直接的发展渠道和物质保障,是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武术练习的重要媒介,促使广大师生形成稳定积极的武术文化价值取向,从而正确理解其承载的精神内涵。校园武术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物质环境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高校武术教育的目标、政策和发展方向,并决定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发展形式与内容。[8]

2.3.2 发挥武术社团组织作用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武术社团或是协会组织,作为学校武术文化建设中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组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有效管理,其强大的武术文化传承力量不容忽视,这些社团组织,往往会成为一些学生接触武术的启蒙载体,也是有效促进具有共同武术旨趣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自觉自愿的心理驱动非常有利于实践参与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武术社团组织的活动开展作为高校武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传承武术文化的形式上更加灵活,内容与范围更加多元广泛,例如聘请民间师傅教授,促进各方相互交流上有较大优势。社团成员通过参与、组织、管理武术文化相关活动,对自身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影响,而武术文化本体的内涵滋养,会同时强化社团成员民族文化自信,以武会友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于无形中体现校园武术社团的服务和教育功能。

2.3.3 推广校园武术表演

以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武术活动,其基本功能是传递武术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可以有效拓展武术课堂教学的传播路径,兴趣认知的自主选择加之较大的参与人数和丰富灵活的载体内容,于弘扬武术文化的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供良好发展机会。作为校园武术文化的助推器,武术表演展示“既是表现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蕴美的武与舞结合的肢体运动艺术,又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承继载体。[9]校园武术表演作为以视觉感官传达为特征的教育形式,担负着培育观赏者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的责任,寓教于乐中传达中华武术文化包涵的项目内容、练习技法、礼仪规范、哲学理念等等,无形之中建立起强烈的文化认同,在感染和熏陶中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弘扬。

3 结语

将拥有时代特征和进步性的中华武术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优质育人资源,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高校武术文化建设新思路,是一项值得持续深入开展的课题。高等教育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需要在传播武术正能量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在积极正确的价值引导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武术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武术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