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开发赫哲族文化旅游的意义及方法

2020-11-25王俊杰王自涵张立岩

北方经贸 2020年12期
关键词:赫哲族景区民族

王俊杰,王自涵,张立岩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

一、开发赫哲族文化旅游的意义

如今的生活压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增大,城市的喧闹、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使人们厌烦了城市的生活而渴望亲近自然、走进自然。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走进农村,农村特有的清新空气和恬淡祥和的氛围正适合疲惫而又忙碌的人们,同时这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不仅如此,还可以增加游客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使旅游不再太过于形式主义,我们的旅游网相当抵制这样的形式旅游,而是从更高层次,更有文化底蕴的娱乐方式来引导游客们进行深度游,将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同时,赫哲族的文化在其传承的过程中,正面临着传承意识淡薄、传承后继乏人的严重问题,我们要积极扶植培养传承人、合理开发特色旅游业等措施保护和开发赫哲族文化,从而使赫哲族文化绽放勃勃生机。

赫哲族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大潜力,如果再能融入民族特色,将会是一大亮点。通过互联网,让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仅可以提高赫哲族文化的广泛性与传播度,更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进行投资,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经济得到提高,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将得到更多的开发与利用,注入更多的活力,将有更多吸引人关注的地方,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仅使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得以传播与推广,保护了文化传承的同时,又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赫哲族的民风民俗可以通过民族旅游网来使广大游客熟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理。从更深层次来讲,民族旅游网的建立,对我国的旅游发展和旅游文化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推广赫哲族旅游,展示给游客赫哲族民族的文化,这些文化具体体现下面几个方面。

(一)渔猎文化

历史上赫哲族因为部落统治、自然环境变化而进行迁徙,居住地发生多次改变,但是无论迁到哪里,他们生活的地方都离不开江河,离不开鱼,所以早年间他们就用最自然最传统,也是最符合当地特色的方式——以吃大马哈鱼的次数来计算自己的岁数,吃过几次大马哈鱼就是几岁。鱼浸入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的和鱼有关,计算年龄要和鱼有关,就连孩子们的游戏也是和鱼有关。赫哲族最具有特色的是一种叫“叉草球”的传统游戏,就是在模仿捕鱼的过程中,用鱼叉叉鱼,以此来追逐嬉戏。因此,狩猎和捕鱼就成了这个民族主要的劳动方式,也是他们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每年的秋季是赫哲人收获的季节,他们尽情地捕捞大马哈鱼、鲟鱼和鳇鱼,忙碌而又快乐,等到了冬天,他们还可凿冰眼来捕鱼。

(二)饮食文化

河流始终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赫哲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依旧保留着这一特性,因此他们的一切生活和劳动的方式都和渔猎息息相关,一切无不带有渔猎色彩,赫哲族就像是鱼的化身。与传统的黑龙江人不同,赫哲族人并不以水稻为主食,而是以鱼、肉和野菜为主,小米则是副食,这也体现了他们与鱼的渊源已久。但是与现在绝大多数的人不同,赫哲族人经常吃生鱼肉,就是并不把鱼做熟,而是将鱼放血后洗净,然后把鱼肉剔下做成鱼丝,拌上野生的“江葱”和野辣椒,再加入一些调料拌匀,十分的美味。

(三)鱼皮文化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类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历史悠久的渔业生产活动,勤劳智慧的创造力共同推动了鱼皮文化的形成。“食鱼肉,穿鱼皮”是赫哲族人独有的生活方式。他们将打来的鱼皮剥下,经过干燥、熟软、缝合等一系列的加工,将鱼皮制成鱼皮材料,用来制作赫哲族的传统服饰。

(四)居住文化

因为没有极其庞大的居住需求,因此赫哲族人的房屋不是传统的栋式建筑,而是木刻楞。木刻楞是赫哲族固定式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建筑造型主体以正方形为主,屋顶是稳固的三角形结构,造型古朴有序、棱角分明、浑然天成,并且十分坚固耐用,极具当地特色,远远看去气势巍然。

(五)语言文化

任何一种语言都该有其本身的文字,然而赫哲族虽有自己的语言但遗憾的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因此其语言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赫哲族的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其中“伊玛堪”就是赫哲族特有的一种说唱语言形式。有点像现在的rap,以说唱为主,其特色是说一段唱一段,但是不用乐器伴奏。其内容有的是歌颂英雄事迹或古代历史,有的则是讲述青年男女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朗朗上口的同时又蕴含着独特的韵味。英雄事迹和古史让人肃然起敬,感到激动、震撼,而男女的爱情故事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二、互联网开发赫哲族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一)历史文化的需要

赫哲族多位于黑龙江边境偏远地区,知名度较低,人迹罕至,文化难以传播和发展延续。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其民族文化主要是靠口头说唱和舞蹈的形式来表达。

赫哲族人口较少,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赫哲族经历了多次人口剧减的历史灾难,并且现代化生活使得赫哲族人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其民族文化,逐渐汉化。民俗文化需要保护,随着历史的沉淀,赫哲族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他们所信仰的萨满教教义逐渐淡化,一些萨满教专属的文化和运营机制也被逐渐取代,不再明晰。

赫哲族的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危中孕机,赫哲族的独特性也使其赋予了独特的价值。许多商家看中了赫哲族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因此想要积极开发其商业旅游价值,虽然是为了利益,但也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起到了巨大作用,赫哲族的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得以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其独特的房屋结构,饮食文化也被大众所熟知。

互联网大时代的来临,给予赫哲族文化旅游一个新的机遇,我们将借助互联网设计参与型、体验型、观光型、度假型等文化旅游新模式。借此机会保护、集成和发扬赫哲族的文化,用文字传承,用行动弘扬。

(二)地理位置的需要

由于赫哲族处于东北边陲,不为人所熟知,且关于赫哲族文化旅游的宣传不够充分,使得有些游客在前往东北旅游时,不了解、不熟悉、无兴趣、无途径。从而没有办法深入了解赫哲族的文化,最终导致赫哲族文化旅游不被重视。

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所产生的问题,借助互联网同样可以解决,互联网面向全世界为赫哲族旅游提供了新的时机和挑战,互联网是一个跳板,让游客了解赫哲族文化,对文化旅游提起兴趣,并找到合适且方便的探索途径,进而成功地将赫哲族文化旅游推广出去。

(三)国家政策的需要

根据国家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建设景区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等信息服务。这些充分说明了国家已将景区的数字化信息建设提上一个崭新的日程,即将开始创建一个共享的大型旅游信息平台,并且得到了各级政府、旅游局的积极响应,我们需要抓紧赶上改革开放的直通车,将赫哲族文化旅游发展起来。

为了合理的开发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要以保护为前提,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减少商业成分,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尊重赫哲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生活方式。在加快建立赫哲族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同时,要做到保护并扶持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技和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民族工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同时争取让社会各界对赫哲族的民族文化事业进行资助,建立支持民族文化的保护组织,来更快地推进赫哲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四)个性化旅游的需要

由于旅游公司福利待遇等因素,使得团队客户减少,个性化旅游的需求增加,并且出现了行业价格混战、咨询服务功能低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个性化和信息的时域性、互动性等特性,借助移动+互联网O2O形式开发赫哲族文化旅游项目并促进其发展。在开展赫哲族文化旅游的同时,我们会面对很多问题,而互联网将是解决问题的原动力,借助互联网发展有特色、个性化、以游客为中心的文化旅游新模式。保护环境,保护文化,促进赫哲族传统手工业等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三、互联网开发赫哲族文化旅游的方法

赫哲族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当下却处于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的状态。为了解决这样的现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网络大数据与赫哲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深度挖掘网络旅游资源,保护赫哲族文化的传承。

制作赫哲族旅游网,以模块化的方式简洁明了的向潜在客户提供服务,将衣食住行等旅行中会遇到的问题汇总于该网站背后的数据库,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改善。互联网平台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旅游条件,结合线下与当地旅游服务部门的合作,让潜在游客消除对于这种“新旅游”的顾虑,使游客更舒心的体验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的全过程。

(一)将旅游产品设计的重点放在小商品身上

通过调查发现,赫哲族的风景区有不少独立手工工作室,其中有许多口碑不错的,赫哲族的商品主要以鱼皮制品为主,包括鱼皮画等一些手工制品。但这些商品太过片面、制作周期长、耗费精力大并且手工艺人稀少造成其不能批量化生产,从而限制了旅游产品的发展。商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关于赫哲族的文创产品,应设计一些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性的小商品。这些商品是全国各地景区都会使用的一些手段,这些小商品的成本低、制作工序简易,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对于游客来说,大多会在当地购买一些小物件带回去做纪念品,以这些小东西融合赫哲族文化元素做成的商品,方便携带的同时又满足了游客纪念的心理需求,相信会有不错的销量,赫哲族文化的传播力度也会随之提高。

(二)通过互联网将产品的设计融入民族精神

互联网对旅游的影响日益加大,目前中国游客对旅游信息的获取大部分是来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旅游的主要信息来源。发展赫哲族文化旅游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弘扬其民族精神,进而发展宣传拥有民族特色的产品。通过丰富的平台及社交软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推崇本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直接流传,更不是某项工艺或特色的继承,而是民族精神的传递。对于赫哲族来说,上千年的文化积淀,早已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中应该融入更多的民族情感元素,进行更多的民族情感性质的创新性设计,在情感层面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获得稳定的发展。

(三)加强网络化全覆盖

赫哲族在利用互联网发展旅游产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提升所在地区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争取4G乃至5G网络全方位覆盖景区和旅游酒店,先把基础硬件设施搞好。其次要使信息服务范围扩大,可以设计专门的网上信息查询端口,例如微信、APP、微博等,旅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景区的介绍,除此之外,不仅可以扩大景区宣传力度,还可以随时更新景区的信息。

(四)设立网上咨询服务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服务对象的组织形式也有很大的改变,跟团已经不是出游的必备选项,更多人选择自行出游,更追求个性化服务。根据实地情况调查,在赫哲族所在地区,目前并没有专业的信息服务技术和平台能够支持景区方和旅客进行实时交流,沟通非常不便。当前旅客主要是依靠网络上其他的大型旅游网站进行旅游吃住等信息在线查询和预定,没有渠道与景区方面直接沟通交流。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设立旗舰式旅游咨询服务网站,或者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只要在官方微信上推送景区的链接,游客按链接下载就能全面了解景区的特色。

(五)设立旅游信息网络平台

网站的设立可以分为总站和各地子站,以便进行相关信息或业务细分,更好的为旅客服务。总咨询服务站包括四大基本功能,信息咨询、景区介绍、沟通板块、交通路线指导。尽量给游客提供个性化自主化的一条龙旅游服务,综合在网上运转旅游大厅功能,实现旅游咨询服务中的社会功能。除了咨询类服务外,还要建设符合信贷旅游需求的网站,包含在线查询、网上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

猜你喜欢

赫哲族景区民族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赫哲族冰雪体育促进北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研究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摘牌』
MINORITY REPORT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