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引导策略探究

2020-11-25安徽省肥东县龙塘学校杨怀玲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语感课外阅读文本

安徽省肥东县龙塘学校 杨怀玲

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综合性人文学科,教学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感情深入学习。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还要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文本的鉴赏,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而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激发必不可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学习中,通过创新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阅读课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阅读鉴赏中。

一、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语感是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完美结合,是人们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诵读的作用不言而喻,有效的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语文感知学习的前提,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诵,为学生习得良好的阅读语感。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精选诵读文章培养语感思维。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诵读形式,促进其语感认知。诵读要有感情,把握准节奏,要读出文字的韵律美,通过丰富诵读形式让学生与作者互动,产生情感共鸣。诵读的形式有教师范读、多媒体跟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教师要在不同诵读形式的变化中为学生提供舞台,提升学生的语感认知。最后,诵读也讲究方法的传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优化诵读方法,能帮助学生强化语感意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采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相关的景色,然后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中,学生阅读感知文本大意,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全班齐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于文本中比较经典的部分,教师为了引导学生鉴赏,可以在细读的过程中进行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重点字词,讨论交流作者这么写的妙处,在共同讨论和再次齐读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依托教材内容,分析传授学生阅读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通过依托教材内容认真研读教材中的阅读知识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根据单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传授学生具体阅读技巧,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中。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具体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通过设计导学案的形式教给学生预习的阅读方法,如先粗略阅读,扫清文章中的疑难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文本大意;学生仔细研读找到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处,通过标注以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其次,针对某一文本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读书方法,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和用这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好处。在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呈现相关句子,让学生对比不同句子的不同之处,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又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场景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体会文本蕴含的深刻感情,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悟细节内容,关联生活,把握文章写法。

三、推荐课外经典读物,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成就理想的翅膀。小学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时期,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外阅读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给学生推荐经典的阅读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互动交流,扩大阅读面的同时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文本素材。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兼具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渗透,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文章,这样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支持,也点燃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其次,小学生的阅读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这样能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中。最后,教师还可以推荐名人名家所写的经典文章供学生阅读,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故事绘本类的图书,注重通过插图刺激他们的视觉感官引起兴趣;针对高年级学生,则更注重推荐经典的读物,如四大名著或国外的经典读物,让学生在经典中汲取思想养分。或者给学生推荐与课文相似主题的文章,如学习完《狼牙山五壮士》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抗战类的文章,如《荷花淀》《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等。小学阶段学习了多篇鲁迅的文章,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给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文章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了解鲁迅的文风特点和文章的共同点等。

四、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不能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也不能仅靠教材给学生传授知识。要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养料,通过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创设愉悦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此获得精神上的熏陶和愉悦情绪渲染。

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新书推荐会,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让学生在交流会上介绍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推荐其他学生阅读的理由。又如,教师还可以开展“我是小先生”拓展活动,指定一本课外读物或一篇课外文章,给学生提供阅读平台,让学生在读书分享会上担任教师角色,模仿教师给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在互相交流探究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阅读自信心,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在课堂中从不同层面着手,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语感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