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阅读能力提升途径之探究

2020-11-25倪秋霞

名师在线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贾谊祥林嫂教师应

倪秋霞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 361012)

引 言

随着社会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直面未来教育,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这些理念的践行以及各学习任务群的落实,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量、自主、快速、有效地阅读。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呢?

一、群文阅读,关联探究,形成正确价值观

教师应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学习内容、方法,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精心构建群文阅读项目,将一些具有类似特点的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比较分析法来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内容和价值观。群文阅读将相关的主题,从不同视角来展现,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信息,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专题研读、比较阅读,探究异同,发现文学艺术之美,让学生大胆评价、陈述己见,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深层次阅读和广泛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发现、创造、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探索真理的习惯、独立的人格。[1]”当前,社会上涌现出许多关于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奉献自我的感人故事,对此教师可以以“敬佑生命、大爱无疆”为主题,创建阅读群,向学生推荐《鼠疫》(阿尔贝·加缪)、《活着》(余华)、《烦恼人生》(池莉)等书籍。这些书籍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英雄,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医护工作者的勇气与担当,立志成为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从而理解生命的意义。同时,教师应根据群文阅读进度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互动讨论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

二、对比阅读,理性分析,培养独立思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打开思维,独立自主地去理性分析、思辨判断,让学生将价值观、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融入文本,形成自己的评价和观点。阅读时思维参与的深度决定了阅读的深度和效度,没有思维参与的阅读是浅薄、低效的。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阅读过程转变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在阅读评判中,思维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主要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辨明真假、善恶、美丑,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认识[2]。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唤醒学生思维,让学生用心审视、辨别,并引导他们理性、合理且有创造性地探究。如学完《过秦论》,笔者让学生比较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学生发现两位杰出的史学家对贾谊的遭遇评价有所不同:司马迁同情贾谊,认为他怀才不遇,而班固则认为贾谊没有生不逢时。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困惑,笔者结合两位史学家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不同经历,又结合苏轼的《贾谊论》、鲍鹏山的《贾谊:没有席位的发言》,让学生分析史学家和文人对贾谊有不同评价的原因。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兴味盎然,对这位大才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得到为人处世的启发,也明确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当然,就贾谊的《过秦论》文本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引入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等,来比较文本内容的异同,结合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情况,辩论秦朝速亡或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阅读媒体新闻时,独立自主的思辨力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自媒体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必须有理性的推断和思考,才能去伪存真,辨别是非曲直。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人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并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自我反思,养成理性思辨的习惯。教师可以随时抛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互动探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三、巧设情境,设疑思考,激发探究热情

阅读情境有利于叩击学生心灵,催生阅读情感。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正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应设疑创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探索思考,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故“疑”是将阅读转变为思维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

例如,教学人教版必修三的《祝福》时,鲁迅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小说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在富人们举家团圆忙着祝福的欢乐时刻一个人寂然死去?为什么她在死前向“我”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这些悬念吸引读者急于探求原委。教师也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学生通过细读文章,不难发现祥林嫂几次命运的变化都与春天有关(立春丧夫、孟春改嫁、暮春失子、迎春归天),春天本是美好的,一切都生机盎然,而祥林嫂却在春天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这强烈的对比激发了学生对祥林嫂悲剧命运进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形成深刻认识。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设疑思考,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让学生不断积累自身的探究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四、欣赏阅读,品味美感,丰富精神世界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灵魂对话,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学生会产生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感受,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3]。欣赏阅读重在引导学生用艺术审美的心理去感知文学作品的美,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等获得赏心悦目的美感,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展开有趣的文学之旅,让学生受到高尚人格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去审阅。《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处处展现着文学艺术之美,如在人物刻画方面,《红楼梦》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他们的衣着服饰,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没有一处不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的特征。从语言艺术的审美看,《红楼梦》语言洗练流畅、文雅精准、生动传神,尤其美妙的诗词曲赋,如《红楼梦引子》十二曲、《葬花辞》《芙蓉女儿诔》等,这些诗词有景有情,蕴含着吟咏者强烈的感情,生动地表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隐秘而合理地暗示了故事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细心揣摩、认真品味。教师应在作品交流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和感知进行分享。

五、且读且思,大胆实践,进行个性化创造

接受美学告诉我们,作品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作的,每个读者对作品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4]。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要带着审美的心,带着思辨的头脑,就能有所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这些感悟和见解犹如天空中的流星,稍纵即逝。因此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应做到且读且思,勤于动笔。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通过写读书随笔、读后感、人物评论、书评等方式及时捕捉灵感,这样的阅读才会更有效果。

在文本阅读的再创造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调动学生以作品内容为依据展开的想象与联想,使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景、情绪……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情感,再现情景。这样既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同时,很多文学作品往往隐含着未定性的意蕴空间,这需要学生大胆想象。例如,《祝福》中假如你是鲁镇的一员,你能不能帮祥林嫂摆脱死亡的命运?你要如何帮忙?这些“空白”有待学生想象、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 语

阅读能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进行探索。教师应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从群文关联能力、对比思辨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出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的感受理解,对文本价值、主题等方面作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和欣赏,并结合实践、情感、意志和个性进行创造,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贾谊祥林嫂教师应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怀才不遇的贾谊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