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评价对缓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倦怠的作用研究

2020-11-25李燕鸣郭鸿雁

现代英语 2020年7期
关键词:外语动态学习者

李燕鸣 郭鸿雁

一、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进步和发展,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班额较大,教师难易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无法及时了解到个体在外语学习活动中,因外语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设计或者学习结果等与学习者预期产生差异而产生的消极、倦怠等不良体验,这不仅对其外语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准确把握外语学习倦怠特征是认识并缓解倦怠的基础,所以文章拟对外语学生学习倦怠的形成原因进行梳理和总结。外语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复杂并且负有一定压力的活动,所以学习者外语学习倦怠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而非静止不动的。通过动态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困难,进行适当教学调整及干预。因此,文章拟从动态评价的角度对缓解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倦怠提供启示。

二、外语学习倦怠定义及研究现状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概念首次由Pines和Katry提出,主要指学生对学业热忱消失,产生了负面情感,对所学课业呈现出一种消极的状态。杨涛把外语学习倦怠定义为学习者以耗竭、对外语学习的冷漠态度和在外语学习方面降低的自我效能感等颓丧相关的、消极情感为主要表征的心理综合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外语学习活动中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无法应对学习压力、无法达到学习要求时或者对学习没有兴趣却不得不为之时产生的沮丧、无力等消极情感,最终产生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国内的相关研究不乏对外语学习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措施的研究。就成因分析而言,研究集中于不同学习群体之间的外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文章通过整理学生外语学习倦怠的成因,找出不同学习阶段学习群体外语学习倦怠成因的共同点。就对策措施而言,有从提高学习动机从而消除学习倦怠的研究;也有从学习策略入手的。文章则拟从动态评价的角度为缓解外语学习倦怠提供外语教学启示。

三、动态评价的理论框架

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简称DA)源于社会文化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强调通过连续的观察与记录评估学生在学习各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情况,了解学习者认知能力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过程取向”和“教学干预与评估”相结合是其最鲜明的特点。Lidz认为评价者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变化的特点,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提供适当教学和干预,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动态评价又称学习潜能评价(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强调教学和评价的结合,关注的是学习者未来的发展。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动态评价除了可以全面动态地反映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水平,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现阶段外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干预,尽可能确保教学效率。

由于不同学者所强调的理念和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动态评价模式。这些模式大致被Lantolf和Poehner分为干预式和互动式这两大类。干预式评价注重“量化”指标,教师提供的帮助是预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而互动式评价是一种定性化评价,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出现在评价者和学习者的互动过程中。两种评价方式可以相互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

四、导致外语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情感障碍

情感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当情感活动规律受到破坏时,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便表现出某种态度上的紊乱,称之为情感障碍。外语学习中常见的情感障碍有:

1.语言交际的焦虑恐慌

语言交际的过程就是习得的过程,但是用外语交际有一个复杂的、非本能的心理过程,其一言一行都很有可能威胁到个人的自我概念。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学存在高输入,低产出的现象,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能听懂、说不出。这种输入和输出不成比例导致外语学习倦怠。

2.语言领会能力困难

语言领会能力是指学习语言的潜能,即个体存在的潜在的语言学习能力。Carroll和其同事把语言潜能概括为四种能力: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能力;归纳学习能力和记诵学习能力。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能以一种学习语言潜能的欠缺而否定自己所有外语学习潜能的缺失。另外,外语学生的学习倦怠还有可能来自对自己语言潜能的怀疑,认为学习语言不是自己的强项,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态度。

(二)师生相互作用

外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相互作用即互动构成一定的心理氛围,即威塞尔(Withall)表达的“社会情感气氛”,这种气氛直接影响个人内心体验、群体的集体精神及情绪。语言学习应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师生互动又不仅仅是双方特征或交往的简单总和,还受以往互动经历的影响,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的综合反映。

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师生存在角色身份以及社会地位的差异,教师属于权威、控制的一方,学生属于服从的一方。这种机制下的师生互动威胁了学生情感安全性,降低了学生互动情感及课堂参与度。这种消极的情感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平行影响、相互作用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师生互动中的某些环节,就会引起学生对外语课堂的焦虑和恐慌,进而产生外语学习倦怠。

(三)环境因素

我国较强的教学管理体制,教师没有自己选择教材的权力,也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增加、减少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束手束脚,即使想增加一些材料也碍于严苛的课程计划的限制而力不从心,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且在大班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机会发言是很难做到,教师无法有效地顾及每位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只能抽查。有些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度,有些学生存在投机的心理,就会导致外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

五、解决方案

通过情感障碍、师生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外语学习者学习倦怠的成因,下面将从动态评价的角度为缓解外语学习倦怠提供外语教学启示。

学生因为语言交际的焦虑恐慌和语言领会能力困难而产生的情感倦怠所导致的外语学习倦怠,通过干预式和互动式这两种评价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语言交际的焦虑恐慌可以通过交互式评价得到有效缓解。交互式评价强调学生和教师面对面交谈。例如,教师可以将个体的口语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于学生熟悉话题的交谈,对谈话内容静态评价,为了解学生的口语水平的薄弱环节。第二阶段进行动态评价,干预者针对学习者第一阶段和互动过程中的语法错误,通过建议、暗示、解释等方式适时提供干预和帮助。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因为语言交际的恐慌而造成的外语学习倦怠。

同时,在互动式动态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在现阶段学习中学习者在动机、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预估学习者在接下来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教学帮助和干预。师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加了解学习者,学生也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产生满足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外语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由于师生关系引起学生对外语课堂的焦虑和恐慌而产生的外语学习倦怠就可以得到缓解。

动态评价强调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与自己前期学习水平的比较,关注如何改进学习方法达到理想的水平,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教师从学生的动态互动中发现学生外语学习中的问题以及自己外语教学中的教学问题,及时改正或者进行适当的干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随着学生的发展而改变教学方案,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度,即使在大班教学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师的关心缺失而产生对外语学习的倦怠。

六、结语

外语学习极易受母语语言系统的影响,从发音到遣词造句到思维方式都会产生母语迁移,所以学习者很难真正接近目标语。长此以往,外语学习者就会产生学习倦怠,文章通过从学生的情感障碍,师生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外语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分析,阐述了动态评价对减缓外语学习者学习倦怠上的适切性,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对外语学习情感因素的认识。

猜你喜欢

外语动态学习者
国内动态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动态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