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0-11-25

现代英语 2020年7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英语教学

袁 梅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现了空前的增长。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而学科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素质教育又高于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大学教学面临着教学观念落后,“哑巴英语”课堂教学自主性低下的现状,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期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研究

从全球范围来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反映了整个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也不例外,自2004年课程改革起,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就被界定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定义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学的课程总目标由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而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同样必须体现本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具体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而成的语言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思维力培养的思维品质。英语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进行了整合,与原培养目标中的文化意识同名,但整合后的文化意识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必须依赖于学科设定的内容和活动。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依托于语言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中外优秀的人文和科学知识,领悟其内涵,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取其精华,做到内化于心,由此培养文化底蕴,形成文化价值观,培养文化自信。”至此,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正式构建完成。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由此可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范畴领域不是一个单一的、可被量化的范畴,要在满足多种教学价值目标的基础上达成其要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必备品格,包括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其二是关键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在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写、译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综上所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在语言实际学习中,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堂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依旧存在教师无法用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语言输入的困境,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为学生讲授课本相关知识内容,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探究问题的空间。教师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上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法的束缚。因此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把握英语教学课程的本质特点,从教学需求入手,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促进现有英语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思辨能力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内容碎片化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革新理念虽然被不断强调,但许多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方法,碎片化地进行词汇词义的讲解、语法的教授、句型的操练等,但由于各部分内容本身的连贯性较差,在课文中的安排没有明显衔接,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理解度不高,记忆存储零散。也就是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肢解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容易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残缺不全。

(三)教师主导,缺少创新性

当前英语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多以四六级考试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强调词汇语法应用,并集中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各单元知识讲解程序相似,形成了流水线似的教学方式,缺乏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缺少灵活性,加之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互动参与人数较少,课堂氛围沉闷,导致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其一是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其二是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其三是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学革新刻不容缓,这就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改革有新的认识与理解,积极转变英语教学思路与技巧,将传统的英语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语言教学模式,以顺应学科核心素养大趋势,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教师应当有效结合当前的教改形式,对英语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结合与改进,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掌握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课程设计以及教学理念等。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师的引导性和监督下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在理解与表达的活动中,通过预测全局,分析评价等思维活动,发展思维品质,形成个人见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解释,而其与课程结合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大趋势。

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要与英美国家的文化相关联,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美文化名著和电影的赏析都是对英语文化意识的熏陶,在教学环节可以增设文化作品的引入与赏析。比如,在《Chinese Style》一文的学习中,涉及饮食、服装、风俗等所方面的文化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喜福会(Joy Luck Club)》,在电影中提炼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信息,并利用自己的文化积累,结合相关的外国文化,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两种文化的交流和比较,进行文化差异的感知,实现对不同文化的感悟和理解,培养良好的文化品格。同时教师应该在积极创设文化语境,挖掘教材内涵,使得学生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英语教学涉及的内容复杂且宽泛,词汇量大,语法多元,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前期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加入课堂讨论与互动

当前英语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英语学习脱离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和学生更应关注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情境,将学生带入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互动都能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教室、交流室等创设语言情境,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进入真实语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舞,而是学生的领舞,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在进行教学交流时,积极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发表言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形成思维的批判性、逻辑性和创新性。依据这一点,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辨析语言和文化信息,进行知识的建构、整合和推论,开展理性的批判,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改进教学设计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也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探究文化主体意义为目标,以英语语篇为载体,在英语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层次探究学习,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意义,由感知到预测再到建构,理解教学背后的文化意义、价值取向和教育意义。

1.课堂引入

导入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话题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所学内容相关话题的思维拓展。这一环节的头脑风暴、讨论探究等方式都有助于学生通过对话题的谈论和交流,强化语言交际能力;同时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设置相关的场景和语境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巧妙记忆单词,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预习阶段

预习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在问题设置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大学的很多教材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合作探究等形式为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3.学习阶段

学习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技巧和方法,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结构,进行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形成新的学习策略。学生要学会学习,懂得学习,学习能力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对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能力,而英语教学要摒弃固有的分数至上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对话题进行导入和预习之后,教师要合理利用一切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英语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建议:第一,现行英语教材仅限于听力部分提供光盘、音频等辅助教学工具,其余部分完全靠教师的传统讲解,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训练,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丧失,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趣,所以教材的革新换代尤其重要,教材的编写讲求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辅以配套的视频、音频输入,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第二,对于教材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依据课时的安排、学生的接受情况、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对教材的冗杂内容进行删减,替换和扩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在线上进行教材内容的预习,小组合作训练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好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了解学生的动态和进步,打造良好高效的英语教学环境。第三,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英语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个人的学习目标,以目标激发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保持良好的情感态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英语学科的专业特点和规律,运用联想、关键词、思维导图等记忆方式和学习框架促进个人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路径,也是深化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的教学形式,创设良好的英语情境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实践证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英语教学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以混合式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