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中国武术文化外译研究①

2020-11-25王文花

现代英语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术语语言学

王文花

一、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际上已经传播了半个多世纪,外国人记住了“武术”“功夫”这一中国符号,但是中国武术文化并未在国际上得到传播和认可。 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呈现出数字“虚无”和“灵魂”缺失的现状,语言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如何在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的前提下将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展示出来,促进中国优秀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是武术文化外译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以研究语言在一定情景下的应用为载体,以语言形式选择的合适与否为研究中心,以研究语言所发挥的功能为目的,定义了语言的概念、人际、语篇等三种元功能。 韩礼德认为语言间的差异特别是文化差异才是真正重要的,语言并非人所具有或者习得的知识或能力,而是一种选择范围,这种范围被社会和文化所允许。

翻译是“意义的解读”(Hatim&Masion),是在目的语中重构译出语意义的过程(Matthessian)。 功能语言学在为意义分析提供详细信息载体的基础上,将翻译目标逐个分解,使其更为具体且切合实际,通过对语言系统功能的分析,充分解读语言意义,这使得翻译研究具备了对原文进行充分解读以及原文于译文之间充分比较的先决条件。 系统功能语言学能够将原文细分,将若干个意义载体逐一确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文和译文的比较,这使得翻译具备了可操作性。

无论是从语言的元功能,译学之研究的根本以及语言学研究特性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翻译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成为研究翻译问题的理论基础。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切入的翻译研究,紧扣翻译的实质,将以往缺乏彼此关联,支离散碎的众多翻译相关的问题统一到一个整体的框架之中,是一种“集语言与文化分析于一体”的翻译研究的优化路径。

三、 中国武术文化外译现状及问题

(一)术语翻译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武术翻译的价值也日益凸显。 但是武术翻译多出现在国际性武术赛事上,并且随着国际武术赛事的不断增加,《汉英武术词汇》《英汉汉英武术常用词汇》等有关武术方面的常用辞书应运而生。 例如“武术”一词,就有“Wushu, Kungfu, Chinese Wushu,traditional Chinese combat exercise, traditional Chinese boxing, fighting arts, martial arts”等几种,有时即使在同一篇报道中,对“武术”一词也有不同翻译。 这些翻译采用了音译、意译以及直译等三种不同译法。

(二)内涵不够,文化失语

中国武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展,蕴含了中国文化中释、道、儒和古代哲学思想,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中国武术不仅仅是搏击和健身的代名词,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这也是中国武术发展有不竭动力的源泉。

在目前的中国武术外译过程中,实用主义思想占主导,译者主要从竞技武术的角度出发,只注重了中国武术“形”,翻译出了外在的招式,而忽视了中华武术“魂”,忽略了中国武术内涵的翻译。 中国武术术语即使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具有很大影响力,但是由于术语翻译没有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翻译,在外译过程中中国武术的内涵就更少得到关注。 这导致中国武术在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众人皆知”“众人皆不知”的现象。 只有切实转变观念,从注重技术、术语翻译转向注重文化、内涵翻译,才能彻底改变中国武术文化外译中“内涵不够,文化失语”的现象,也才能切实有效提高中国武术外宣翻译水平,促进中国武术真正走出去,肩负起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

(三)跨文化思维缺乏

当将一种文化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给其他文化成员时,就会产生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要环节,必须研究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的差异,必须研究不同民族习俗所积淀的文化符号、代码系统的差异,必须研究不同交际情景制约的语言规则、交际方式的差异。 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跨文化思维的养成,习惯使用汉语和英语混合式的翻译来进行传播。例如对世界所熟知的“太极拳”的翻译就有“Taiji boxing”一译。 “太极”一词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而“boxing”一词是“拳击”的意思,这样的外译组合只会让目的语的文化受众对“太极拳”一词进行误读。

四、 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中国武术文化外译原则

(一)形成内容共识原则

翻译研究向来是“意义”为本,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描述了语言系统中三个表示语言功能意义的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而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揭示了语言是对于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应,并以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循环结构形式出现,是指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 概念功能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新信息和交流者所不知道的内容。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内容。 在文化的理念、制度和器物的三个层次中,理念是核心层次的内容。 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中国武术文化从文化意义上看,武术套路、技术只是文化的载体,而非主体,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是要借中国武术的“形”,也就是中国武术的套路、拳术来传播中国文化的“魂”,即中国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这一点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功能的目的不谋而合。 因此在中国武术文化外译过程中,不仅要统一术语的翻译,还应该在术语后对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将交流者所不知道的信息用目的语展示出来。 例如“武术”一词,应该在外译过程中形成内容共识,采用音译法直接将其翻译为“Wushu”,并且在后面进行注释,着重将其所体现的中国儒家思想和古代哲学内涵表达出来。 Wushu(traditional Chinese kongfu which blend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spirit is an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kindness and strong will)。 这样既可以激发目的语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也可以避免他们将中国武术片面地误读为格斗、好战。

(二)形成对等原则

对等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翻译质量评估中,译文好坏的评估标准之一就是译入语与源语言之间是否实现对等。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从层次(stratification)、元功能(metafunction)和级阶(rank)三个维度对对等进行了研究,其中心为元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应用语言为一种基于交际目的的行为。 贯穿言语交际整个过程之始终的就是交际主体(作者和读者,说话人和听话人)围绕交际意图这个关键词在包括了形式(语言)、功能和情景三个系统的言语行为框架下的言语编码和解码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因输入不足或过度输入而影响理解,还要考虑输入语和目标语准确性。 文化和语言是相互交融的,中国武术文化外译最大的绊脚石就是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鉴于两种语言所在文化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在处理译入语读者所不熟悉的原语中的文化因素时,必须采用诸如替代、解释或者修饰语等手段。 在语言的所指意义与其涵义、意图不一致并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首先译出其意图“涵义”而非所指的概念意义,实现意义对等。 翻译远非只是将一种语言材料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材料的过程。 翻译根本上是社会符号性的。 在翻译中完全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只有达到主要元功能的对等。 在中国武术文化外译过程中,只有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所秉持的言语交际的社会符号学框架,从言语交际所涉及的形式、功能、情景三个系统之间互动的角度,外观其所在的社会、文化,才有望对翻译的过程及译作与原作的差异现象做出较为充分的阐释,力求实现译语语原语受众能大致获得相同的反应,实现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

(三)形成方法共识原则

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实质上是符号“编码—传输—接收—解码”的过程,在中国武术文化外译过程中,应采用形式多样的翻译方法。 以武术术语翻译为例,对于一些流行术语应该直接采用音译法和音译注释法,这样不但可以显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还可以让目的语读者对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和事物有直观的印象,不易造成误读。 例如:“武术”可直接译为Wushu,“太极”音译为“Taiji”,“红拳”译为“Hongquan”,“形拳”则为“Xingquan”。 对于武术器械,例如“棍”在英语中有staff/cudgel/club 三个词可以表示相近的意思,staff: a long stick used as a weapon,侧重在长棍;cudgel: a thick, short stick that is used as a weapon,侧重在粗、短棍;club: a thick heavy stick that can be used as a weapon,侧重在大棍。 通过对中国武术器械的研究,武术器械中的棍主要指长器械,且为木质,故staff 更切合术语意思。 因此对于这一类术语应在比较之后采用约定俗成的方法进行翻译。 对于目的语读者大多数人对于异域文化学习有需求和期待,也有接受和理解异域文化的心理准备,他们通过音译辅以视觉观察和直观体验,通过对注释的阅读和文本的语境的结合,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理解翻译中的“异”。 并且,目的语读者的这种能力会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体验的不断加深而得到不断的提高。

五、 结语

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应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世界未来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走出去的过程。 唯其如此,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才会更具力量、价值和意义。 在中国武术文化外译过程中只有强化中国武术文化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内涵”翻译,才能真正促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术语语言学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文学术语词典中的“经典”: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汇编》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