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
——以《导游业务》践行工匠精神培养为视角

2020-11-25黄莎杨湘弘

大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导游工匠

黄莎,杨湘弘

(江西开放大学,江西 南昌330000)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价值引领融合,既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发展。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价值意蕴

(一)为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明目标方向

2016年,“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质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们通过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改善产品的工艺,专注追求完美和极致,在不断挑战创新中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为我国旅游企业培养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将工匠职业精神的本质融入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培育,促进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认知,为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奋斗方向。

(二)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抓手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旅游管理专业各门课程都有亟待挖掘的思政资源。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课程教学定位和育人目标是不一致的,导致能够挖掘的育人元素多元、碎片化,专业课程整体育人的效果难以统一[2]。工匠精神恰恰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关联,将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融通,实现整体育人。例如,基础专业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通过了解旅游行业历史沿革、旅游资源概况、旅游产业链构成、规划开发流程,形成系统的职业认知,使学生对行业产生浓厚兴趣,塑造爱国爱企、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激发强烈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为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课程思政效果评估建立衡量标准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职业伦理。旅游产业本身是一个高度环境敏感型行业,极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和影响,行业从业者的职业认可度、忠诚度普遍不高,企业员工流失率大。例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惨遭重创,不少旅游从业者只能转行或者发展其他副业。旅游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完善中,从业人员道德失范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些因素不仅影响旅游行业的声誉和企业效益,甚至影响当地旅游业乃至国家形象。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一)挖掘导游工匠精神思政育人元素

1.敬业爱岗、严守规范的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民间外交官”的导游更应主动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执行行业操作规范和标准化工作流程,运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指导言行举止,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旅游工作者。

2.精益求精、专注服务的职业能力

导游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和纯产品工匠相比,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要想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导游工匠,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沉淀、精益求精的服务技能、精雕细琢的服务品质;要时刻关注游客的需求,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全方位为游客创造完美感受和体验;要将游客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尺,将个人理想与价值追求融入为实现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3]。

(二)《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具体教学实践

1.从专人到人人——人人参与课程思政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新标准对旅游管理专业全体专任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围绕着工匠精神传承与培育这一思政育人主线,旅游管理专业全体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旅游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践课等课程教学全过程,合力打造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协同发声的课堂教育体系。《导游业务》课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摒弃重技能技术提升轻职业精神教育的错误观念,扭转以考证为导向的简单粗暴课程教学方式,在做好传授课程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

2.从眼里到心里——处处体现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建设要让思政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新,这需要校园氛围、专业特色、课堂风格、行业榜样等因素通力合作,通过思政“全息能量场”打造,激发师生内心的巨大能量,让思政教育从眼里走入心里[4]。眼见之处皆思政,校园里,一面面“时空味”的职业历程文化墙,一幅幅“精神阵地”的职业道德宣传栏,一场场“互动味”的职业文化活动;课堂上,一幅幅美好的“祖国山河图”,一处处待开发的“美好资源”,一个个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生活中,一名名潜心育人的“最美老师”,一群群无私奉献的“最好导游”,从眼里到心里,全方位融入、全过程渗透。

3.智育与德育相融合——课程思政进课堂

《导游业务》教学内容中包括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在课堂交流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彰显地方旅游资源特色,传承家国情怀激发奋斗之志;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段段动情的事迹,讲好“中国导游故事”,展示导游工匠们的大智、大勇、大爱,折射强烈的人性光辉和道德光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方式,将一个个教学单位分化为若干个项目,创造真实上团环境,通过实操演练,从项目的准备、开展、运作到复盘等各个环节规范职业标准,在体验中促进德育养成。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思政进生活

课程思政重言教,生活教育重身教,在课程思政里加入生活教育,是践行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的具体实践[5]。树立高尚职业精神是《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老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管理,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比如上课不早退不迟到,就是带团从业的基本业务规范;要用心体察生活中的真、善、美,从日常生活场景中感受职业精神魅力,产生对积极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自觉追求和向往,比如旅途中的美人美景,就是我们美好人生的构成元素;要树立大局观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反复强调团队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等。

5.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课程思政进网络

“互联网+”时代,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做到哪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具备了线上“隔空教学”经历的老师们,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到教学反馈,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网课经验。《导游业务》课程思政网络教学,首先要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以导游员实际工作流程为主导,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学习平台。其次,要采用网络学习、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网络上自主学习,课堂上解决难点、理顺重点,交流心得分享收获。最后,通过导游虚拟仿真项目进行练习,将带团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环节、注意事项、突发事故,以高仿真动画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工作全过程有更直观全面的了解。

“课程思政”作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养成的铸魂工程,是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以旅游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要顺应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召唤,通过强化职业伦理教育,围绕政治认同、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导游工匠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90后大工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工匠神形
黄希川
工匠赞
网约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