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工作者介入青少年居家学习状态调整的策略研究

2020-11-24辜琳舒雷坤孙菁婧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居家互联网+

文/辜琳舒 雷坤 孙菁婧

一、问题的提出

相对于传统的在校“集中式学习”,“居家式学习”是学生在相对舒适、轻松的家庭环境中,以个人形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独自面对学习[1]。但是,由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且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面对学习方式的转型与变革,必然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若不能及时适应居家线上学习,便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厌学等行为反应,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调整,常常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反映。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发挥其“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和方法,关注青少年群体在家中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进行调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负面情绪和非理性信念,并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情绪支持,以帮助其提升自身能力建设、缓解学业压力、解决身心问题,为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生活提供助力。

二、青少年居家学习的状态特征

(一)情绪状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在青少年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正面情绪能给青少年提供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负面情绪则会使青少年产生不愉快的学习体验,减弱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在居家学习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因为以下几种情况产生负面情绪。

一是人际沟通情况。因为居家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出现空间上的隔阂,使得青少年既无法像在线下课堂那样接收到教师的语言表达、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也无法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只能长期面对冰冷的屏幕,缺乏学习和情感上交流。同样,当教师不能及时回复消息、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时,青少年也会因此产生焦虑、压抑、烦躁等负面情绪。

二是平台系统情况。在影响青少年居家学习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因素中,在线学习平台操作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和易用性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情绪变化[2]。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网络连接不畅或网速不稳定等现象,青少年就会因上课程延误而产生焦虑感、无助感;如果平台的操作流程不够便捷、网页导航不够清晰,青少年就会因操作繁琐而产生失望感和挫败感。此外,当青少年的学习成果无法达到教师、家长或自身期望时,也会产生沮丧、羞愧等消极情绪。

(二)学习状态

信息化时代通过“互联网+教育”的融合,使得青少年可以借助网络平台、PC 电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媒体作为中介实现居家式在线教学或远程教学[3]。慕课、雨课堂、云班课等在线教学平台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使得教师可以使用任何PC 或移动设备,上传学习资料、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不仅整合了各种数字教学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而且利用大数据采集技术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实现对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及时督促和提醒学生居家学习。由于家庭式学习需要青少年自行安排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管理,多以家庭式学习是对青少年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验。但是从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少数意志力强、自律性高的学生可以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外,更多的青少年由于长期依赖于传统课堂形式,由于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效率低、学习方式不适应等诸多问题,使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完成质量不能达到标准,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我国青少年长期处于学校约束、教师约束、家长督促、同学比较的环境中,当居家式自主学习代替了学校的集教学、以自我监督代替了外部约束时,青少年一般不能立刻适应相对宽松自由的居家学习氛围,从被动努力转变为主动进步。再者,“互联网”上存在着种种诱惑因素,自我约束力不强、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娱乐活动所吸引,把过多的休闲时间甚至是学习时间都浪费在线上社交、网络游戏、影视剧和综艺上,导致其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习任务拖延;另一方面,网课的教学方式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由于教师不能实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若课堂内容不能吸引学生,则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与教师的互动性差、学习效果不佳。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虽然整合了各种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程,但学生如果不能从庞大的数据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资源,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成绩没有得到提高,继而产生挫败感和迷茫感,长此以往,必定会丧失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学生居家学习状态调整的策略

“居家式学习”模式使得青少年既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又要面对网络课程学习的学业压力,从而出现焦躁和忧虑等一系列负面心理状态。因此,针对青少年的消极情绪,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以帮助青少年调整状态,化解问题与障碍。

(一)关注情绪变化,提供专业支持

当教与学跨越时空的界限、学习模式发生转变时,青少年必然会产生复杂多变的情绪状态。因此,帮助青少年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危机干预的目标是通过干预,帮助人们稳定情绪、减低危机带来的症状,恢复人们自然适应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们的自然抵抗力。针对青少年在调整自我以适应居家式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危机状态,社会工作者需要善于感知其情绪变化,帮助其正确看待其状态,对于一直陷在严重焦虑和紧张不安的学生,社会工作者需要实时关注并保持链接,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同时给予专业性支持和帮助。以电子信箱、设立微信群、QQ 群、公众号等形式,开展陪伴与倾听等心理辅导服务,帮助青少年努力调整和克服不良情绪,以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应对当前的发展变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引导青少年使用健康积极的方法应对压力,比如: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共情获得理解和认同;与家庭成员一起做游戏、做家务,转移注意力、减少焦虑,增加快乐与轻松的情绪;协助制定、实施和监督青少年规划学习和生活,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管控好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合理安排娱乐活动,保持身心愉悦;另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利用自己优势,搜集甄别各种咨询,推动科学的方法策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网上学习方法。

(二)调整作息节奏,提升自控能力

面对信息化时代下“居家学习、线上学习、终身学生”的新形势,青少年要重新安排居家学习和生活计划,尽快进入有规律的作息节奏中。这些都对学生的自控能力提出了挑战,有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面临着双重任务:在学校要求的时间内,线上学习的完成是显性任务,提高自控力是隐性任务,但后者往往会对前者产生直接影响。在此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控力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任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目的,在适应专业需要和社会需求的条件下,自觉、有针对性地学习,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能够主动地学习。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协助青少年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达到健康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帮助青少年创造居家学习氛围,划分学习区和娱乐区,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明确细致的学习计划,采用“番茄工作法”,把学习时间分段,提高专注力,高质量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制定自我奖励和惩罚机制,就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的方式,提高自我能力。

四、结语

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以“助人自助”为使命,应及时通过在线咨询辅导、教育宣传等方式,不仅要帮助青少年消除负面情绪的困扰和不良行为反应,对他们进行心理和学习生活的调适,而且要以此为契机,开展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时代的变迁,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居家互联网+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