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人才资源服务农村发展的优势和方式

2020-11-24陈坤生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人才农村

文/陈坤生

党中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发展产业、保护生态等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既是美好远景,也是重大挑战。当前,农村人才外流、人口结构老化,发展建设中人才资源十分缺乏。用好外部人才资源,补充农村人力智力,是解决应对农村人才短缺的重要办法,也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2019 年全国高等院校共计达2956 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002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74.0 万人。高校人才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高校人才资源中的大学生,数量多、分布广,既具活力、创造力,也有到农村基层实践锻炼的意愿和需求。引进用好高校人才资源为我国数十万农村发展建设服务,既符合用人主体需要,也符合人才成长实践需要,有深远广泛的意义。

一、当前部分地区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福建发展势头强劲,迎来“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六区”叠加的政策红利,农业农村有了长足发展。2019 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68 元,高出全国平均值3500多元,但相比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20 元仍有较大差距。全省14310 个行政村中,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201个、老区行政村7772 个,这些农村发展任务仍然较重,也存在一些发展的共性问题。

1.缺乏村庄规划,基础建设规划布局不够有序。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当前的农村,一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另一方面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财力,同时农民思想认识也处在较为封闭落后状态,使得基础建设布局缺乏规划杂乱无章。比如,农村管道线路布置杂乱问题,根据笔者调研走访遍布全省9 个设区市近百个村庄来看,除少数不高于10%的典型示范村或新村造福工程外,绝大多数农村存在强弱电混搭、线路牵拉随意等问题,既影响美观也增加安全隐患;自来水、污水管网也缺乏提前规划布局,时常临时修挖改道,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影响村民居住体验。

2.管理模式单一,社会服务方式相对落后。社会治理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推动治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农村,村民受文化水平限制,普遍自治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落后,对村庄事务关心不够,不愿意参与村级管理和监督,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最佳效果。比如,在村庄治理管理方面,村两委班子往往只是按照上级党委政府任务布置开展工作,缺乏自主创新和有特色的管理做法;在社会服务方面,村干部身上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依然较重,没有清晰准确的角色定位,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够。

3.人才外流严重,缺乏发展创新活力。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浪潮,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乡村治理“人力”逐渐跟不上时代,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关键。人力资源流失从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乡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 年农村常住人口6 亿7113 万人,2018年降至5 亿6401 万人,降幅达15.9%。以笔者驻点工作的村为例,全村户籍人口998 人,其中村庄常住人口仅200 余人,多为老弱病残妇幼,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全村共有党员39名,70岁以上占30.5%,平均年龄超过60岁,党员老化严重,先锋力量难以发挥。人才引不进、育不成、用不好、留不住,导致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发展[1]。

二、高校人才资源特点及服务农村发展的优势

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为高校专任教师,这类人才专业性强,具有丰富的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在某一业务领域有较深入研究;另一类为大学生(包含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这类人才更加年轻、富有活力,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人才资源,在服务农村发展方面具有几个显著优势。

1.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不论高校教师还是大学生,他们都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一个知识、智力、活力相对充足的群体,在高校接受了系统性专业培养教育,专业能力较强。例如在服务农村方面,规划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拥有建筑制图、建筑构造、景观设计等专业知识,他们通过在农村实地调研考察,能够因地制宜地编制出基本满足村庄发展实际需要的村庄规划。相关专业的老师,则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和更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一些资深教授往往还是某一专业的领军人物,在帮助指导农村制定符合本村特色的规划方案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2.年富力强有活力,能够带来新发展理念。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激情,敢闯敢试;高校青年教师同样富有活力和创造力。这些人才,思维活跃、创意新颖、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善于将所掌握知识结合实际开展探索创造。例如,村民眼中平淡无奇的农产品,在他们手中往往能够发现更多的潜在价值,能够结合农村实际,从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田野游学、休闲养老等不同角度探索产业发展思路。此外,这类人才也善于借助微信、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方面较农民有较大优势。

3.符合课程学习和实践锻炼需求。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青年学者学生在寒暑假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带着课题和思考、知识和技能走进农村,不仅能在实践中服务社会,还能在社会实践中历练成长。高校教学课程的提升改进同样离不开实践,在我国农村广阔大舞台实践中验证、提升教学理论和成果,同样符合广大教师和学者的进步发展需求。

三、高校人才资源服务农村发展的几种方式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从2020 年到2035 年,党中央提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明确目标,未来15 年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高等院校同样肩负使命任务,应当支持鼓励高校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服务好农村发展建设[2]。服务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开展大学生暑期实践。大学生暑期实践一般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短期社会实践,这种实践方式既锻炼学生又能服务社会。到农村服务的大学生实践队,建议以8 ~12 人小团队,配比若干不同专业学生为佳,如规划建设、文化教育、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都比较符合当前农村发展建设对人才专业的需求。实践时长宜安排2 ~6 周,以一个月左右为佳;实践内容应结合队员专业特长设定,可以综合乡村文化课堂、农村庭院改造、民俗壁画绘制等内容。队员在完成特定任务之外,还应安排部分时间走村入户、参与农业劳动等,让实践更加接地气,让队员了解体验更多样的农村工作生活,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实践队的组建要有一定针对性,应与服务对象提前沟通协商,制定好实践方案、明确服务内容。

村级组织则应在实践队员食宿、交通和必备物资材料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或给予一定支持补助。省市县的组织、教育相关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可以设立一些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实践。按照上述要求开展的实践相对务实,在帮助农村制定村庄规划、改善人居环境、补留守儿童教育短板等方面,往往具有较明显效果,颇受广大村民欢迎。

2.设立校村合作基地。引进大学生实践队,往往只是一项单一活动,覆盖面和影响相对有限。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若能在有条件的农村设立校村合作基地,作为高校人才资源推进助力乡村发展的平台,可以发挥更多作用。合作基地开展项目内容应该比单一实践服务更加丰富,除一般的暑期实践外,可以结合村庄实际,建立高校现场教学授课点,如古建筑研究、美术写生、村财经济发展研究等;建立产学研孵化点,引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还可以增加专项课题研究辐射服务到周边村镇,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深度和广度。这些项目除产生的直接经济社会价值外,对农村的人气聚集、村民的思想解放、产业的链条完善等都有间接推动效果。

3.开展党支部挂钩帮扶。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等功能。在服务农村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党组织间联络对接的天然优势,开展支部特色挂钩帮扶。支部挂钩帮扶宜以院系挂钩行政村为适,通过支部结对子,一方面可以强化明确帮扶责任义务;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帮扶的持续性连贯性。帮扶内容可以通过签订具体帮扶协议确定下来,如定期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选派人才跟踪服务、给予资金技术支持、订购农特产品等,依托大学人才、资金、技术等多方优势,持续助力服务共建对象发展。支部帮扶还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家庭困难学生,开展相对稳定的长期支持辅导,助力寒门子弟成长成才;也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发展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小规模企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发展瓶颈问题,提升组织的科技应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吸收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吸引青年重返农村的重要方式,是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的源泉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到农村工作和服务的大学生较少,且流失率相当高,有的达到70%以上。大学生返乡比例低,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就业机会多、就业工作相对稳定;二是许多大学生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重回农村是没本事的体现,回去没面子。在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方面,许多地方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知晓度不高、兑现程序相对复杂,而且政策的优惠力度不大,常常局限在给予创业贷款优惠等方面。从人员信息获取层面来讲,村级组织有优势可以借助农村熟人社会网络,让宣传动员更有针对性,使得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吸引力更大。

村级组织应积极制定出台符合本村实际、简便易行的鼓励奖励办法,首先重点鼓励本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第一,可以给予大学生创业所需流转土地的支持,帮助其做好流转工作或短期内免费提供可用于创业使用的闲置土地场所供其使用;第二,可以指定专人协助大学生办理相关营业执照等证件,帮助减少大学生办证的精力投入;第三,关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支持,积极协调对接农业等相关部门予以技术指导、资金补助等。此外,还可以设置一定金额的村级返乡创业启动奖励金,给予大学生启动资金支持;加大返乡创业的正面宣传,解除大学生“面子”问题。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赞农村“五老”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
科学开发“五老”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