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

2020-11-24陈培玲许文傧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校友职业大学生

文/陈培玲 许文傧

一、问题的提出

1999 年,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至2020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874 万[1],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需要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如何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个人特质和发展方向,从而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为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在河海大学展开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671 份。从调查对象的结构上来看,男生66%,女生34%;城镇学生57%,农村学生43%;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15.50%,一般困难的学生26.39%,经济中等的学生50.93%,家庭条件较好的6.88%,家庭条件很好的0.30%;大一到研三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9%、18%、13%、10%、18%、12%、10%。调查对象结构与在校学生总体结构基本相同,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兴趣缺失较为严重

专业兴趣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自我探索的基础,也是影响大学生自我探索行动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仅有52%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31%的学生对于自身专业并未明确表示喜欢或者不喜欢,还有1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所学专业。

调查表明,有近一半大学生对专业的总体兴趣并不高,在选择专业时更多地是考虑就业等现实问题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就为他们毕业之后的职业成就感不高、职业稳定性不强埋下了伏笔。

(二)专业对应职场领域的了解严重不足

伴随着专业兴趣的缺失,从学生整体来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对应职业领域的了解程度很不乐观。调查表明,只有8%的学生非常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32.8%的学生比较了解,49.3%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领域了解程度一般,还有9.9%的学生不了解。其中,大四学生(37.2%)和研三学生(42%)的了解程度最高,大一学生的了解程度最低(12%);女生(39%)比男生(36.6%)的了解程度更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中,了解与所学专业对应职业领域的比例(46%)高于经济条件中下和困难的学生(41%)。可以看出,在就业市场相对弱势的女生会更为主动地探索职业领域,提前为即将到来的就业选择做准备。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专业兴趣和专业认知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行为。在是否对未来职业有规划方面,61.3%的学生已有职业规划,38.7%还没有职业规划,有18.13%的学生并未对职业规划产生明确意识。调查结果表明,近40%的大学生缺少明确规划意识。从规划时间上看,大部分低年级学生缺少主动规划意识,他们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后的事情,没有密切关注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并没有从一开始进行长远规划,而是等毕业时才把生涯规划提上日程。

影响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大部分学生还是受家庭的影响,缺少独立思考和科学规划。调查表明,虽然各高校已经广泛在校内开展了相应的职业生涯教育,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在影响力方面还未超过家庭的影响,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程度不够

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针对本科生尤其是大一学生开展的,高年级学生和研三学生获得教育指导的比例明显偏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从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间看,78%的学生是在本科期间获得的指导,22%是在研究生阶段获得的指导,其中大一获得生涯规划指导的比例(57%)最高,研三获得指导的比例(11%)最低。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重低年级、轻高年级,重本科、轻研究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没有提供满足各个年级学生需要的、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匹配度较低

在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的需求方面,调查组列举了十二项规划内容,分别是面试指导与训练、求职过程的心理调适、职业目标的确定、创业指导等。十二项项目的需求都在65%及以上,其中,需求最为强烈的是职业目标的确立(72%),其次是职业选择的方法(71%)和就业政策讲解(70%),需求度相对较低的是面试指导与训练(68%)、职业素养的提升(65%)。

在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职业选择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目标,顺利锁定具体行业和职业,掌握科学的职业选择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进而迈出走向理想目标的步伐。这恰恰也是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比较缺乏的部分。负责高校职业生涯指导的老师,个人的职业经历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既缺少生涯规划所需要的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也缺少在不同行业包括政府部门和企业中实际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因此,在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面试指导与训练、升学指导等内容较为常见。对于这些经常可以获得的内容,学生的需求度相对较低。而对于高校目前提供比较少的内容,如职业目标的确立和职业选择的方法,学生的需求度较高。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渠道不够丰富

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渠道方面,列举了职业介绍、学长交流会、就业指导课程、兴趣小组或工作坊等十九个途径。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提供的实践性体验渠道比较少。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专业介绍、就业指导课程、校园招聘会、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在理论指导和校内的资源使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严重缺少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性体验渠道。在利用校友资源和企业资源,给学生提供直面和体验职场的机会方面,高校重视度不高,很少提供优秀校友或者职场精英的面对面交流、组织学生假期参加用人单位的就业实习实践等实践性的体验渠道。这也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此外,高校提供的个体职业发展咨询偏少。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高校更多的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心理咨询方面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场所。但是,极少有高校配备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场所,更不能提供线上的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学校聆听一些生涯规划讲座,或者学习相关的生涯规划选修课程,很难在校内获得及时、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心

建立校级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心,组织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统筹协调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设计符合本校学生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活动。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长期指导,可整合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资源,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建设

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生当中连续不断过程。大学间,学生从新生到毕业生,会经历准备与适应、发展与调整、定位与成熟、准备与求职四个依次发展阶段。因此,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可能在学生的某一个年级或者阶段全部完成,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为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提供相应的规划指导。

(三)加强产学合作,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性体验

产学合作重在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其所学专业对应职业领域的实习实践相结合,高校要紧密依托用人单位,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各种参观交流机会,为高年级学生提供短期实习实践机会。通过产学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性体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促进学生对职业环境、社会需求及自我能力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就业意向和职业潜能,形成较为明确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充分发掘校友资源,开展校友交流活动

发掘并梳理校友资源,积极邀请校友与在校学生进行交流。在校学生对校友存在天然的亲近和好奇,校友也能充分理解学生的困扰和疑惑。充分利用优秀的校友资源,既要给校友一定的发挥空间,也要注意和校友提前沟通,让校友通过讲座、座谈会、访谈等多种形式,传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职场经验,帮助大学生洞察和了解职场,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合理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五)建设后疫情时代的“移动学习”渠道

疫情给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其中之一是学习方式的改变。“00 后”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新一代,综合素质高,接受能力强。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微电影、微课等网络移动平台的作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扫盲课堂、优秀校友访谈、学长心路历程、名企网上探秘、行业报告解读、精品资源推荐、生涯困惑树洞、在线测评等内容,建立一个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网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打造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移动学习”渠道。

五、结语

文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探讨,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建设等措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猜你喜欢

校友职业大学生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友风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校友风采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