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分析

2020-11-24沈伟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

灌篮 2020年35期
关键词:价值观体育教师

沈伟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

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学内容之一,其本身除了体育项目教学之外,也可以达到思想、心理引领的效果。体育教学中会存在多种问题,例如,师生关系单边化、内容形式单一、教学与实际社会诉求相悖、人才培养方向不匹配……对此都需要做好对应的调整。其中要注重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让教学中思想与实践充分结合,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准。在教学中甚至要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为学生健康所服务,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体会快乐体育的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体育教学关系

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从体育活动中训练学生,达到强健体魄,训练学生毅力,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团队意识。在人与人的接触互动中,懂得互助互爱,懂得友谊第一,体育第二。在体育锻炼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尤其体育锻炼本身可以促使机体分泌快乐因子,提升身体的愉悦感,达到一定心理情绪调节作用,为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才做基础。尤其是近些年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人才精神、心理状态的引导[1]。不仅仅停留在传统主要学科知识构建上,还需要训练学生有良好的身心状态,能够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在体育教学上,内容与形式不断多样化,而在过去体育教学中相对单一的内容,形式相对传统,更多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性相对随意。而随着现在教学中体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人们重视度不断提升,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也不断精益求精。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也设定了对应的价值取向,要在教学中要做好对应的教学思想引领,为培养健康完整的现代化人才做准备[2]。例如,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则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其中提到人的修养、道德需要配合体育教学展开,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则是将教学中的德育以及理论知识作结合,提升整体教学的价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方法

(一)发扬“民主”,因材施教

要传承以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体育教学中,要彰显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彰显“民主”价值观。在教学中,无论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情况而定。这种以人为本的因素考虑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年龄、学校资源条件、当下社会状况,以及学生以及家属在人才培养上的诉求等各方面因素,保证因地制宜开展[3]。而不能单纯依照老师的目标与期待,更多的要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此,在整个体育教学氛围中,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调节上要呈现出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学生诉求,避免笼统一刀切。在教学的经验总结中要吸收各方面方法与技巧,充分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互动,这样才能保证提供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实际所需,而不能让教与学相互割裂。要将教与学融合起来,打通直接沟通的渠道。甚至可以每节课抽取时间听取学生的感受,这样可以辅助做好教学工作改良[4]。这种民主的理念,尊重事实,以人为本,注重人才是所有工作开展的根本,具有基本的人本思维。

(二)资源优化配置,显“公正”

要保持公正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渗透出相对公正的教学态度。所有的竞技对抗性的活动项目要有一个愉快的氛围,同时展现一种公正的态度,要保持求同存异[5]。对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保持公正态度,实事求是解决问题,避免个人情绪的影响。其主观情感的过分带入会导致调节失准,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感受,尽可能利用资源做好优化配置。

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要依据实际情况保持学生的多样性选择,给予学生一定自由空间。例如,在自由活动中可以提供多样性的选择,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师在专业体育活动引导上的目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避免强制性进行导致的学生不愉快。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其保持更为愉快的情绪进行整个活动[6]。

在公正问题上,由于整体的教学场地与资源相对有限,学生要开展对应的体育活动,需要限定对应的范围,或者进行对应的教学资源的限定利用。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这样就需要教师保证公正的态度做好合理的分配,避免学生因为有关资源产生纠纷。

(三)引导学生意识到“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价值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会有一定的摩擦,这种摩擦可能源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竞争或者是不良冲突矛盾,也可能源于学生原本生活中互相的不友好而引起的。作为教师,一般不能陷入这种复杂的关系之中,而需要做好循循善诱的引导,保持更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校园氛围中,和谐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双方成长。而不和谐的关系只会消耗彼此的能量,以及造成彼此之间不愉快的心境。在学校生活中,每一节课的情绪会影响一天,甚至于一个星期、一个月的心情。要意识到和谐关系处理的积极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让在其中生活的彼此都感觉到愉快。作为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友善与人交往的气质,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矛盾。要保持对生活美好的底色印象,避免黑暗负面情绪的影响。

(四)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敬业”态度

作为教师而言,也需要展现一定敬业精神。要认真负责做好每项工作,通过自身经验态度来影响学生,让其意识到教师自身的专业态度。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使教学设计更为贴合实际所需,同时更好的渗透正向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渗透,可以发挥寓教于乐的价值。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接受事物的方式,他们喜欢通过形象、愉悦的方式来吸收,这样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小学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快乐学习、游戏化的方式来将有关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渗透其中。身体力行去感知,通过实际学生之间的案例、行为表现进行说明指导,具有更强的指导性。价值观的渗透,可以是远处的模范人物,但是更多时候,生活化身边的内容有更强的感染力,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远处的模范是道德标杆与灯塔,指明方向,近处的生活才是每天的切身感受,有更强的说服力。教师自身也需要以身作则来引导学生,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是最坏的负面引导,要做到知行合一。教师群体是学生最大、最现实的榜样。调皮的学生都会在教师面前变得很听话,这是因为教师是一个具有权威色彩的角色。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自身的职业,这样才能受到学生与社会的尊重。在教学指导中,要针对情况做重点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感知体育活动的多样化、趣味化,能够找到自己的体育活动兴趣点,形成长期活动锻炼的习惯,促使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教师自身甚至可以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运动锻炼日记,指导学生做好日常体育锻炼。教师自己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好榜样引导学生。

(五)“平等”关爱每个学生

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一个班级中学生情况各有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家庭情况不同、性格不一。对待所有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要保持一份公心,适度情况下需要照顾弱势的学生。因为弱势学生群体内心有更多需要填补的空间,可以通过适宜的关照来让学生感到温暖,避免滋生不良负面情绪。适宜进行特殊关照对待,是尊重现实的一种平等,是维持整个学生群体和谐共处的基础。在具体处理中,特殊对待也不必过分张扬,让学生感到温暖便可,避免过度表现引发其他学生不适感,尺度需要教师自身把控。尤其是小学生及个人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思想影响,容易缺乏对事物深入理解的能力,在平等的问题上,也容易陷入较为片面的理解层面。尤其是班级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学生,要顾及其自尊心,避免过多的暴露其短板,这样才能让弱势群体学生更好的回归到集体之中。教师不需要给予特别情绪表现,但是要保持润物细无声的温和处理,尤其是在言语态度的处理上,教师自身要充分掌握心理学的沟通技巧,保持亲和适度,必要时需要放下教师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避免教师的距离感,让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伙伴角色。在沟通互动中,要保持举止文明行为,即便有冲突矛盾,也要保持行为举止得体。要意识到为人师表中不良的言行容易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以及不良社会影响。尤其是当下互联网社会,短视频平台流行,各种手机摄像技术便捷。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之后,或者不当言行与行为事件,会被网络扩大宣传。作为教师,文明举止行为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教师行为典范,同时也是减少对学生以及教师学生之间各方面影响的基本条件。

三、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的形式化内容,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精神引领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引导,践行核心价值观,构建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体育锻炼不仅锻炼身体,同时也需要锻炼心性,保持从内到外的健康。

猜你喜欢

价值观体育教师
我的价值观
最美教师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价值观(二)
我们的“体育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圆我教师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