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健身气功项目发展的思考
——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24李增娟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灌篮 2020年35期
关键词:功法气功竞赛

李增娟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一、课程内容选定

按照公体课“1+3”的授课模式,我院大学体育课程目前的授课模式为:第一学期教授田径,后三个学期是选项课,而健身气功属于选项课。考虑到学生初次学习健身气功,笔者希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于是将“五禽戏”安排在了第二学期,因为仿生功法可以让学生更为自然活泼地体验到导引养生功法的乐趣;而第三学期教授的易筋经,相对古朴严谨,它旋拧拉伸的特点,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柔韧、力量,并增强学习的严谨态度[1];第四学期会选择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该功法的诗意和取象比类,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升华,而其中蕴含的育人道理,在该学习阶段更容易体悟和吸收[2]。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师队伍的业余学习和健身,健身气功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会选择八段锦和马王堆导引术两套功法,并根据学员的身体素质、运动爱好、健身需求的不同因材施教。其中,易学易练的八段锦广受大众的青睐,这对于协调性相对较差的学员,能够很好的建立起学习自信,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而马王堆导引术动作古朴优美、动作舒展大方,在防治办公室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尤其是腰部的旋转屈伸和颈肩部位的伸展旋拧,能及时缓解长期静坐的不适,循经导引可进一步改善自主神经的兴奋度,缓解精神压力,间接提升工作效能和生活的幸福指数[3]。总之,两套功法动作相对简单、柔和缓慢,能满足教职工爱好者注重项目体验、身体保健、修身养性的需求。

二、学生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是服务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环节,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观,体验真正感兴趣的、擅长的、对身心调整有益的运动项目,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本校的公体课改革正是以此为宗旨,让学生忠于内心,选择最心仪的体育学习项目,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对所选项目的科学认知,从而进一步完善体育素养,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身气功是集调身、调息、调心为一体的养生项目,综合考量学生的协调性、柔韧度、专注力、观察力、表现力、心理状态等能力和素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提升运动技能,认识自身的运动优势和不足。鉴于此课程项目的新颖性和运动形式的特殊性,在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上,本课程应以学生为本,综合考量不同类型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给予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4]。

健身气功学习评价分为技术评价和演绎评价两部分,技术评价是对学生完成动作路线标准程度的评定,而演绎评价是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劲力表现、呼吸自然度、神态稳定度、动作衔接流畅度的整体评价。对于身心素质相对稳定的学生,将采用“5+5”评分制,即技术满分5分,演绎满分5分,总分10分;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可采用“4+6”评分制,即相对侧重于对演绎水平的肯定,且对今后的体质提升指明方向;而对于交感神经相对兴奋的学生,可采用“6+4”评分制,即相对侧重于对技术水平的肯定,但需对专注力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加以说明,并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材施评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运动水平的认知。

三、课程思政研究

体育一直以来都是生命历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它关乎健康、关乎美、关乎生命的和谐,可以说,体育自始至终都在为人的幸福探求道路,这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优秀组成,蕴含了丰富的中医、易学、五行、五脏、阴阳文化,以此衍生出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环相扣,与生活的真善美自然呼应,即囊括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优秀美德传承、克己为人的行为准则、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有容乃大的胸怀格局等等[5]。

为了更好服务学生运动养体、育人养生,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挖掘五套功法的思政要素,这也是服务教学的重要组成。课程思政内容的不断充实与因材、因性施教的高度融合,是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对于该内容的研究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6]。

四、课堂场地与器材

健身气功习练场地要求整洁、明亮、少风、静怡,这有助于学生很好的自然入静、调匀呼吸。在校以宽敞平整的操场和明亮的室内形体房为最佳选择,也可选择环境适宜的平整空地。根据贵州当地多雨的气象特征,适量的增加室内理论教学确有必要。因理论教学内容包含了健身气功功法特点、发展现状、服饰器械、练功注意事项,此外,更与祖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好能结合PPT,图文并茂的向学生讲解展示,因此,配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必不可少。因我院课堂教学人数多在40人以上,为保障良好的授课效果,音响、麦克需随课配备。习练过程中的背景音乐可帮助学生排除杂念、释放身心、更流畅地衔接动作,而悠扬古朴的音乐还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提升内心的正能量,增添积极情绪[7]。

五、课外训练

健身气功发展至今,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喜爱,众多竞赛为青少年提供了鉴赏和交流的平台。为了丰富该项目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体验专业化的竞赛氛围,可在课余时间组织技术演绎水平较好的学生,开展常规化的训练学习,为日后的竞赛交流做准备。

考虑到该项目在我院处于发展初期,笔者会将队员人数控制在6至8人,男女比例为1:2,不限年级,每周组织至少一次集体练习,并将日常参训和参赛情况纳入德育积分管理,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认真度。训练队的专业配备,包括训练服、训练鞋、音响、场地,将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8]。如果条件允许,可为每位队员购买专业书籍,以便更好的完成日常学习,毕竟该项目的学习离不开技术水平和理论素养的双面提升。

六、教师技能提升

健身气功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离不开日常的教材研究和养生文化学习,这是保证功理教授的基础。而我校现有的师资只能完成基本的技术教学和部分理论教授,因此需要适时地参加省级、国家级的专项培训,可有效保障技术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应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竞赛交流、执裁,这有助于掌握竞赛前沿,为日后教学提供详实依据;而在校内与同行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相互学习不同项目的教学闪光点,及时补充教学素材,完善教学方法,可有效保持课堂的生命力[9]。

七、线上教学与测试

线上教学向学生呈现的是健身气功的基本理论、专项技术教学、竞赛赏析相结合的三个部分,其中,基本理论包含项目概述、历史渊源、练功要素、锻炼要领、传统理论基础、生理学心理学基础、练功反应与偏差七个方面,这些内容将以举例说明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专项技术教学会对具体功法的功法源流、功法特点、习练要领、动作说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其中着重动作说明,并结合完整演绎与分解教学,帮助学生明路线、知理法;竞赛赏析部分会将健身气功服饰、竞赛人群、竞赛形式、竞赛现场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共同鉴赏学习[10]。

学习效果测评会以自录视频和主观答题的形式,分别检测学生对技术要领和功法理论的掌握情况,并以6:4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八、本文小结

本文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公体课改革为背景,从健身气功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场地器材、课外训练、师资培养、线上教学几个环节,阐述了个人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每个部分对于健身气功项目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今后的教学、科研、训练、活动开展提供了结构性经验支撑。通过思考每个环节的育人价值,每个部分都值得今后细化深思,在实践中不断地继承和创新,进一步提升育人效能[11]。

高职院校健身气功项目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建立有效的传播平台,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体验该项目的内容和风采,让学生从心底里对该项目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因,对其背后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有敬重心和热情。这需要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点、求知目标、习练感受,适时地调整教学活动内容、目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案,并将好的经验及时分享,提升教学研讨的效果[12]。在各类校园活动中,尽可能多的展示、融合该项目的文化元素,为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功法气功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空劲气功概况(一)
创新思维竞赛(3)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创新思维竞赛(6)
对健身气功表演套路的探讨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