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学教育当代价值的再思考

2020-11-23靳雨纯

山东青年 2020年10期
关键词:儿童

靳雨纯

摘 要:中国古代蒙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播和继承儒家理念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蒙学教育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起了教育儿童成长成才方面的重任。科学合理的儿童启蒙教育,不仅能增长知識,促进德性,而且有利于儿童“存其心”,“宣其志”。

关键词:蒙学教育;儿童;当代启蒙教育

一、蒙学教育的概念及历史梳理

(一)“蒙学”一词之由来

蒙学,又称为蒙养之学,是古代教育中的一个阶段,与现代启蒙教育相对应。《周易本义》中曾记载:“童蒙,幼稚而蒙昧。”这一物象非常形象的比喻了童蒙的状态。[1]童蒙是指初入学的儿童,古代教育家们都崇尚“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的传统蒙学教育。主张在儿童性情未定之时,以“做人”教育为基础,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引导儿童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

蒙学教育是指我国古代教育家借助蒙学辅助教材,运用古代教育方式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2]第一,主要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修心养性、道德伦理等内容。第二,教育体制上既包括官方的学堂教育,也包括了民间家庭式私塾教育。第三,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也呈现出了独特的色彩。目前,我国学者对蒙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时期,包括了早期蒙学、古代蒙学、近现代蒙学,蒙学教育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综合教育。

(二)早期蒙学教育

(1)西周蒙学

夏商两代,蒙学读本无史料可以考证,到殷、周时期才有记载。一直到原始社会末期,学界尚未形成系统的教材和成熟的教学方法。一直到西周时期,才出现了以读书识字为主要功能的官办小学,此时的学校才具有完备的制度。我国出现的第一本识字教材就是西周的《史籀篇》,它是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课本内容主要是姓氏名物的堆积,而其后出现的《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皆是对《史籀篇》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蒙学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百家争鸣”促进了私学的发展,除了官方教育机构外,民间也出现了专门的启蒙教育机构,他们成为了普通百姓完成蒙学教育的重要场所。

(3)秦朝蒙学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巩固皇权,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控制言论,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废除官学、私学的同时重新制定了学书内容,并且下令李斯等人合力编撰了《仓颉》、《爱历》、《博学》三本书。

(4)汉代蒙学

到了汉代,书馆、书师相继出现,学子的数量也显著增多。汉代对秦的学书进行了修正改编,由原先的三本合为《仓颉篇》一本,流传于后世。由此可见,汉代对蒙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随后的东汉和南北朝社会动荡,但同时给学术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形成了文化大融合的局面。

(三)蒙学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1)隋唐蒙学

隋唐不仅仅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盛世之时,也是蒙学教育的定型期。随着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影响,以及科举考试的推行,蒙学教育逐步完成了从早期读书识字的功能向以学习知识为核心内容的转变。例如,有史料记载,京师州县创办了官方小学,地方民间的乡学、乡塾也纷纷涌现。唐朝对教育事业的扶持也为后世宋元明清蒙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蒙学教育方法仍旧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但是从形式和内容上来看,隋唐的蒙学教育也有所突破,最为明显的突破体现在蒙学读物上,例如,识字类课本和知识类教材彻底分离,伦理类教材和历史类读物独立发展。

(2)宋代蒙学

宋朝初期统治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实现了疆土上的局部统一。宋太祖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的同时吸取经验教训,转变统治策略,由原来的重“武”改为重“文”,开始试行从中央到地方由文官主政的政治格局,更是明确提出“宰相须用读书人”。[3]宋代社会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形成了“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的局面,蒙学教育由此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发展。

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宋代的学术著作以及文化的传承相对比较自由化。宋代蒙学教材继承和超越了前人编写教材的经验,开始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按照专题编写课本。

(3)元明清时期蒙学思想

纵观蒙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元朝在其中起到了过渡作用,元朝蒙学教育内容、方式和蒙学教材大多沿袭了前代,其中混杂了元代特有的崇尚经书的特点,其主要是完成了将宋代蒙学的教育机制向明清程朱理学转化的历史重任。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在明代真正达到鼎盛。明代蒙学在办学体制上,采取了官学和私学并举的方式,蒙学教育也被大致概括为识字阶段和读经阶段。

总之,第一,回顾古代蒙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我国蒙学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至殷、周时期,秦汉以后,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蒙学的地位逐步提高,体制不断的完善。第二,蒙学教育大多是在私学中出现,官办学校一般不包含蒙学教育。第三,蒙学的发展与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历朝教育实践的深入,蒙学教育逐渐趋于成熟。当代教育改革路径也需要遵循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更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构想与方案。

二、蒙学教育的伦理教育功能

(一)不学礼,无以立

诚实信用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中华礼仪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的代言词。《增广贤文》以“许人一物,千金不移”来倡导人要以诚为贵,将“诚”作为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4]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更是高尚道德情操的展现。要想具备诚信的品格,我们必须从小做起,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诚信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5]

(二)明人伦,重孝悌

父母为慈,子女为孝。首先,在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中就曾提出:“首孝悌,次见闻”,这是指人生首要学会的道理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只有做好了这些,接下来才是学习所见所闻。[6]其次,在兄弟关系中,强调兄弟友爱、和睦相处,这是古代强烈的家庭认同感的体现,也是为了维护家庭同居共财制度要求。这些都是人伦、孝悌行为准则和观念的体现。

(三)泛爱众,而亲仁

《弟子规》“泛爱众而亲仁”篇章中就提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些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仁爱精神是一种博大的仁爱之心,要求我们对世间万物都充满情感,要求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博爱的胸襟去待人处事,当时的传统蒙学教材更是很好的继承了这种思想,将“仁爱”精神贯穿于蒙学教育的始终,这也侧面展现出了当时教育家们对蒙童教育的重视,也是告诫蒙童从小就要在心中扎下爱人之根基。

(四)头悬梁,锥刺股

勤奋刻苦是中国人的民族特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在《三字经》中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它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的学生虽家境贫寒,但却没有一刻停止发奋苦读。这也与当代学生学习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当前的学习环境、教学条件下,当代学生更应该不断刻苦钻研,完善自身。这样才不会辜负时代所赋予的期待。

三、反思当代启蒙教育失衡现状

(一)传统语词的流失

在古代,人们咬文嚼字,字字斟酌,因为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将语词视为神圣的,因此他们追求准确和精炼。而现代社会中,词语渐渐成为人们心中简单的交流工具,直接扼杀了语词曾经深刻的内涵。特别是一些专业语词仅有少数人掌握,传授范围受到了限制,文化传播也成为了死循环。

(二)道德教育的滞后

在古代蒙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始终平起平坐,培养高能人才的同时,道德教育更是不可缺失的。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德行是人的本分,是首要的;而学习虽重要,但处于道德之末,学习的顺序应该是穷其本末,而知所先后。也就是说,没有做到先修养德行再学习,就会分不清善恶。而现代蒙学教育恰巧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将教育重点全部放在知识的学习之上,使得接受教育的人却丧失了良善之心。

(三)教育意义的偏离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代儿童教育在更多方面发生了偏离。比如说,如何让孩子在学前阶段争取未来成绩赶超其他儿童?所有的教育都与成绩挂钩,其他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全都不足为重,仁、义、礼、智、信都被轻视甚至被割除,学习成绩成为了唯一的评价标准,也成为了家长和学生的自觉追求。试问,如果这种模式成为社会的常态,那么培养起来的学生对于国家和他人又有何意义呢?

四、当代启蒙教育应从古代蒙学汲取智慧

要想将古代蒙学思想与当代教育完美结合,家长可以在儿童幼年阶段就开始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蒙学精神深入儿童心中,让其在学习生活中饯行蒙学思想与规范。

(一)构建现代蒙学理念

中国传统蒙学仍然具有局限性,蒙学教育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要想在现代教育中站住脚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在构建现代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传统蒙学的精华与糟粕进行辨别和提炼。

比如说,我们要防止“伦理中心主义”,在传统蒙学的内容上进行取舍。例如传统蒙学教材中的三纲五常、尊卑有序等内容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造,结合时代的特征,将现代理性和平等民主的精神渗透到传统蒙学内容之中,构建具有新时期特色的蒙学体系。

(二)推动蒙学课程开展

现代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往往是从《弟子规》开始的,并且社会上出现了专门教师解读《弟子规》的现象,这也有助于儿童深刻理解内容,与此同时,《弟子规》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设蒙学课程,比如说,《弟子规》、《三字经》、《小学》、《蒙求》等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儿童有重大影响的经典蒙学读物。另一方面,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儿童接触这些蒙学教材,广泛涉猎这一领域的知识,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

(三)加强蒙学教师队伍建设

古代蒙学教育的传播者大多是穷秀才,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不同,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完整的蒙学教育,系统的蒙学知识、总体修养并不高。现阶段,我国许多学校并未开设蒙学教育的内容,只是在少数启蒙教育的德育课程里面存在。专门从事启蒙教育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因此,要想构建现代蒙学理念,加强蒙学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更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陈亮:《浅析蒙学教育的历史沿革》,载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2]李影:《古代蒙學教育与当代学前教育之我见》,载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

[3]万超:《古代教育中宋代蒙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探究》,载于《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21期.

[4]赵宏欣:《传统蒙学的教育理念——以《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为例》,载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冯文全:《论蒙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当代价值》,载于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年第11期.

[6]郦波:《论中国古代蒙学读本的“蒙训”意义》,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猜你喜欢

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2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9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7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74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9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