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餐后低血压是咋回事

2020-11-23汪芳

保健与生活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低血压收缩压供血

汪芳

餐后低血压就是指用餐之后出现的低血压,其诊断标准是“餐后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由餐前≥100 毫米汞柱降至餐后< 90毫米汞柱”。如果患者吃饭后出现头晕目眩等情况,即使血压下降的程度未达到上述标准, 也可确定为餐后低血压。

近几年,临床上餐后低血压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較为常见,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及各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患者多见。

餐后发生低血压,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吃降压药了? 当然不是。从根本上讲, 餐后低血压属于一种“人体血压调节出现问题” 的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人们进餐后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消化系统会调配更多的供血, 这样其他系统和器官中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血压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很灵活的,能够及时触动血压调节机制,通过加快心率、收缩血管等方式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目的是有效保障其他器官的血液供给, 不至于影响整个身体的运行。所以,健康人吃饱后,不至于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更不会头晕。

然而,老年人对血压的调节能力有所减弱,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可能出现障碍,所以餐后维持血压的能力就下降了,从而导致低血压的发生。如果老年人本身就有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心脏功能减退和各种血压调节机制减退的情况,那么,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会大大提高。

有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必须认真对待,因为严重的低血压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事件。即便没有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由于头晕目眩等症状, 老年人也很容易跌倒摔伤。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平稳降压, 并注意防范低血压。

应对餐后低血压, 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应该适当调整降压药的服药时间, 避免药物作用的高峰时段与餐后重叠。如尽量不要在餐前服药,改为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仍有餐后低血压的情况,则要考虑更换降压药了。

如果出现头晕等症状,切莫盲目增加药量, 应该先测量血压,排除低血压的可能。

饮食上也要好好调整,少吃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一定要避免吃得过饱,应少食多餐且饮食温度适度。

老年人用餐后别着急做剧烈运动,如果有头昏眼花的症状,应先坐下休息,避免站立行走时摔倒。此时尽可能测量一下血压,明确是否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猜你喜欢

低血压收缩压供血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低血压有害必须治疗?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辣语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老人血压切莫“重高轻低”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