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八线到底有多重要

2020-11-23

新传奇 2020年43期
关键词:分界线美苏战线

三八線正好是朝鲜半岛的中线,将朝鲜半岛划分为大致相当的南北两部分。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三八线在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特殊意义。当时美苏都不希望在朝鲜半岛出现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这个国家一旦出现,那么它的立场倾向,就会影响整个东北亚的格局。

三八线的由来

三八线,就是北纬38度线的简称,往往特指朝鲜半岛上248千米长的那一段。

三八线的提法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就在苏军出兵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就通过中立国瑞士、瑞典政府照会美英中苏四国,表示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告投降。

因为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西、南、东三面分别是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正处在中日苏三国之间,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毫不夸张地说,朝鲜半岛在地缘战略上对于中日苏三国就是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向任何方向的倾斜,都会引起东北亚格局的变动。所以,在美国的内部计划里,在日本投降后的第一时间就要派出部队在朝鲜半岛的釜山登陆。

但此时,苏军出兵以及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都来得太突然了。当苏军开始进攻东北和朝鲜的日军时,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美军地面部队还远在1000千米之外的冲绳岛,显然肯定要落在苏联后面了。随着日本突然投降,朝鲜半岛顿时成了真空地带。正是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赶紧提出美苏双方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和接受日军投降的具体分界线。

8月10日凌晨6时,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召见作战局长赫尔以及林肯准将,命令他们尽快提出一条苏联进入朝鲜半岛的界线,并指示美军也要立即制订向朝鲜半岛进军的计划。

据说,林肯准将回到办公室,正巧看到《纽约时报》在报道苏军进攻朝鲜半岛的文章里有一幅地图,画出了三八线以北的地区。于是,林肯准将就提出了以三八线为界的建议。

这个以三八线划界的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并于8月14日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杜鲁门随即给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发出密电。该密电的内容之一就是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这一内容”。

就这样,三八线就成了美苏两军对日受降的分界线。

战争的起始点

二战结束后不久,冷战就开始了。1948年8月,在三八线以南原美军受降区成立了大韩民国。一个月后,三八线以北原苏军受降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八线因此又成了韩朝两国的国界线,而这两个国家又都宣称对整个半岛拥有主权,这就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三八线作为韩朝双方的分界线,自然就成了战争的起始点。而各方跨过三八线就成了一个极具标志意义的节点。

9月30日,韩军在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援助下,越过三八线。而早在9月2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时就表示,如果“联合国军”进入朝鲜,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就会极大增加。

美军在10月7日也越过了三八线。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10月25日,志愿军第四十军在两水洞地区和韩军交战,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在随后的战役中,志愿军对分路向鸭绿江急进的“联合国军”展开攻击,将其从鸭绿江击退到清川江。

由于志愿军在胜利后就主动后撤,使“联合国军”错误判断第一次战役不过是一次遭遇战,中国即便出兵也是象征性的,因此再次发动攻势,结果被志愿军诱敌深入后的凌厉反击所重创,战线从清川江被一路推到三八线。这就是在抗美援朝战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二次战役。

12月31日,志愿军又发动了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三八线,攻占汉城,最远推进到三七线。

志愿军虽然连续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惫,便转入休整。“联合国军”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发起反击,第四次战役就此打响,志愿军组织机动防御,主力逐步撤至三八线以北。“联合国军”则于1951年4月初再次越过三八线,但很快就在三八线附近被志愿军顽强防御所阻滞。

随着志愿军后续兵团陆续到位,志愿军于4月下旬发起了第五次战役,虽然全线突破三八线,但未能实现大范围突破,只是逐步平推战线,歼敌不多。此后志愿军虽然在部分地段取得了突破,但“联合国军”利用机动优势,迅速填补防线缺口重新建立完整的战线,而志愿军在连续作战后不得不掩护主力转移和休整。这时,“联合国军”组织反扑,最终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

从1951年6月以后,战争就在三八线附近转入阵地战,再没有像五次战役这样的大范围运动战。到1953年7月达成停战协定,停战时的军事分界线也是大致在三八线附近。

战争为何在三八线停止

战争为什么最后又在三八线附近停了下来?

从战术层面来说,志愿军在运动战阶段的第三次战役是南进最深的一次,一度打到了三七线。由于接连组织了三次战役,部队连续作战两个月,非常疲惫,战斗中的损耗也没有得到补充,实际上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就算凭借出色的战术和高昂的士气,也无法稳固战线,一旦遭到反扑,就很难立足,只能北撤。而“联合国军”能够顶住志愿军的攻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多只能进行局部攻势,要想全线推进,几无可能,从而使得战线就在三八线胶着。

在更高层面,三八线正好是朝鲜半岛的中线,将朝鲜半岛划分为大致相当的南北两部分。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三八线在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特殊意义。当时美苏都不希望在朝鲜半岛出现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这个国家一旦出现,那么它的立场倾向,就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应,进而影响整个东北亚的格局。因此,战争最后在三八线戛然而止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澎湃新闻网2020.10.23)

猜你喜欢

分界线美苏战线
拉长“战线”,日本只会再失去十年
新年战线
神回复
用好新媒体为宣传战线增添新力量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余有画说
余有画说
“西方”为何方?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