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治“碰瓷”,最高死刑!

2020-11-23

新传奇 2020年43期
关键词:假象诈骗罪情形

10月1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碰瓷”进行了定义:指行为人通过故意制造或者编造其被害假象,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这是第一次对“碰瓷”行为作出了准确界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引。

《指导意见》还对实施“碰瓷”构成的犯罪进行了梳理,分类予以明确。常见情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诈骗類。即制造假象,采取欺骗、蒙蔽手段诱使被害人上当,从而获取财物的情形,其突出特点是“骗”,主要涉及诈骗罪、保险诈骗罪、虚假诉讼罪;另一类是敲诈勒索类。即不仅制造假象,而且对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实施轻微暴力、软暴力或者以揭露其违法违规行为、隐私、扬言侵害相要挟,从而获取财物,其突出特点是“敲诈”,主要涉及敲诈勒索罪。

另外,《指导意见》还规定了其他与“碰瓷”相关的犯罪。如为实施“碰瓷”而故意杀害、伤害他人或者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其中,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可判死刑。

(澎湃新闻网)

猜你喜欢

假象诈骗罪情形
活学活用
浅析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牺牲
扫街人
超六成金融诈骗案被告人为初高中文化
探究一道课本习题的一般情形
假象
诈骗罪
从特殊走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