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元江县哈尼族陀螺运动开展情况调查

2020-11-23张程程王晓虎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7期
关键词:调查

张程程 王晓虎

摘  要:“打陀螺”是哈尼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元江县“矻扎扎”“十月年”“黄饭节”“长街宴”等哈尼族重大民俗节祭活动中开展红火,与诸多民俗事项相融合,其特质自然淳朴、和谐统一,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通过深入参与观察,结合深度访谈对元江县哈尼族陀螺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凝练其文化特征,呈现其开展状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旨在于进一步促进陀螺运动在各民族间的交流互鉴与推介传播,推动全民健身纵深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元江哈尼族  陀螺运动  开展情况  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c)-0208-04

Abstract: "Spinning top"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of Hani nationality. It is popular in the festival of Hani nationality. It developed a prosperous style in major hani folk festival activities in Yuanjiang County, such as "Zha Zai" "October Year" "Yellow Rice Festival" and "Long Street feast". It is integrated with many folk custom items.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natural and simple, harmonious and unified, with typical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thesis mainly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and through in-depth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combined with in-depth 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Hani gyro movement in Yuanjiang county, condensing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presenting its developing state, providing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iming at further promoting 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and promotion of gyro movement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promoting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helping the rur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Hani nationality in Yuanjiang county; Gyro movement; Development; Investigation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处元江中上游,东与石屏县毗邻,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接壤,北与新平县紧邻,是我国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总面积2858km2,山区占总面积的96.8%,划分3街道2镇5乡,年平均气温12℃~24℃,哈尼族彝族、傣族支系花腰傣及少数白族和拉祜族世居于此,全县约有哈尼族8万余人主要为“豪尼”与“多塔”支系,占全县总人口的52.43%[1]。在同一文化场域间的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乡约民俗相互影响下,哈尼族的陀螺运动成为了区域各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其活动开展条件受时间、空间等影响小,便于开展、组织形式灵活,得以在元江地区广泛开展,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是当地各少数民族间传播最为迅速、参与面最广泛、交流最为深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  元江县哈尼族陀螺运动的开展现状

1.1 从参与者年龄结构及性别上分析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活动区域、参与方式等发放500份问卷统计分析,在元江县哈尼族参与陀螺运动人群的情况分析指标中,从年龄结构上看,50岁以上参与的人占27%,20岁以下占25%这2个年龄阶段的参与者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最多,其余20~50岁区间为48%,参与者呈现男多女少、老少两极状态。结合访谈,元江县哈尼族陀螺运动开展程度由高至低依次為:在乡村民俗活动、全民健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目前正大力推动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的发展。

1.2 从参与者活动时间上分析

据调查分析得知,元江县哈尼族参与陀螺运动呈现出:参与陀螺运动锻炼活动的年限越短,则参与人群越多;参与陀螺运动锻炼活动的年限越长,则参与人群就越少,最长的为10年以上11%,最短的为1年以下35%;大多为3~5年区间54%。由此说明,过去长期从事陀螺运动的哈尼族群众较少,近年来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环境的大力改善及文化活动的丰富,哈尼族陀螺运动得以广泛红火开展起来,成为了当地最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大众健身活动内容。

1.3 从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分析

通过走访当地相关部门,得知目前元江县哈尼族打陀螺活动可分为政府牵头组织和民间自发组织开展两种形式。就如戈夫曼“拟剧理论”中的“前台”与“后台”。“前台”由政府文化部门牵头,乡村民间组织机构负责有序开展。面向公众、游客展示地方性、民族性的民族体育项目的公共性场域,其主体为政府或企业,主要功能为观赏和展示,目的是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民族竞技及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开放与创新,不断建立健全传承体系与运行机制,属元江县哈尼族陀螺运动开展的外部动力。“后台”则是哈尼族民俗节祭活动,以民间社会为构建主体,村落通过民俗宗教仪式及娱乐休闲活动组织开展的民间性场域,由乡村民间宗族组织开展,多以窜寨的形式开展,场面宏大、参与群众最为广泛,主要功能为“寄寓”和“满足”,使得地方社会自身的日常宗教与民俗文化需求得以满足[2]。这属于当地陀螺运动红火开展的内在动因。

1.4 元江县哈尼族参与陀螺运动的动机分析

由问卷分析(见表1)结合访谈得出,元江县哈尼族在参与陀螺运动的人群的参与动机中,主要而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民间民俗活动的人较多;次之为休闲娱乐与健身,而以运动竞赛活动为目的参与的人数较少。依托当地哈尼族“矻扎扎”和“十月年”“黄饭节”“长街宴”等民俗节祭活动得以在村寨间广泛红火开展。随着村寨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休闲娱乐与健身的需求随之增加,平时村寨里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打陀螺”便成为了农闲时分在广场上开展最为普遍的运动项目,深受哈尼族群众喜爱;每逢各级各类民族运动会及文体交流活动,当地相关部门便会从各村寨中遴选出条件优越的运动员或集训参赛或互动交流,以加强非遗和传承保护工作的开展,推动区域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使元江县陀螺运动得以在各少数民族间广泛开展,同时在国际文体交流活動中得以与他国文化进行互通有无、交流传播。

1.5 元江县陀螺运动的场地情况分析

如表2所示,由于元江县多为山区,乡村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村落“空地”为主,其他的主要在乡镇广场和家中自行开展。目前缺乏专业的陀螺运动场地建设、配套的运动训练体系,以及对内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与对外的交流与传播机制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的高速发展,区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在现代文化进程中要找到立足点。“打陀螺”作为具有区域典型代表性的民族体育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应逐步实现现代体育、非现代体育及现代旅游产业的融合[3],形成新业态,打造文旅品牌。立足于边,不断加强开放发展、深入融合创新、加大宣传推介及规范化与系统性建设,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助力。

1.6 元江县哈尼族参与陀螺运动的兴趣情况调查

如表3所示,从侧面可反映出,陀螺运动在元江县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具有较强的项目推广优势及较高的认同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做好宣传推介,创新与融合,不断开拓创新,使之成为区域民俗体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  元江县哈尼族陀螺运动的文化特征

2.1 具有典型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特色

陀螺运动在元江哈尼族聚居地属于一种“地方性知识”[4],族群共有的集体记忆形成了民族的内部认同,它是由当地哈尼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综合体。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区域性、传承性、自然淳朴性、和谐统一性等固有特征[5],是一种当地哈尼族共有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大健康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人们休闲与健身意识逐步提高,陀螺运动逐步实现由悦神向娱己的转变,成为了少数民族乡村里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习练者与传承人。

在元江县陀螺运动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积淀与适应,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陀螺运动已成为元江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 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与民族认同感

就如本尼·迪克特所说:“真正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6]。”元江地区哈尼族陀螺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哈尼族先民在迁徙与开拓居住地过程中与其它民族体育融合、是哈尼族行为模式和精神内涵凝练的结晶,其自然古朴、和谐统一,它的存在与哈尼族文化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其广泛的参与性与较高的民族认同感,具有优秀的群众基础。它使无形的文化内涵得以在有形的运动载体中得以延续、传承与发展[7]。对促进沿边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与民族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与边疆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元江县哈尼族陀螺运动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陀螺运动在元江县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是当地各少数民族均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哈尼族群众参与热情高,“前台”依托政府文化部门牵头,以观赏和展示为主,由乡村民间组织机构负责有序开展。大力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民族竞技及全民健身活动。“后台”则依托民间社会组织为主体,通过哈尼族民俗节祭活动,由乡村民间宗族组织开展,使得地方社会自身的日常宗教与民俗文化需求得以满足。

3.1.2 元江县哈尼族陀螺运动具有典型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

陀螺运动在元江哈尼族聚居地属于一种“地方性知识”由于特殊的地缘、亲缘、血缘与众多民俗事项交织在一起,陀螺运动在元江地区形成了具有典型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广泛的参与性与民族认同感的传统体育文化综合体。

3.1.3 存在的不足

然而规范专业的运动场地、配套的运动训练竞赛体系不健全,传承与保护、交流与传播机制建设的缺失,民族文化传承人的流失等因素,制约了其在现代文化进程中的交流互鉴与推介传播。

3.2 建议

3.2.1 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在不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不失“文化本真”的前提下,结合新时代民族文化发展和社会文化需求,凝练提升、丰富其文化内涵,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形成新业态。

3.2.2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在新时代和大健康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不断加强体系与机制建设,与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实现自身的社会文化价值,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交流传播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凯冬,敏塔敏吉.哈尼族多塔人文化实录——中国元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113-115.

[2] 吴隐林,杨海晨,韦金亮.隔离抑或融合:民俗体育场域的性别变化研究——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的田野考察[J].体育科学,2017,37(8):29-35.

[3] 黄东教,李乃琼.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5):47-52.

[4] 朱伟,张军,王真.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9):209-210.

[5] 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D].北京体育大学,2019.

[6] 李勇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契合[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203-204.

[7] 郑小凤,张明.云南哈尼族妇女传统体育及其传承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2):6-8.

[8] 侯海燕,张健.文化自信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77-80.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