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阅读教学在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以“晚清外交转型”为例

2020-11-23河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使朝贡驻外

河北

纵观近五年的高考历史题,客观题和主观题都是材料阅读题,这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及运用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高考引导教学,这启示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在夯实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关键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增强一轮复习的实效性,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网络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史料以深入研究相关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进行相互交流。

教师应树立阅读备考观念,只有深度阅读才能有感悟和思考,才能获得必需的精神食粮,单纯的刷题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成绩稳步提升。历史学科是一门长期积累性的学科,高考的胜出深深植根于系统性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与刷题并不矛盾,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习题训练是对文本阅读的检验,文本阅读是对习题训练的深化,用试题引领文本阅读可以使阅读教学更持久、更可持续。

一、精选文本,建构知识体系

在历史学科,“文本”一词被“史料”所取代,所谓史料,即历史材料或历史资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素材。“晚清外交转型”是一轮复习的高频考点,通过表1 可以发现该考点近几年的考查情况。

表1

如何结合此考点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在一轮复习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文献阅读,选取与“晚清外交转型”考点相配套的经典文献,主要为反映晚清外交转型的横向网状与纵向链状因果逻辑的文章,主要围绕构成历史主干脉络的知识点选取,以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结合史学研究新成果,本考点主干知识包含三个方面:①晚清外交观念转型(夷夏观→主权观、民权观);②晚清外交机构和使臣转型(设立专门性外交机构;使臣由兼职到专职,逐渐由新型知识分子担任);③晚清外交体系演变(朝贡体系→近代条约体系下的国际外交)。

在讲述晚清外交观念转型时,教师可给学生印发李育民《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与朝贡关系的主要区别》一文,学生可从中了解朝贡关系、条约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性质;在讲解晚清外交机构和使臣转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的指定内容,学生可以此厘清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过程,理解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马一《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一文,教师可使学生认识到有西式教育背景,尤其是有留洋经历的使臣逐渐成为晚清外交主力,晚清外交职业化趋势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对部分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建议其阅读王立诚的《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该书系统论述了晚清外交的嬗变,展现了晚清外交向近代转型的原因、动力和趋势。

通过上述阅读,学生可增强对历史亲缘性和整体性的认知,长期坚持下去,可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文化底蕴、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试题检验,深化文本理解

阅读与考试结合起来才能维持阅读的高效性、持久性,故文本阅读必须试题化。教师给学生提供文本后,可设计几道思考题,秉承“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并引入高考真题,通过以题说史的方式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在班级设立学习小组,4~6 人为一组,使其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设计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深入小组中以引导学生归纳核心史实,用专业化、简要化的术语进行问题总结和小组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会进行思维碰撞和理性较量,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指导,通过师生的有效对话,探渊明变,求因思义,穷源毕流,源头活水便可潺潺涌来。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1844 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901 年,迫于西方压力,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外交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评价。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提炼和概括并联系所学知识可认识到:晚清外交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质的工作转变为设立专门机构,由间接交往转变为直接交往,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转变为融入世界国际体系的近代外交。在此基础上可进行辩证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但这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具有不平等、不独立的特点。

例1.(2020 年7 月·浙江选考·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D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将文本阅读试题化后,这道高考题可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尽管晚清外交具有了近代化的某些因素,但其仍有很大局限性,故选D 项。

材料二

表2 晚清驻外公使出使前原有官阶统计表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

材料三

表3 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

问题2:阅读材料二、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驻外公使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通过对文本的横向联系比较和纵向对比分析,学生可认识到变化趋势:晚清驻外公使官位提高,由兼职转变为专职,逐渐由新型知识分子担任。根据时间段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原因: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被迫改革,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对外交涉以挽回利权的需要;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侵略加深;开明地主阶级士大夫观念的转变等。

例2.(2018·全国卷Ⅱ·28)19 世纪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D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有新式学堂教育背景和留洋经历的新型知识分子逐渐担任外交官,按照“万国公法”评价是非,这说明当时的官员具有了一定的外交意识,即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故D 项正确。

猜你喜欢

公使朝贡驻外
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与日俄战争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
宋代西南少数民族朝贡初步制度化的几个问题
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
辨析驻外办
东京电影节力推生态片
中国学生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