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与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0-11-23甘俊佳黄元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粤港澳

林 欣,甘俊佳 ,黄元骋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世界级湾区,除了重视其经济层面,文化休闲产业同样不可忽视。近年来,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越来越密切。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多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相继颁布,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因此,针对体育产业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传媒在促进体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实现体育与传媒的融合发展显得十分关键。

1 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现状分析

1.1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1 历史悠久,规模较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产业有一定发展,但是从规模和产业来看,与西方体育发达国家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承办的国际知名度高的体育赛事较少,知名度较高的有2010年举办的广州亚运会,香港承办的2008年奥运会部分赛事等;其次,从体育产业的衍生品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东莞,佛山等城市主要承担着加工制造等角色,位于产业链的底端,缺乏品牌意识,创新创造能力低。未形成品牌规模效应。

1.1.2 意识崛起,需求量大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品质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身体健康成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衡量指标,体育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发凸显,以此同时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体育发展,如《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这些都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1]。据体育消费理论所示,当人均GDP达到9000~10000美元时,人们的消费方式逐渐从实物型消费转向参与性消费,此时体育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人均GDP已达到9732美元[2]。这些都表明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发展可期。

1.1.3 种类繁多,缺乏精品

无论是从区域发展还是小到一个项目开发而言,都应该有主次之分,应该清晰发展路线,明确方向,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以广州为例,广州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末,共有400多家,其中包括日常熟悉的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还有像桥牌、信鸽、毽球等协会。然而,这当中很多协会都未形成一定的影响度,更不要提品牌知名度了。粤港澳大湾区地处珠三角地区,水上资源丰富,应该重点发展少数几个王牌体育项目,以此树立品牌形象,一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时的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优先让一部分地区富裕起来。同样地,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也可采取相同的措施,重点打造几个体育项目,以此来推动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

1.2 传媒产业的特征

1.2.1 内容多元,渠道丰富

传播的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我们通过媒介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获取世界各地的最新讯息,且传播的渠道也更加丰富,不再单一依靠像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这类传统的媒介,各类社交平台在传播体育赛事等信息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5G时代的到来更是缩短人们获取讯息的时间。

1.2.2 互动及时,用户生产

新媒体具备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动及时,能够迅速得到受众的反馈,同时及时传达回复受众。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内容生产者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而是人人都可以生产内容,受众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一方,而是构成一种传受双方互动更加频繁快速的关系[3]。在我国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建设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响应时代背景,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报道,制作大量的体育健身类“真人秀”节目,如《星跳水立方》《来吧冠军》《奔跑吧,兄弟》《这,就是灌篮》等,在播放这类节目时,同时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和受众互动,如上传剪辑过的片段以此营造一定的话题来吸引受众,并及时回复社交平台上的评论。

1.2.3 影响面广,效果深远

移动互联网的当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当借力于当下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大力宣传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为体育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4]。如广州市在推进体育宣传时选用多种媒介进行传播,首先是在《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羊城地铁报》等报刊上(包括新媒体类别)宣传体育事业,为纪念广州体育彩票发行20周年,在社区专栏、地铁、公交投放平面及视频广告,在北京路步行街、百信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投放户外广告;除了报纸之外,还积极利用电视媒介来宣传体育事业,如广州市第16届青少年运动会的召开,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全程直播开幕式和闭幕式。广州市在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采用新媒体的优势,迎合当下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局面,开通广州体育政务微信公众订阅号,为市民提供关于体育赛事信息,体育场馆开放时间等各类便民信息。

2 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2.1 港澳两地持续领先

香港是较早对体育进行推广的城市之一,曾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马术竞技比赛,第五届东亚运动会。除此之外香港的体育资源丰富,有着数量丰富的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各类羽毛球、篮球、网球场更是数不胜数。同时,香港政府为推广体育文化,自2007年起在全港每两年举办一届全港运动会,参赛项目涉及游泳、乒乓球、网球、排球等8个比赛项目,香港政府还针对不同年龄群体举办相应的运动会,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先进运动会”就是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类似的还有像“青苗体育培训计划”“学校体育推广计划”这些都是香港政府为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做的努力。澳门长期以来的支柱性产业是博彩产业,而这其中体育博彩占比较大,为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澳门政府顺应时代推出“体育旅游”等政策,大力宣传体育旅游,这些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港澳两地的体育产业发展。

2.2 广深珠三地紧跟其后

广州、深圳、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城市,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起着示范作用。从竞技体育发展来看,2019年广州举办了400多项市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体育成绩也颇丰。从群众体育而言,广州市政府坚持以促进民生为目标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包括龙舟竞赛、金秋登山等活动,同时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体育宣传方面,广州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积极开展多项体育宣传活动,如体育局举办关于体育赛事新闻发布会,在亚运会结束后,开展亚运文物精品展览进校园活动,普及学生亚运会知识,除此之外,广州亚博馆与华娱卫视《少年看中国》栏目合作,实时直播参加亚博馆了解亚运文化的同学的过程。近几年,深圳在互联网产业方面发展迅速,在体育方面同样积极发力,如近几年持续在重点发展的马拉松竞赛。就传媒产业来看,深圳市有广电集团,广播及电视的人口覆盖率都达到了100%,除此之外,深圳还积极运用当下新媒体的优势宣传马拉松竞赛活动,如报名可以通过公众号内相应链接就能实现,减少了报名的复杂性。相比广州和深圳的人口规模,珠海市人口相对较少,但珠海拥有三个市级体育馆,一个市民健身广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公益性的体育健身场所,人均体育资源占有量是比较丰富的。

2.3 中山、东莞、肇庆等地发展缓慢

中山、东莞等这些城市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与广深珠城市以及港澳地区差距较大,除了自身基础薄弱外,其发展速度仍旧缓慢,这与当地经济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中山、东莞长期以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在传媒产业上不仅资源少,且发展速度模式也落后。

3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与传媒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偏重赛事,传媒偏重获利

大湾区的传媒产业与体育产业在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双方失衡的问题,如体育产业侧重于体育赛事的传播,侧重于体育精神的传播,过于追求其崇高的体育本质精神,而忽略了其背后更加现实的经济问题,如果一场赛事的举办没有观众,没有消费者,没有收益,那么也许能够承受一至两次这样的赛事活动。但是长远来看,一切缺乏经济基础的活动都是纸上谈兵,体育赛事的举办终归要落到经济层面上,才能更好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正反馈效应。同样地,传媒产业在两者上也存在着失衡的问题,传媒产业为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在赛事传播上哗众取宠,传播虚假消息等行为反映的是过于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经济发展的最终使命还是促进人更好的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贡献。

3.2 赛事同质化严重,传媒宣传缺乏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群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且在不断努力朝着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看齐,如在群众体育方面则是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如深圳等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城市运动会等,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该市群众的参与度,但是这类赛事通常是基于模仿世界上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发展轨迹,一直跟在别人后面。在赛事形式上、内容上都缺乏自己的创新性,往往是把别人好的东西照搬过来,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取舍,这样的发展就只能是永远处于别人后面,难以实现超前发展。传媒在传播方式上仍旧保持着传统的传播方式,没能适应当下受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赛事的传播,如积极采用“移动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模式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3.3 媒体取向庸俗,虚假传播泛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6月,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传媒产业为了适应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采用的形式也讲究标新立异,表现形式为简单的文字,短暂的视频,而这样导致展示的内容缺乏真实性,报道过程中存在价值取向的偏差,出现庸俗、低俗,甚至媚俗的倾向,无视体育运动的本质,体育赛事的社会价值,一味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合理需求,比如扒运动员的私生活等,这些都是为了追求传媒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将体育运动的本质精神边缘化。更有一些小众化的媒体,为了蹭热度热点,不惜传播虚假的信息,如采用夸大不实的标题,或者是文不对题的形式以此来达到高阅读量,实现自己的经济目的。

3.4 传播内容失衡,娱乐至上

内容失衡是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于体育赛事活动,体育运动员,体育赛事上的小插曲等过度解读,将报道的篇幅及重点放在关于娱乐上,而对于体育精神的诠释,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少报道甚至不报道,采取“标题党”的创作方式等。同时,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传媒产业也在积极朝着体育产业靠近,如创作各类体育综艺类节目,更有多位体育明星纷纷参加真人秀节目,但是传媒产业为了获利、收视率、流量等,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解读体育活动,甚至欺骗受众,如将运动员描述成充满光环和闪光灯的职业,将体育明星的个人生活暴露在观众面前,满足受众的窥探欲,节目内容更多是传播一些娱乐消遣之事,而较少真正从体育运动方面来解读运动员,造成娱乐至上的局面,人们在娱乐轻松的环境中变得越发懒得思考。

4 综合联动模式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与传媒融合的优化策略

4.1 秉持赛事搭台,经济唱戏

正如前面所言,体育产业作为文化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体育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5]。体育与传媒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不能因追求一方的利益而将另一方边缘化,甚至是曲解其活动,这样对于两者的发展都无益。

广州市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较好不仅在于广州有着较为丰富的体育场馆,如社区小型足球场和“一站两点”的建设,这些都为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除此之外,重视体育宣传同样促进了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这应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借鉴的地方,广州凭借丰富的传媒资源大力宣传体育产业,大型的报社集团如南方日报集团、广州日报集团等,如每年的8月8日是全国健身日,广东省体育局,广州市体育局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广东省亿万人群健步走活动,还有像大型出版社等出版相应的体育书籍,以上都是广州重视体育宣传的体现。毫无疑问,体育赛事的举办过程中需要存在生产者、消费者、人口的流动来促进消费。

4.2 把握特色优势,实现变道超车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三大核心优势,如“三面环山,三江汇聚”面向太平洋、辐射泛珠三角的地理优势;航运发达,体系完备等产业优势;“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多元格局的制度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应该重点把握住这种优势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应该要有这种把握特色优势的意识,如作为篮球之城的东莞可以重点发展其篮球项目,不仅在赛事资源上有所侧重,如发展体育衍生品产业以塑造具备创造力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为方向,而不再仅仅成为世界著名运动品牌的后工厂。再如有着百岛之城的珠海同样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优势重点发展相应的体育项目,如海上运动等。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所属的城市群意识到体育产业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发展,如广州、佛山、深圳等城市竞相举办马拉松比赛,虽然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不少受众同时也传播了“全民健身”的理念,但是近期频繁出现的“替跑”“违规参赛”等丑闻事件也给粤港澳湾区的体育事业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这些城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存在着同质化,缺乏特色,与1981年创办的澳门国际马拉松,1997年创办的香港马拉松仍旧存在着较大差距,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与世界等顶级体育赛事抗衡。有些学者提出“弯道超车”,以此来改变落后的现状,但是毋庸置疑,“弯道超车”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全盘皆输的局面,通常而言在弯道中应当稳住当下,而“变道超车”是基于选取另一条道路或发展方向,则很有可能这个领域是之前的领先者所没有发掘的。如果在此领域中把握自身优势,因势利导,那么很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应该把握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切忌盲目追随。传媒也要深度参与和充分提炼各地体育产业的优势,因势利导发挥两者的最大组合效应。

4.3 智能化升级,产业集聚转向集群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体育与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应该积极创新运用新技术扩大体育赛事的传播面和影响力,重视时代背景,重视服务质量。如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在传播时可以考虑采用这些新技术[6]。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应该促使产业集聚转向产业集群,产业集聚通常是指某类相同产业集聚于某个区域,更多侧重于数量上的集聚,而集群更加侧重于产业从内发力。当集群形成,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才能促使产业实现真正协同发展。

当然,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产业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样的体育与传媒产业的发展依旧需要高精尖人才作为依托。因此,提升体育新闻专业人才素质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人才数量缺乏,人才培养模式较落后,主要由9所体育院校培养。其次,体育新闻师资力量弱,导师数量缺乏,很多从事体育新闻的人并不是体育新闻出身,对于体育和新闻两者缺乏全面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报道时也就难免会出现偏差。提升体育新闻人才的专业素养显得迫在眉睫。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依靠高精尖体育传媒人才的助力,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保障,而广州体育学院作为粤港澳湾区唯一体育类高等院校,对于整个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的人才贡献度略显不足,应该加大对体育新闻等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

4.4 改变固化认知,产业叠加转向协同

产业链协同,竞争和合作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体育与传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一直是秉持竞争态度,而忽略了两者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无论体育还是传媒长期处于这样的竞争关系中其实对双方都无益。

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应该实施错位发展和错位竞争的策略,即各地区应该扩大自身产业优势。在具体思路上,战略性产业应该以“区域合作+城市分工”为主要原则,要实现引领粤港澳城市带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政企分离的市场,政府与资本分离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根据不同体育产业的特点开展竞争性业务,通过协调经营,有效制衡,完善公司治理和建立长期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体育企业投资问责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区域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7]。

双方在传播过程中可以采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各有偏重,各有特色,但是前提依旧是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同时,双方还可以体育衍生产品出发,传媒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产生一定的报告,然后双方就形成的报告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当下时代特征,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形成双方合力,创造出具备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衍生品,如2022年北京冬奥运的吉祥物冰墩墩,已经收获了一波粉丝,其衍生品价值可想而知。

5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与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有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产业提升质量,同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有助于缩小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上其他三大世界级湾区间的综合差距。港澳地区作为湾区核心城市,其体育产业虽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与世界上其他湾区核心城市相比仍旧相差甚远。而广深珠体育产业在持续发力过程中,但不可忽视其存在的问题。中山、东莞等湾区其他城市应该努力结合自身优势,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优势以此来推动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的融合,以此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基于观众现场观看形式下进行的体育赛事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媒介的快速发展下,传媒在赛事传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传媒与体育关系愈加密切。目前,两者存在着的被动关系是由于两者没能较好看清两者共生共赢的关系,一方面体育产业忽视产业竞争融合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传媒产业坚持需求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两者应该立足综合联动的发展模式促进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协同,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实现共赢,推动粤港澳湾区文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粤港澳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体育产业之篮球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