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失能老人对居家医养护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19黄荣惠代志敏

护理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照料居家年龄

杨 茜,黄荣惠,冯 莉,代志敏

(1.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610083;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提供的数据,随着人口高龄化、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将逐年增加。因此,对失能老人的看护成为现阶段的研究重点[1-2]。目前,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模式,即约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子女、配偶是主要的看护照顾者,但照护者缺乏养护知识,导致失能老人出现有养无医、医护分离,居家养老的设施结构不完善,失能老人获得的养老效果不佳[3-4]。因此,本研究对社区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全面、完整的看护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中心,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分别在不同方位抽取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387 名失能老人作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居家失能老人,年龄≥60 岁;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泸州市常住人口,居住时间≥3 年;对本次调查研究知情,并愿意配合。排除标准:失语症老人;精神病史者及意识不清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参考《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制订失能老人生活情况调查表和居家医养护需求得分表,并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咨询,由专家根据本研究目的对问卷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加。失能老人生活情况调查表包括老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居住情况、照顾陪护人关系、失能时间、失能等级等内容。居家医养护需求得分表包括:①基础护理服务,包括生命体征、注射和输液、家庭医生上门、卧床护理、出院后继续护理5 项;②专业护理服务,包括造口护理、导管护理、术后换药、雾化吸入、氧气吸入、气管套管护理6 项;③生活照料服务,包括生活照料、日常保洁、饮食照料、夜间看护4 项;④康复理疗服务,包括肢体按摩、监护人指导、康复上门指导、活动能力锻炼4 项;⑤精神抚慰服务,包括慰问探视、保健养生讲座、文娱陪伴、心理疏导、互助小组5 项。得分表中每个问题得分越高,说明老人需求越高。表中内容每部分中每小项的评分采用李克特5 点评分法,按照不需要、很少需要、偶尔需要、经常需要、总是需要对应分值为1~5 分,分数越高表示老人对此服务的需求度越高。本研究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942,重测信度为0.853。

1.2.2 资料收集方法 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由6名调查组成员对社区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450 份问卷,回收403 份,最终获得387 份有效问卷。调查前,所有调查员均经过专业培训,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问题由被调查者本人或其照顾者回答。对比调查问卷结果与实地观察情况,提高问卷真实性;并将分析后资料交给受访老人本人进行确认,保证问卷分析结果真实性。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软件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 回归进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失能老人的基本情况 387 名失能老人中,女性占54.01%;80~89 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37.47%;老人与子女居住较多,其次为与配偶居住,分别占48.06%和32.30%;子女陪护的居多,占55.04%;失能时间1~3 年人数最多,占44.19%;失能等级轻度居多,占73.39%。见表1。

表1 失能老人的基本情况(n=387)

2.2 居家医养护的需求得分 失能老人对居家医养护需求分析显示,基础护理服务需求得分最高(3.61分),其次为精神抚慰服务(3.39 分)、生活照料(3.36分)和康复理疗服务(3.19 分),专业护理服务需求得分相对较低(1.53 分)。见表2。

表2 社区失能老人对居家医养护的需求得分情况(±s) 单位:分

表2 社区失能老人对居家医养护的需求得分情况(±s) 单位:分

项目基础护理服务 生命体征监测注射和输液家庭医生上门卧床护理出院后继续护理生活照料服务 生活照料日常保洁饮食照料夜间看护康复理疗服务 肢体按摩监护人指导康复上门指导活动能力锻炼得分4.13±0.45 3.82±0.56 3.75±0.61 3.35±0.38 2.98±0.54 3.85±0.54 3.72±0.66 3.25±0.57 2.63±0.39 3.75±0.52 3.24±0.64 2.92±0.63 2.86±0.49项目专业护理服务 造口护理导管护理术后换药雾化吸入氧气吸入气管套管护理精神抚慰服务 慰问探视保健养生讲座文娱陪伴心理疏导互助小组得分1.89±0.17 1.76±0.19 1.68±0.24 1.41±0.42 1.29±0.29 1.16±0.23 3.95±0.67 3.81±0.53 3.72±0.63 2.84±0.45 2.63±0.29

2.3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个人月收入、居住情况、照顾陪护人、失能时间和失能等级对居家医养护服务需求得分有影响(P<0.05)。见表3。

表3 社区失能老人对居家医养护服务需求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4 影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个人月收入、照顾陪护人、失能等级是居家医养护服务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年龄、个人月收入、失能等级与需求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个人月收入越高,失能等级越高,则需求增大(P<0.05);而失能老人有配偶给予照顾陪护时,则对居家医养护服务需求明显降低(P<0.05)。自变量赋值见表4,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5。

表4 赋值方式

表5 影响居家医养护服务需求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居家医养护需求分析 本调查显示,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对基础护理服务需求最大,其次是精神抚慰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康复理疗服务、专业护理服务。失能老人是指机体功能障碍导致生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丧失的一类老年人[5],其中又根据老年人失能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失能[6]。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与其对护理需求水平呈反比,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低,对护理需求越高,而在本研究中以轻度失能老年人占比最大,说明大部分老年人仍具有一定的自我照护能力。因此,老年人对专业护理服务需求最少,主要以维持基础生命活动的护理为主,这与既往研究调查结果[7-8]一致。其中,需求最高的为生命体征监测,失能老人由于年龄增大,身体机能降低,且多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因此,日常对血压、呼吸、脉搏、血糖等基础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有利于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更利于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同时,失能老人作为弱势群体,其常因身体健康情况,心理会伴随孤独感、恐惧感,需要更多地关注、安慰和精神支持,在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老年人的情感、精神需求对失能老人也尤为重要,因此,社区可组建慰问小组,定期上门看望或进行社区文娱表演活动[9-10]。在满足生命及情感的基础需求后,生活照料服务也必不可缺,其中以生活照料及饮食照料得分较高。老年人对照顾者依赖性强,而通过康复理疗、被动及主动运动的训练,可以使老年人生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减少老年人对照顾者的依赖,减轻家庭照顾负担,其中得分最高为肢体按摩,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老人肢体活动能力低,经常出现肌肉酸痛等情况[11]。在所有需求中,专业护理服务得分最低,本次调查可知,低收入人群和文盲人群较少,因此,大多数失能老人有造口护理、导管护理等需求时,可能更倾向到医院就医,以获得更专业的服务。

3.2 居家医养护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分析发现,年龄、个人月收入、照顾陪护人、失能等级是影响居家医养护服务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从年龄因素分析,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降低,健康状况变差,其在居家养老生活中对医养护服务的需求更大[12]。失能老人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导致老年人经济压力大,足够的个人收入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保障老年人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同时,个人收入水平与老年人保健水平呈正比,个人收入水平越高的老年人,更愿意进行定期的医养护服务[13]。通过失能等级判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失能等级越高的老年人,其对看护照顾的需求越大[14]。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失能老人主要照护人是子女、配偶,其中有配偶照顾的失能老人在居家养老生活中医养护服务的需求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子女需要工作,在居家养老生活中不能做到时刻陪伴,与配偶陪伴相比,子女陪伴不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护理需求或足够的情感需求,因此配偶给予照顾陪护的失能老人医养护需求更低[15-16]。

4 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失能老人对居家医养护的需求高,其中影响老年人需求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个人月收入、照顾陪护人、失能等级,在推进居家医养护服务时,应着重关注高龄、经济困难、丧偶、失能等级高的老年人,使照护体系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照料居家年龄
变小的年龄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