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平等观培育研究

2020-11-19刘啸天

长江丛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刘啸天/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把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上升为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其价值观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社会价值观取向,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平等或不平等现象所产生关于平等的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形成平等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当下,大学生群体中间不平等现象的显现,以及他们形成正确平等观面临的诸多挑战,要求采取联动机制加强青年大学生正确平等观的培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平等观,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

一、新时代大学生正确平等观的内涵界别

平等观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所形成的对平等或不平等现象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都有相应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平等观,这里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平等观、西方近代平等观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新时代大学正确平等观应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提出平等观的主要代表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随后各个时期又围绕儒家思想而不断衍生新的平等观。如先秦儒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礼记》的大同小康理想社会,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中国古代平等观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缺乏物质基础实现的朴素平等观,其价值追求更多的是财富平等和社会平等。

西方近代平等观在近代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制度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及其关于平等观念。比如,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他们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而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进步观念。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平等观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迅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避免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特权。资产阶级平等观发展至今只是少数人之间平等,绝大多数是形式上而并无实质内容的平等。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我们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是对其继承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不平等现象过程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权利,“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消灭阶级,体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新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体现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平等观,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实质平等,包括了权力平等、人格平等和机会平等。

二、新时代大学生正确平等观形成的挑战

社会上以及大学校园内出现的不平等现象,主要受到经济、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经济的弊端是大学生群体之间出现不平等现场的内在因素。剖析影响大学生正确平等观形成的因素,有针对性为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平等观提出相应机制和路径。

(一)市场经济弊端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调动个人积极性和社会活力的有效手段,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有难以克服和规避的弊端。其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讲求效益,掌握更多资源要素的个人和集体必然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带来高分配的收入甚至是不合理的非法收入,形成收入差距。我国提倡坚持效率兼顾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分配收入两极分化,但是收入差距也带来思想观念转变,少数人歧视低收入者与仇富心理相对立。收入差距造成不平等对待的现象也促使部分人以财富多寡的标准去衡量其他方面,在机会和权利等方面分出高低。

(二)学校教育不足

大学承担着学生学习与掌握各个阶段知识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层层考核与选拔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重要场所,更是在塑造和培育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也是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媒介。学校通过教师在课堂内传授知识和思想,教师在培育大学生平等观的过程中扮演榜样示范角色,其一言一行和为人处事都会影响大学生平等观的形成。过去,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是处于绝对主导和权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知识,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导致在学生潜意识中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由知识差距延伸成身份不平等,单方面强调尊师而忽视了师生间的互相尊重与平等。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学校和教师更倾向于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培养学生具有爱国、友善敬业和诚信等品质,缺乏发挥公民层面、社会层面与国家层面价值观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培育联动机制。

(三)平等认知缺乏

大学生要形成正确平等观,应对平等有足够认知为前提,影响大学生认知正确平等观主要有主观和客观环境因素。大学生的价值观由于处于青年时期尚未固定,容易受到各种平等理论精华和糟粕的影响,以致在各种平等理论感知过程中会相对抵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平等的认知。“从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中国传统平等观和西方平等观的认知来看,大学生对这些平等观的认知尚不深刻,因而对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本质认识不够。”[3]其次,网络媒体信息以传播迅速便捷占领了部分舆论阵地和场域,在网络文化知识大杂烩中可以吸取到有营养的东西,也受到充斥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等思潮的冲击。大学生踏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开始近距离接触和观察社会。大学生在社会大环境里参与社会实践和进行人际交往,部分浮躁的社会风气侵蚀大学生正确平等观的形成。

三、新时代大学生平等观培育的路径

培育大学生具有正确平等观应从多方面拓展进路,以现实环境教育和虚拟空间宣传相结合、制度提供保障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正确平等观培育。

(一)多方教育合力引导

大学生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其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环境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教育“四位一体”能由外到内、互相结合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平等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完善与成型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应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突出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及其逻辑联系。加强校园平等主题文化建设,组织相关知识、演讲和画报等各类比赛与活动深化大学生对平等的认知与批判能力。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最先接受到的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平等观具有很强示范性影响。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应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父母以身作则维护家庭和谐关系,自觉破除封建家庭宗法礼制讲究尊卑的糟粕,提倡真正既尊老又爱幼的良好家庭平等氛围。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成长中适应社会的必经阶段,也是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观念外化于行的过程,能够给大学生平等价值观以正负两面性的影响。大学生走进社区街道、福利院和敬老院等近距离接触社会,切实感知社会公平和平等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和反思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同时,大学生还要进行自我教育升华和内化平等认知,自觉在学习各种关于平等观的理论知识过程中批判和辨别出正确的平等观,积极参与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其他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巩固正确平等观的形成。

(二)网络媒体有效宣传

互联网快速发展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阵地的话语权建设,同时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给予利用网络媒体和网络技术工具有效宣传正确平等观的机遇。平等既是抽象又是现实可感知的概念,如何在网络虚拟场域中有效和易于接受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宣传到大学生个人终端上,培育正确平等观,既要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更要直接抓住大学生这一网络受众的兴趣点。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也成为了高校网络思政的新趋势。“从海量的数据中准确挖掘并分析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征及行为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成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4]利用大数据以平等为搜索主题,收集与之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和提炼出新时代大学生关注平等的焦点、热点和高频词的变化趋势。高校和其他机构可以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不同的网络媒体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占领网络宣传正确平等观的主阵地,提升培育大学生正确平等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