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在晋《海防纂要》编纂

2020-11-19房坤鹏

长江丛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海图海防万历

■房坤鹏/

江苏师范大学

一、王在晋的人物生平

王在晋,字明初,号岵云,直隶太仓州人(今江苏太仓),生年不详,卒于崇祯十六年(1643)。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山东巡抚,兵部尚书,崇祯二年(1629),因坐张庆臻改敕事,削籍。著作有文集:《越镌》《兰江集》《西坡漫稿》《西湖小草》;奏疏:《总部疏稿》《经略抚齐中枢疏》;地理志:《历代山陵考》《岱史》;兵书:《海防纂要》《三朝辽事实录》;理学著作:《龙沙学录》;经济类:《通漕类编》。

王在晋生活在万历到崇祯时期。这一时期,朋党林立,宦官专权。大臣依官员籍贯和进士身份分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等外臣党派,内廷是以宦官为主体的阉党。东林党与浙、楚、齐党之间的争斗主要表现在“京察之争”。两党在万历朝时,借“癸巳”“乙巳”“辛亥”“丁巳”四次京察之机,黜斥异己,包庇党羽,使京察成为门户斗争的工具。

万历时期,王朝内忧外困,历经援朝抗倭战争、宁夏哱拜之乱、播州杨应龙之乱。援朝抗倭之后,大明朝倭寇的入侵已十分衰弱,辽东“建虏”逐渐成为大明腹心之忧。在三大征之后,为应对辽东局势,朝廷征收赋税额不减反增,“事毕旋已,至四十六年(1618),骤增辽饷三百万。时内帑充积,帝靳不肯发。户部尚书李汝华乃援征倭、播例,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①使得“无田之粮,无米之丁,田鬻富室,产去粮存,而犹输丁赋”②。百姓生活艰难,赋税却有增无减,王在晋任事荆楚时,他目及所至,皆“参差白骨沟中瘁,不闻县官损供亿,但见河梁苦征税,蛟龙咤叱驱阳侯,饥者未食劳未休,黄金用尽无可贷,又闻山泽征薪槱,”官府驱使百姓无休止的劳作,加上愈加沉重的赋税,使得哀号遍野,社会矛盾不断加深,读书风气也为之大坏。士子不修德行,“略行谊而侈谈经术,”不养志节,追逐名利,“惟急其所得于名,而因竞其所得于利,名利湛溺其志。”③内忧外患,使得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万历三十三年(1603),王在晋补任湖广参议,两年后,即万历三十五年(1605),改为提学参议。在任期间,郧县、房县、沔阳发生大水,据《下荆南道志》记载:“万历三十五年(1607),郧、房大水;万历三十六年(1608),沔阳大水,江堤坏,城内行舟”④。王在晋协助湖广提刑按察使司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救人无数。《直隶太仓州志》载:“水灾括赎锾,赈济全活无算⑤。王在晋在湖广学政任上,对求学士子提出了“重德行、正心术、养节气、明正学、尊传注、重实学、正体裁”等修身治学要求;同时,对于学校,王在晋提出要“秉公道、防奸宄、预培养、饬师儒、慎廉访、端风教、严礼节、重讲学、勤会课、崇化谕、稽文献”,以解决湖广学政上存在的风气不正、士人跋扈、学政官员违法乱纪的问题。

万历三十八年(1610),王在晋任浙江右参政兼佥事,他对于浙江在军政、盐政、赋税等所存在的问题分条上疏以求整顿。王在晋上“议给军需以杜侵渔、议给粮银以苏疲困、议革常例以杜科敛、议抽水兵以防役占”四条;对于盐政,王在晋以“严里甲之禁以苏民困、慎乡饮之选以励风化、严批发之禁以塞倖窦、严盐捕之禁以惠征人、革县捕以省骚扰、重巡检之权以禁私贩、清审社丁以均盐课、量免杂差以苏灶困”等以减少灶户重税之苦和整顿盐政贪腐的风气;在赋税徭役问题上,王在晋以“查开垦抵浮粮以苏民累、议绢解以苏官累、严禁包揽以杜侵欺、议糴谷以济民食、议米商告理以杜纷扰、议防守以固保障、议委官以重库藏”等条,以求解决赋税所存在问题。

泰昌元年(1620)八月,王在晋担任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军务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河道总督),同年十月添设兵部左侍郎,但王在晋一直辞不就命,后兵部“严旨切责,并限王在晋速来,迟则重罚,无谓国法可藐也”。王在晋才去就职。天启元年(1621)六月,兵科给事中言于兵部侍郎中挑选一名“才识警敏,力量精干者以敕印,俾专总理之任,自榆关以东,及天津、登莱二镇……议推举寻以添注兵部左侍郎王在晋兼督三部事”。王在晋虽上疏请辞,但是没有被允许。从此,王在晋由沿海事务转向以经略辽东事务为主。

二、《海防纂要》的编纂

《海防纂要》成书背景。明代嘉靖时期,倭患严峻,大批倭寇勾结沿海奸民烧杀抢掠,战火蔓延及至内地,在嘉靖前期,明王朝的海防实力已明显下降,沿海卫所军士逃亡大半,海防设施和战船损坏和短缺严重,明初的海防体系逐渐崩坏。“频繁的战争为兵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尤其是兵器的改进和兵种的变化,更对兵法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在晋自万历二十七年(1599)任福建佥事开始筹划军务,关注海防事宜,更是亲历了倭寇入侵福建之事,并率兵击退倭寇入侵,获漳泉与东椗两处大捷。虽然此战获得大捷,王在晋对边防人心偷安,有事互相推诿,有功争相抢夺的海防现状感到忧虑。同时,他对于文吏掌军无法做到严明号令而“终日蒿目以忧”,文人所著兵书“近事或有所遗佚,又其书漫漶,间出于书生之腹笥,而未亲质于锋镝之场。”⑥因此,王在晋“窃取载籍,旁搜统括,并还中丞公所为诹咨,计议有关海务紧要者,汇为一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完成《海防纂要》。

《海防纂要》是明代综合类兵书。全书共分十三卷,十六个门类,分门别序,是明代海防类兵书的大成之作。《海防纂要》在体例上继按照兵书事目辑录海防事宜,在事目之下,又分具体类目,这让兵书的内容一目了然。

《海防纂要》继承了明代辑录类兵书的编纂体例,却也有所不同。《海防纂要》分山海舆地图、沿海事宜、外国考程途针路、朝贡通考、朝鲜复国经略、御倭方略、船器攻围法、经略事宜、大捷考、获夷纪略、行军法令、功令、祭祷、医药、选日、占验共十六类。

《海防纂要》史料来源丰富。《海防纂要》在卷一引用《筹海图编》《筹海重编》《职方考镜》《兰江集》《海防类考》《越镌》《万历壬子程策》;卷二引用《筹海重编》《职方考镜》《广舆记》《皇舆考》《刘氏鸿书》、“述王鸣鹤说”;卷三引用《筹海重编》《平倭复国编》《广舆记》《文献通考》《筹海图编》《登坛必究》《续文献通考》《疏钞》;卷四引用《续文献通考》《平倭复国编》《疏钞》;卷五引用《嘉隆见闻纪》《两朝宪章录》《筹海图编》《疏钞》《苏松武试策》《兰江集》《都御史高举批允杭严道参政王在晋议》《备倭纪略》《续文献通考》《海防类考》《万历壬子福建武试策》;卷六引用《万历壬子浙江武试策》《登坛必究》《纪效新书》《海防类考》《筹海图编》《王在晋类述》《虎钤经》《武经总要》;卷七引用《筹海图编》《肃皇大谟》《东海筹略》;卷八引用《筹海图编》《兰江集》《疏钞》《经济类编》《练兵檄》《两朝宪章录》《海防类考》《备倭纪略》《登坛必究》《越镌》《王奉常集》《万历十五年题准》;卷九引用《吾学编》《筹海图编》;卷十引用《海防类考》《武经总要》;卷十一引用《练兵檄》《全闽约法》《禁革营伍条款》《纪效新书》《筹海图编》;卷十二引用《大明会典》《大明律》《问刑条例》《刑部议覆新例》《建德唐鉴定方》《登坛必究》《神机制敌》《邦政条例》《都御史高批允按察司议》;卷十三引用《臞仙肘后经》《历书通选》《海防类考》《舟师占验》《神机制敌》《职方考镜》。

综上,王在晋参与抵抗倭寇、经验沿海、抵御辽东等事,政绩卓然,是晚明著名的军事家。其著作《海防纂要》也是明代海防类兵书的总结性著作。

注释:

①②(清)张廷玉.明史·食货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2.

③王在晋.越镌(卷17《学政类》)[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④(清)鲁之裕.(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卷1《天文志·祥灾》)[M].北京:国家图书出版社,2011.

⑤(清)王昶.(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27《人物·王在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⑥(明)王在晋.《海防纂要》序(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17)[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海图海防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电子海图系统硬件设计
纸海图AI小改正制作模式探讨
走向深蓝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民用海图编绘中数据一致性分析和改进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辽宁发现104处明清时期海防遗址点
关于电子海图单元叠盖拼接问题的探讨
试论中国国防领土观念的近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