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20-11-18罗建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在于始终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点在于“总体性”和“辩证性”,即强调国家安全观念的全面、系统和辩证,强调国家安全要素的相互联动、相互影响,强调国家安全战略的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新境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注重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总体性,必须始终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關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道路

[中图分类号]D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4-0031-07

[收稿日期]2020-06-10

[作者简介]罗建波(1975—),男,重庆梁平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国家安全。

[基金项目]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018MZD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安全发展两件大事,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推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进入2020年以来,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和执行机制,这两件大事显著推动了国家安全理论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面对新时代新使命,需要准确研判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和安全战略。

一、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新形势与新特点

研判国家安全形势,需要坚持历史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既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看到中国的改革、发展和复兴进程不断推进,看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要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看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看到世界形势加速演变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外部环境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及时准确研判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新趋势新特点,防范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中国维度:新时代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改革和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社会变迁进程加速推进,各种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风险明显增多。经济结构转型尚未完成,科技水平还有待实质性突破,民生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党的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当前尤其需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毫不动摇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毫不动摇地推进实现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越是接近奋斗目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越多,压力就越大,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就越重。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弘扬斗争精神,时刻准备迎接重大考验、应对重大挑战、防范重大风险、克服重大困难,方能夺取胜利。

(二)世界维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机遇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给世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但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也大行其道;国际政治形势总体稳定,但强权政治和霸权思维仍在兴风作浪;世界秩序的变革和完善持续推进,但国际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仍然普遍存在。在当前世界大调整大变革时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在显著增多。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冲击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金融稳定,推动国际秩序显著调整。部分西方大国为转移国内民众对政府抗疫不力的不满,对内不断强化国家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对外渲染大国间的观念分歧和利益冲突,由此推升大国竞争的激烈和复杂程度。欧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显著下降,尤其是美国不断“退群”“毁约”“降费”“减援”,为全球治理树立了负面先例,显著减损了国际合作所需的全球共识,由此导致全球治理的显著式微。

(三)中国与世界关系维度:中国与世界关系大调整下的新形势新问题

首先要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得到的国际理解和支持不断增多,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依赖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紧密。但也要看到,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不断增长,美国及其个别盟友秉持冷战思维和霸权情结,不断加大对华的竞争与遏制,特别是美国刻意将中国贴上“战略竞争者”和“修正主义国家”的政治标签,以此离间中国与西方国家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中美关系甚至中国与部分西方国家关系可能变得比以前更加复杂,使当前中国外部环境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也使中国面临更大外部威胁。虽然中美关系难以走向彻底决裂,但美国对华的竞争性正逐渐增加;虽然中美之间难以爆发全面意义上的新冷战,但美国联合部分国家在特定领域、特定地区、特定议题上组建针对中国的议题联盟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当前美国借疫反华,在病毒起源或疫情全球扩散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甚至加大对华意识形态攻击,给原本复杂的中美关系增加了更多变数。当前中国外交和安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管控好中美关系的现实分歧和可能的冲突,防范美国拉拢部分国家对华实施打压和遏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准确把脉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新趋向,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做出的精辟概括。

其一,国家安全内涵外延的拓展前所未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大致经历了四次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十年,来自外部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威胁突出,国家安全主要是政治安全和国土安全,首要任务在于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确保国家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建设主要集中在军事建设和国际斗争的开展。改革开放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不仅是军事和政治安全问题,也包括经济、科技等安全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显著增加,党中央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开始更多关注和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和平与安全建设。进入21世纪,新的安全形式和安全要素不断涌现,新的安全领域和安全内涵不断拓展,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同时要求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和安全能力”[3]。与此同时,安全的世界维度越来越宽广,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全球安全的互联互动显著增强,全球安全对中国自身安全的影响显著增加,中国对全球安全的贡献也在显著增加,参与构建全球安全的能力也显著提高。

其二,国家安全时空领域的拓展前所未有。传统上,地理边界就是安全边界。但随着新科技革命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国家安全边界呈现虚拟化、国内化、全球化和外空化的新态势。特别是,“新边疆”“高边疆”问题的不断涌现,深海、极地、太空、网络、生物等议题进入国家安全视野,跨境、跨国、跨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安全的时空边界变得日益模糊。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及中国大规模“走出去”,中国海外利益遍及全球,如何有效维护中国不断增长的海外利益,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其三,各种内外安全因素连锁联动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随着内外关联更加紧密、发展安全融为一体,安全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不仅新的安全风险和安全挑战不断增多,更为关键的是,各种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前所未有,认识和解决的难度越来越高,交织共振连锁联动的风险越来越大。影响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不断合流,敌对势力不断合流,新老问题不断合流,跨国界、跨区域、跨领域、跨群体的联动性更加突出。老问题在新技术手段下翻陈出新,互联网、新媒体的大发展以及现代交通物流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能够快速放大既有安全风险的社会效应。其危险性在于,小風险演变为大风险,个别风险演变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经济风险演变为社会政治风险,非传统风险演变为传统风险,国际风险演变为国内风险。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发展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节点,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特殊时期,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又是国内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期;既是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期,又是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复杂程度的增长期;既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重大安全风险的凸显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决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4]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在此后不断予以丰富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这是理解把握总体国家安全的“金钥匙”。

五大要素,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2]。五大要素以最简明的语言勾勒出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极为精辟地揭示出国家安全的内在逻辑。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始终把人民安全放在中心位置,坚持国家安全的人民导向,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基础,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国家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始终把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是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需要,是为国家安全提供最为根本的制度基础和政治保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就是始终筑牢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确保经济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赖以依靠的经济实力。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就是要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所需的国防军事力量,不断夯实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和文化支撑,不断增进社会团结、和谐和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必要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就是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实现国家安全与共同安全的相互促进。

五对关系,就是“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5]P20-22

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需要领会以下几点: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在于始终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6]。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安全、政治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统率和牵引。其内在逻辑在于,人民安全是首要安全,是第一安全,它居于国家安全的中心地位。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利益,国家安全的根本基础在于人民的认同,国家安全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的支持。政治安全是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根本保证,其核心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其根本要求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权威。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的一体性,决定了政治安全是其他一切安全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国家利益至上是实现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基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保障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治制度、重大经济利益不受任何内外势力的侵犯和干涉。实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内在统一,就是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更加筑牢人民、党和国家这个永不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三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规律性认识。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征在于总体性和辩证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于“总体”二字,意在强调两点:一是强调国家安全观念的创新,即全面和辩证地把握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认识到国家安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种安全领域、安全形式、安全要素、安全风险相互联动、相互影响;二是强调国家安全治理的创新,即强调以综合、系统的方法举措应对国家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考和研判新时代国家安全,必须做到统分结合,既要有具体的问题意识,又要有超越具体领域的宏观视野和整体性思维。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了历史上的大安全观、新安全观、综合安全观等概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应对国家安全风险的一种总体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国家安全新思维、新方法、新理念。因此,总体国家安全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

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又是具有辩证思维的“总体”。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辩证统一,但又不是简单的“两点论”或“两分法”,而是一种注重联动又有不同侧重点的科学辩证思维。比如,它强调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要求在安全上要有效统筹国內国际两个大局,同时也强调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的紧迫性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心也需要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随时做出应有的调整;它强调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两面,二者不可偏废,要求有效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同时也认识到,发展是国家工作的重心,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发展来提升国家安全能力,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最根本要求,在于国家安全工作必须统筹协调、综合施策

在新时代,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内外安全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显著增加。当前安全问题大多是复合安全问题,安全成因极为复杂,安全要素高度联动,安全威胁极其严重,安全影响广泛而深刻。这就要求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建立广泛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海外利益等领域的一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必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2]。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五个统筹,其精神实质,就是要突出强调国家安全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国家安全应对的统筹协调和综合施策。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奋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智慧和使命担当,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5]P3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创造性历史贡献,是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国家安全角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新境界。它清晰勾画了国家安全的长远目标,即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即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三位一体,深刻指出了党、人民和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它系统阐述了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新发展新变化,通过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深刻反映了国家安全的总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它突出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需加强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及法治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统一,走共同安全道路。中国一直呼吁,国际社会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霸权思维、零和思维,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观念,通过增进互信培育国际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追求,就是建立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核心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其中国特色,必然体现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必然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必然顺应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7]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当前尤其体现为坚持和强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新时代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一项历史性重大决定。当前国家安全威胁显著复杂化、碎片化、联动化、长期化,“而我们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8]P506,这就要求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立高效权威的领导机制和决策机制,特别是需要搭建一个强有力的中枢和平台有效统筹方方面面的国家安全工作,做到以一持万、纲举目张。中央赋予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正是从国家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国家安全工作,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健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国家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领国家安全工作。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仁者爱人”,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求执政者顺民心、施仁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国家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自然也要突出体现国家安全的人民导向和群众基础。做到以下两点尤为重要:一是始终把人民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坚定维护和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安全利益需要;二是始终强调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要求国家安全工作必须依靠人民,必须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必须充分动员人民的意志和力量。

(三)必须始终注重推进国家安全的法治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在颁布实施《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网络安全法》《核安全法》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形成一套立足基本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战略安全环境,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10]当前特别重要且紧迫的工作,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香港稳定繁荣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必须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改变国家安全领域长期“不设防”状况,在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轨道上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建设,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确保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1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对维护和贯彻“一国两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

(四)必须始终坚持总体性。“总体性”和“辩证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特色。总体国家安全观首先是一种思维方法,要求以辩证、系统、联动的思维,认识到国家安全威胁的高度复杂,认识到国家安全要素的相互联动。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是一种工作方法,要求国家安全工作要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又要注重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重关注带有战略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安全问题,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全局中,政治安全是一个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大问题。要筑牢政治安全这个根本,必须始终坚定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2]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和突出的安全问题。中国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方面发展迅速,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有些方面甚至是突破性进展。但是,在网络和信息技术方面,中国在部分关键硬件和关键软件上对发达国家的依赖还没有根本改观,在信息和网络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没有根本改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因此“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信息和网络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13]。

(五)必须始终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国内外高度相互依赖的今天,国家安全建设必须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虽然中国的国力已大大增强,但这并不等于外部威胁不重要,而是说,外部因素对中国造成威胁的方式变了。其作用方式更多的是间接的,一是通过恶化中国外部发展环境进而显著延缓或阻遏发展进程,二是通過影响、作用和撬动中国国内问题进而达到破坏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必须高度警惕部分西方国家故意抹黑中国抗疫成就、甚至恶意攻击中国政治制度的举动,必须高度警惕它们借助对华舆论压力影响中国国内问题、甚至影响国内政治稳定的图谋。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认识到发展和安全内在统一和相互联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需要不断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坚持以发展促安全的思路,通过更好的发展来最终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只有有效的国家安全才能为发展提供必要的安全环境,这就需要切实维护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切实巩固外部安全,进而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14]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6-24.

[2]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

[3]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02-15.

[4]新华社.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时代是出卷人 我们是答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06.

[5]《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7]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强调 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7-02-18.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10]孙东方.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N].人民日报,2018-04-16.

[11]新华社.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20-05-23.

[12]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1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14]张洋.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2.

To Pave the Way for National Secur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Holistic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LUO Jian-bo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The core essence of the holistic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lies in the organic unity of peoples security,political security and national interes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listic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lie in its “totality” and “dialectics”,that is,it emphasizes the comprehensive,systematic and dialectical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elements of national security,and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The holistic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ha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opened up a new realm of theories of national secur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provided a Chinese plan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To pave the way for national secur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Partys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ov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work,adhere to the people centrism,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le of law,adhere to the holistic concept,coordinat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eneral situations,and do well the two great work of security.

Key words:holistic 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ay for national security

(責任编辑:钟亚玲)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
“新安全观”下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探索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